《低纬度环流系统》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084147 上传时间:2019-01-26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纬度环流系统》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低纬度环流系统》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低纬度环流系统》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低纬度环流系统》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低纬度环流系统》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纬度环流系统》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纬度环流系统》ppt课件(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九章 低纬度环流系统,2,要点,低纬度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动规律及其对我国大气的影响 南亚高压的结构和变动特征 台风的结构 影响台风移动的因子 台风路径和台风暴雨 台风形成的必要条件,3,一低纬度地区的划分 低纬度地区:一般指30N- 30S以 内地区,其中包括热带、副热带 热带地区:南北半球副热带高压之间所包括的地区,即赤道两侧盛行东风的地带,随季节南北变动。 副热带地区:盛行东风带与中纬度盛行西风带之间的过度区,即副热带高压活动的区域。,概述,4,二、意义: 1 低纬度地区约占全球的一半,其中四分之三左右是海洋。该区的辐射收入大于支出,其盈余的热量,可通过大气和

2、海洋输送到中、高纬度地区,因此,热带地区是全球大气运动的能量和水汽的输送的主要源地。 热带大气还从地表得到角动量,所以热带地区又是大气角动量的源区之一。,5,3 低纬地区许多天气系统直接影响中高 纬地区: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除哈得 来环流和信风环流外,还有许多大型 的环流系统,如热带辐合带、副热带 高压和季风环流等。它们的强弱和变 化不但影响着热量和角动量的输送, 而且影响着天气系统的产生和活动, 这对中、高纬度地区和热带地区都有 直接的影响。,6,一、 中、低纬大气运动的重要差别 低纬度:f很小,不能满足地转风关系,天气尺度系统具有非地转特征,行星尺度运动具有准地转特征。,9.1 低纬度大气运

3、动的基本特征,7, 凝结潜热效应对垂直运动和散度场 具有显著影响。 热带大气中凝结潜热的释放对大尺度 运动系统的水平散度和垂直速度有显 著的影响,8,1 实际风与地转风比较,实际风(虚线)与地转风随纬度的变化,20N向赤道方向两者偏差急剧增大,不能用准地转近似描述风、压场的关系,二、低纬度地区风场和气压场的关系,9,2 热带地区风与动力位势(压能)的关系 由于不满足地转平衡关系,引入动力位势(压能),用动力位势来描述风场。,为动力位能 为绝对涡度,10,3 次天气尺度的旋转风特征 无论涡度大于零还是小于零,即无论流线是气旋性转变还是反气旋性转变,都对应动力位势场低值区。,11,一、平均气压场和

4、流场 平均气压场:,9.2 低纬度环流的基本特征,12,13, 流场 1 低层 (1)存在季风: 冬季 亚洲 东北季风 夏季 亚洲 西南季风 信风又称贸易风。 (2)热带辐合带(ITCZ)Intertropical Convergenic Zone南北两支信风交汇 地带,随季节南北移动,14,2 对流层高层的风压场 冬季: 地中海、日本沿海和美国东南部上空三个副热带急流中心,日本沿海上空的急流最强。 南太平洋中部、南大西洋中部以及印度洋上空呈现为洋中槽,或称为热带对流层上部槽(TUTT)。,15,200hPa平均流场(冬季),地中海急流中心,日本急流中心,美国 东南急流中心,洋中槽,洋中槽,1

5、6,夏季:南压高压、墨西哥高压、西非高压、太平洋和大西洋中部的洋中槽,以及亚洲和赤道非洲上空的热带东风急流,17,200hPa平均流场(夏季),洋中槽,洋中槽,墨西哥高压,西非高压,南压高压,18,二、平均温度场和湿度场 温度场特点:温度水平分布均匀,年 较差小,19, 湿度场特点: 潮湿,相对湿度百分之七十以上。 逆温层以上干,以下湿。 冬季:有三个比湿大值区 夏季:两个比湿大值区,20,北纬(度) 南纬(度) 西太平洋冬季经圈环流,三、铅直环流的纬向不对称特性 1 经圈铅直环流的纬向不对称性,21,9.3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出现于对流层中、下层,位于大洋上的暖性高压按惯例称为副

6、热带高压。 高原高压(大陆高压):出现在对流层上层,位于高原大陆上的暖高压称为高原高压或大陆高压。,22,一、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概况与结构, 概况 常年存在,稳定而少动 暖性深厚系统 夏季:强大,范围广;冬季:减弱,范围缩小 多呈东西扁长形,中心有时一个,有时数个 冬季多为两个中心: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23,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结构 1 温度场及湿度场 温度:暖区、暖中心与高压中心不完全重 合。低层有逆温存在。 湿度:脊中比较干燥,南北两侧有湿区, 逆温层底部湿度大,上部湿度比 较小。,24,2. 副高脊线 西西南-东东北走向 500百帕以下各层都较一致,纬度位置随高度有很大变化: 冬季,从

7、地面向上,副热带高压脊轴线随高度向南倾斜,到300百帕以后,转为向北倾斜; 夏季,对流层中部以下多向北倾斜,向上则垂直,较高层后又向南倾斜。,25,3. 风场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附近气压梯度较 小,水平风速也较小; 而其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水平风速也较大。 南北两侧有急流。,26,4 涡度场与散度场 在各高度上,相对涡度的分布,在副热带高压区内基本上都是负值,而且涡度场相对于高压表现得很匀称。 负涡度区的范围和强度均随高度而增大。,27,高压内部的散度场分布要比涡度场复杂。 低层以辐散占优势,但主要位于高压南部,而北部尤其而北侧多为辐合区。 高层内,北部为辐散,南部为辐合,并扩展到中心部

8、分,辐合辐散强度均很大。,28,5. 垂直速度 副高南部,辐散下沉,潮湿。中心附近下沉逆温存在。 在对流层中上层,高压脊轴南侧存在着广大的下沉运动,北侧及脊轴附近有上升运动,再北侧又有下沉运动,因之在高压脊轴附近有一反(经圈)环流,而其两侧各有一正(经圈)环流。,29,1959年8月21日08时沿117.5E南北剖面图(点划线为高压脊轴线),30,二.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动与 我国天气的关系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动 1. 副高的表示 (1) 副高脊线:副高内东西风分界线,在副高脊线上,东西风速为零,我国常用120E上副高脊线所在纬度变化来表示副高的南北移动。,31,(2)副高西伸脊点:5

9、00hPa月平均图上, 588线最西端所在的经度表示副高西伸 脊点的位置。 (3)面积指数:取500hPa 月平均图上10N 以北,110-180E 范围内588线所包含 的范围,用来表示副高的强度。 2 副高脊线季节性变动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多年平均),32,33,3.中-短期变动: 东-西进退:西伸北进,东撤南退 形态变化,34,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变动与 周围天气系统的关系 1 与西风带短波槽脊的关系 当东移的是发展强大的槽、脊时,它们就会造成西太平洋副高的短期变化。 当深槽移近它时,它就东撤、南退; 当强脊移近它时,它便西伸、北进。 与槽脊的强度有关,35,2与大陆高压的关系 和青藏高

10、原的关系 夏季,500百帕图上,在西藏高原地区有 分裂的暖高压中心出现(简称青藏高压) 当其东移入海并入西太平洋副高时,引起 后者明显的西进。,36, 和华北暖高压的关系 当华北暖高压并入西太平洋副高时,可 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形状发生较 大的变化,脊线可从原来的东西向转为 南北向,甚至可在较北地区出现闭合高 压中心。,37, 和大陆冷高压的关系 初夏或秋季,从我国大陆东移入海, 刚一入海的阶段有冷平流,可使西太 平洋副高脊减弱东撤;而当冷高渐渐 变性增暖并入西太平洋副高后,西太 平洋高压脊往往加强西伸。,38,3和台风的关系 一般台风沿高压外围移动,受其外围气流“操纵”。当西太平洋副高呈

11、东西状,副热带高压脊较弱时,台风可穿过其脊,使脊断裂。 4. 和赤道反气旋的关系 夏季,当赤道反气旋随着赤道辐合带向北推进,进入到我国华南地区时,可与西伸的副热带高压打通合并使副高加强。,39,副热带高压和转向台风的关系,40,台风移动使太平洋高压脊断裂,41,5. 与副热带长波流型调整的关系 盛夏,在北半球副热带范围内流型表现为6-7个波,其平均波长约为50-60个经度。预报我国东部地区副热带高压建立与否,特别要注意80E的长波槽是否将建立,当该区有槽产生时,则我国东部地区将有一次副热带高压的建立过程。,42,9.4 南亚高压,定义:南亚高压是夏季出现在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上空的对流层上部的大

12、型高压系统,又称青藏高压或亚洲季风高压。,43,南亚高压的结构特征 形成:高原热力作用 结构特点: 1.具有行星尺度的反气旋环流 2.是对流层上部的暖高压 3.具有独特的垂直环流 4.具有潮湿不稳定特征,对流活动非常活跃,44,二. 南亚高压的活动特征 1、 季节性变化 2、 短中期变化:准双周东西振荡,45,南亚高压在夏季期间变动可分为三个基本的天气型过程: 东部型过程:中心位于90N 以东,长江流域少雨 西部型过程:中心位于90N 以西,长江流域多雨 带状型过程:过度型,46,三.南亚高压对我国和亚洲天气的影响 南亚高压脊线的位置和变动与我国主要 雨带位置和季节性变化有密切关系。 南亚高压

13、主要中心的位置和东西振荡与 我国主要雨带中的中期变化也有密切的 关系。,47, 南亚高压进入高原到退出高原之间的 时期,刚好是高原的雨季。 南亚高压与日本夏季的天气也有密切 关系。 南亚高压和印度季风槽的活动也有密 切关系。,48,概况 1 定义:赤道辐合带又称热带辐合带、赤道锋,赤道槽,是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也是热带地区主要的、持久的大型天气系统,有时甚至可以环绕地球一圈。,9.5 赤道辐合带,49,2 分类: (1)信风带:南半球东南信风和北半球东 北信风汇合的地带,辐合带中吹东风 (2)无风带: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赤道后转 向为西风,和北半球东北信风汇合的 地

14、带,风很小,几乎静风。也叫静风 辐合带,静风赤道槽,50,一、ITCZ的季节变化和短期变化 季节变化: 冬季:偏南 夏季:偏北,51,ITCZ的短期变化: 不活跃型 云系:分布散乱的信风云系。ITCZ由SE和NE汇合而成,ITCZ呈东西走向,不利于台风的发生发展。 活跃型 南半球冷空气强,ITCZ偏北。,52,二、ITCZ结构和天气 结构: 1.绝大多数随高度向南倾斜,也有几乎 近于垂直的。 2.与湿中心相结合,位于ITCZ的南侧。 3.温差很小,一般小于3。 4.ITCZ中高层以辐散为主,低层以辐合 为主。 天气: 降水,天气分布不连续。,53,三ITCZ短期变化的预报着眼点 副高的变动 冷

15、空气(冬季) 台风的影响,54,一、东风波 1 含义:副高南侧对流层中下层,常存在一个槽或气旋性曲率最大处,呈波状形自东向西移动。 出现在东风带中,故称为东风波。,9.6 热带波动和热带涡旋,55,2 结构与天气: 第一种:经典的东风波 (1)波槽呈南北走向。槽前是东北风; 槽后是东南风。 (2)东风风速随高度减小,波槽随高度 略向东倾斜。,56,(3)对流层低层槽后辐合,槽前辐散。 高层相反。 (4)天气产生于槽后。 (5)伸展高度6-7km。 (6)波长1000-1500km。,57,第二种:华南地区,SW季风之上的东风波 (与经典的东风波完全不同) (1)出现在SW季风之上,5-12km

16、,强度随高 度增强。 (2)东风波风速随高度增强。 (3)低层槽前辐合,槽后辐散。高层相反。 (4)坏天气出现在槽前及槽区附近。,58,3 东风波的形成与移动 (1)东风波的成因:(成因目前还不太清楚),典型的情况是西风槽伸入低纬地 区而形成:当西风槽向低纬地区伸展后,北段东移快,南端东移慢。同时,东部副高脊向北移,槽断裂,南端成为东风波向西移动 (2)东风波在海上形成后,自西向东移 动,移向与波槽垂直,移速一般比 较稳定,约为20-25公里/小时。,59,(3)东风波有时可发展成热带低压,有 的则可发展成为台风。 (4)东风波移至大陆后,都会减弱消失。 影响东南沿海。 (5)南海低层如有热带低压存在,东风波 移到热带低压上空时,可促使热带低 压发展成为台风。,60,二. 赤道反气旋 1 赤道缓冲带:风向转变或气流的转换 带,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 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发生反气旋性 弯曲,转变为s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