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3563290 上传时间:2019-01-2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9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qs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qs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qs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qs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qs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qs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s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目录27第一章在新起点上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一)指导思想(二)总体目标(三)基本原则第二章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四)突出素质教育战略主题(五)坚持德育为先(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七)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课程体系(八)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第三章 加快普及学前教育(九)强化政府职责(十)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十一)加强学前教育管理第四章提高义务教育实施水平(十二)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十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四)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第五章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发展(十五)推进普通高中规范化建设(十六)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十七)支持普通高中

2、办出特色第六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八)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十九)提高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二十)完善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二十一)改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第七章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二十二)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二十三)促进高等学校特色发展(二十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十五)提升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第八章积极发展继续教育(二十六)构建终身教育服务平台(二十七)积极发展社会培训(二十八)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推进机制第九章重视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二十九)关心特殊教育发展(三十)支持发展民族教育第十章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三十一)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三十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三十三)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三十四)推进考试招生制

3、度改革(三十五)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制度第十一章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三十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三十七)加强师德与学风建设(三十八)健全教师教育体系(三十九)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四十)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第十二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四十一)构建教育信息化保障体系(四十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四十三)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第十三章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四十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四十五)培养国际化人才(四十六)提升教育国际服务水平第十四章切实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四十七)加大投入力度(四十八)完善投入机制(四十九)健全学生资助体系(五十)加强经费管理第十五章实施重点工程和改革试点(五十一)组织实施重点项目(五

4、十二)开展改革试点工作第十六章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五十三)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五十四)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五十五)推进依法治教(五十六)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五十七)推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第十七章认真抓好本纲要组织实施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省委、省政府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部署,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制定本规划纲要。第一章在新起点上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

5、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省必先强教,兴业必先兴教。优先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对于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山东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省委、省政府把教育摆到重要战略位置,大力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实行了一系列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关心支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奋斗,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普及,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6、教育资源有效扩大,教育公平迈出新的步伐;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稳步提高。教育的全面持续发展保障了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极大地提升了人口素质,为加快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省教育发展与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要求、与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要还不完全适应。教育理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影响和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职业教育基础能力薄弱,高等教育特色不够鲜明,知识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较弱,培养质量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育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投入不足,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进一步深化教育

7、改革,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是我省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未来十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形势,迎接国内外日趋激烈竞争的新挑战,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新期盼,都对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在现代化建设整体格局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提供更强大的人才支撑、智力

8、支持和知识服务。(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以富民强省为目标,适应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需要,大力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设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学习型社会,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人力资

9、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跨越。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全面普及15年基础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更加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建成覆盖城乡的继续教育网络,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70%,形成较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人力资源竞争力显著提升。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3年提高到1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年

10、提高到12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2%;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2%,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区域之间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基本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到2015年,所有中小学校全部达到基本办学标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困难家庭学生资助体系更加健全。入学机会公平得到切实保障,人才选拔机制进一步完善。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各级各类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教师队伍数量、结构和素质适应各类教育发展需要,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建设一批高水平的

11、高等学校和特色鲜明的职业学校,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和制度环境,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增强。教育体制机制充满活力。人才培养体制、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保障机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完备的监测体系和有效的保障机制全面建立。教育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教育法律实施监督体系更加完善。教育督导制度进一步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提高到新水平。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服务发展能力全面增强。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与人口总量结构变化相协调,突出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等重点,努力满足现代化建设

12、的人才需要。创造一批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推动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省份的形成。教育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引领社会风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全省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三)基本原则。贯彻落实“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科学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坚持全面发展。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

13、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全面与个性的统一,注重发挥特长,激发潜能,提高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坚持创新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重点推进人才培养体制、管理体制、办学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学校管理机制、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着力破除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突出矛盾,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鼓励各地和学校以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重点,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为全省教育改革发展注入活力并提供经验。坚持协调发展。统筹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积极调整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

14、、协调发展。强化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发展差距,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心所有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各个社会群体的发展需要,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名学生,保障人民群众享有良好教育。坚持内涵发展。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建设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发挥科研创新、智力服务和文化引领作用,推进教育与科技、经济紧密结合,全面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坚持和谐发展。正确处理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握好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切实维护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保障平等受教育权利。加强和谐平安校园建设,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教育事业发展及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目标指 标单位2009年2012年2015年2020年学前教育幼儿在园人数万人18121026030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55637585九年义务教育在校生万人9699809901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