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社录音知识普及(小白篇)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35558 上传时间:2017-05-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社录音知识普及(小白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茶社录音知识普及(小白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茶社录音知识普及(小白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茶社录音知识普及(小白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茶社录音知识普及(小白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社录音知识普及(小白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社录音知识普及(小白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无此社广播剧社团录音知识普及写在前面的话:鉴于孩子们普遍缺乏录音知识,缺乏对后期的了解,在录音上常常造成失误,给后期带来不便,因此我等特意做了这样一份文档,普及一下相关知识,希望大家学以致用。本文为小白篇,只适用于刚入圈的新人,伪新可以不必观赏了。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茶无此社广播剧社团】正文开始啦!(以下知识有借鉴他人的,会标明出处)一、麦克和声卡录音需要什么,当然是麦和声卡啦!但是群里的孩子几乎都不配备声卡,所以我们就从麦开始说。麦克,mic,常见的 麦克风通常有动圈式和电容式,就是我们说的电容麦和动圈麦了。两者有什么不同呢?在声音振动上,一个直接在线圈上产生电压,一个是电容变化,通过高阻

2、器件转换为电压,前者就是动圈麦,后者就是电容麦了。那么电容麦和动圈麦到底长什么样呢?这是电容麦的围观地址:http:/ 1)而电容麦呢大多都长这样:(是的没错不用怀疑这是笔者的渣麦)(图 2)所以以后如果看到某家店拿着第一张图指着说这是电容麦,恭喜你,你可以准备好手中的任何物品砸他了。那么既然有这样两种麦,到底哪种麦更好呢?一般来说,电容麦灵敏,录出来的音细节更加丰润,更加真实。动圈麦录出来的声音比较光滑,圆润。我们这样说,如果你的声音本来就很好,唱歌也有水平,那么用电容麦会更好一些,如果你的声音很毛刺,那么用动圈麦录的话就会更好一些。当然了这些我们可以先撇下不谈。说到这里,大家可以停下来看看

3、自己的麦到底是属于哪一种吧!其实可以有一个简单的解释,那就是:如果你是用来录歌,录声音的话,建议大家选购电容麦,如果是用来 K 歌呢,那么选择动圈麦会更好一些哦!电容麦细腻,会把你的缺点放大,而动圈麦会美化你的声音,这就是大家在电视上看到歌手唱歌的时候都是用手持式动圈麦(见图 1)的原因啦!那么,要换设备的亲么,要录歌录台词,就可以选择电容麦啦!简单的说了麦克之后呢,我们可以来说说声卡了。声卡呢,我们可以这样分:电脑自带声卡(保证电脑能够出声) ;K 歌声卡(自带调音台,见图 3)和录音专用的声卡(见图 3)(图 3)客所思 KX-2A(图 4)M-AUDIO Fast Track手头上有声卡

4、的亲可以对比一下自己手里的声卡了哦!笔者对声卡不够了解,就不耽误大家了,如果有相关知识的欢迎补充!大概了解了麦克风和声卡之后,我们可以来听听各种价位的麦克和声卡录出来的声音的对比。笔者参照了 Tacke 竹桑的一段音频(完全没有得到授权的呢!求别扒!)竹桑的设备对比:http:/ CV 和歌手都会碰到喷麦,爆麦的问题,那么这些要怎么避免和解决呢?说实话,喷麦如果不严重,还可以消除,但是严重的喷麦和爆麦则是完全没救了的。喷麦就是录音的时候嘴离话筒太近,话筒被嘴里的气喷出来弄得扑扑响的效果爆麦就是麦克风收录的声音过大,声压过强,超过了麦克风或者话筒放大器的动态范围那么什么样的干音叫喷麦和爆麦呢?笔

5、者下放两张图,让大家更加直观的看到和了解。(图 5)喷麦(图 6)爆麦爆麦之后的亲们,一定要重录哦!不要以为把自己的波形缩小了后期就看不出来听不出来的!你们真的是!太!天!真!了!不要考验后期的听力哦!那怎么避免喷麦和爆麦呢?嘴和话筒之间有一个适当的距离,可以很有效的防止喷、爆麦。另外,防喷罩也可以有效的防治喷麦哦!比较标准的录音距离实在 15 至 20 厘米之间,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录音环境进行适当的增加和缩减。录音的时候,保持录音音量是很重要的哦!大家在录音的时候可以观察这个地方(见图 7) ,能够很好的把握自己录音的时候录进电脑的音量。如果像图中一样“见红”了。那么恭喜你,你爆麦了哦!重录

6、吧重录吧!录音最好能把音量控制在-25 至-15DB 之间,这样无论增减都很有余地,原理上最高就不要超过-3DB 了。如果录制的干音过小,在后期处理的时候就要放大音量,其实这样会影响音质的。(图 7)电平干音里面有金属味,高音刺(或是我们俗称的电流音) ,属于录制问题,是硬伤。一般来说是声卡问题,数模转换不好,才会造成这种效果。而之前提到过的 K 歌用的声卡呢,一般来说关掉混响效果后录制的干音还并不能算是纯粹意义上的干音,究竟要怎么调试呢,笔者也不知道啦!那么归结上面所说,我们整理出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的,如果大家懒得看上面大段的文字,那就看这里吧!一 录音时(1)录音时,请在前面留五秒以上的

7、空白,方便后期噪声采集;每句台词之间隔五秒左右空白,方便后期剪辑。(2)话筒最好离嘴 1520 厘米,与脸成 30 度角且在嘴唇上方,以防录进爆破音和喷麦。高音和激烈的时候话筒拿远一点。调试好麦后,发现没有以上状态再进行录音。(3)录制音频的时候不要开任何软件,包括 QQ,SKPYE,YY 等等,因为他们运行和接收时机箱都会做出相对反应,影响录制的效果(4)录音时请务必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否则会录进过多的噪音,比如楼下汽车行驶而过的声音,墙上钟摆的声音(5)不要在空旷的大房间录音,尽量选择在卧室中录音(6)尽量避免口水音。口水音产生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设备,一种是咬字,前者我们无能为力,后者则可

8、以尽力避免。二 录音后(1)同一天同一套设备的录音放在一个文件夹,不要混合放。文件夹最好能够署名(2)不要自己降噪或者做混响,统一交给后期处理。(3)统一音频为:采样率 44100Hz,16 位,192Kbps 的 mp3 格式。如果是歌曲请保存为wav 格式。具体原因则不在此多深诉。(4)录好的干音请不要自行处理,请不动保存交给策划、导演、后期。(5)录音之后音频的命名格式请按照以下方式命名:如果是自己社团的剧,请按照【剧名】【角色名】【CVID】的格式命名;如果是外出试音的剧,请按照【角色名】【CVID】【CV 社团】的格式命名;如果其他剧组有要求,请按照剧组要求做出相应整改如果是补录缺失

9、的部分,请注意标明第几幕PS:翻唱录歌曲干音请坚决不要开混响!CV 录制的时候请不要一句台词保存一次!三 麦克风音量设置此法纯属个人经验,大家可以在录的过程中,自己摸索如何设置音量大小才合适。但原则是,干音必须明显区别底噪。很简单,按下录音按钮,开始录音以后,用平时干咳的声音,咳嗽几声,此时的波形应该比音量上限(就是音轨上下各有一根的白色的线)要稍小一些。说了这么多,我们终于可以开始录音了!而录音的时候呢,我们其实只要采用图 8、9 的格式来设置就可以了(如果剧组他人另有要求就按着人家的要求来哦) 。(图 8)(图 9)音频文件的设置双声道就是我们俗说的立体声。立体声效果这么好那为什么录制的时

10、候我们不采用双声道呢?其实双声道是不必要的,因为我们在家庭录音的时候是不可能会产生双声道的干音的,我们看到的双声道其实就是单声道的复制而已。真正的双声道在录音棚中会采用 2 个甚至更多的话筒录制得到的。所以我们录音采用双声道其实只是给电脑增加不必要的负担而已。而采样率和位深度使用 441000 和 16 也已经足够了,越高越会给电脑增加负担。当然你们录制的时候也许不会感觉到负担,但是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就会给后期的电脑带来负担啦那么录制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观察自己的干音了!这是笔者试录的录音图(图 10)大家可以比对一下我之前说的知识点,这是一个比较规范的录音。噪音不会很大,录音也没有过载。那么更糟

11、糕一点的情况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图(图 11)在这个图中,我们发现底噪很大,虽然不会压倒性的盖过干音,但是也已经是非常彪悍的噪音了。这样的干音,初听也许除了噪音大一点,我们听不出太大问题,但是降噪之后就会发现它产生的各种问题了,最常见的就是失真。我们切换一下视角(图 12)可以看到,声音越大,颜色越深。而我圈出来的两个部分就是低底噪和高底噪的颜色区别。如果你的干音还伴随着电流声,也许你能在这个图中看到一条颜色或深或浅的线横贯整个频谱图。如果幸运,降噪后你的电流声会消失掉,如果不幸运,那么你的干音只能作废了。普及了底噪之后,我们就要说到了“缺频”的问题。 “缺频”的干音到底长什么样呢?让

12、我们从波形和频谱两方面进行对比。(图 13)一君的干音,不缺频(图 14)桃子的干音,严重缺频两种干音在波形上看,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差别,那么我们切换频谱看一下吧(图 15)一君的频谱(图 16)桃子的频谱这样我们就可以很直观的看到了。一君的频谱颜色均匀,最高能到 16000Hz+,可是桃子的最多就是 7000Hz+并且颜色分布很不均匀。我们策划和导演在最后收音的时候,应该注意观察,最好能听出,并且分辨出好音质和差音质,原则上桃子这样的干音是要被丢弃。在这一环节中所提到的喷、爆麦,缺频和不缺频干音对比的音频,已经在http:/ 中放出,大家都可以来听听对比。那么 CV 录音、策划导演审核音频的知识普及到这里就差不多结束了,欢迎大家随时补充,我们继续收录到本文中。有问题也可以提问,我们会一一解答。撰稿:蚂蚁 璇玑一审:璇玑二审:一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