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3184210 上传时间:2019-01-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福建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福建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福建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福建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州八中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2015.4.15第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在答题卡B区按顺序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论语有多少种读法? 浅谈经典诠释的空间与路径 “论语热”是近年来学术界与文化界一种值得分析的现象。于丹论语心得、丧家狗:我读论语等书的面市,再次引起人们对论语这部儒学经典的关注。同时,作者的理解与诠释方式也成为聚讼纷纭的焦点。论语有多少种读法?换言之,经典诠释的空间有多大?路径有多少?按照哲学诠释学的观点,经典作为一种经过历史检验而具有恒久价值的作品或“本文”,属于“历史流传物”的范

2、畴。经典产生于特定的“视域”,体现了经典作家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认知与评判。同样,后世的读者对经典的理解和诠释,也离不开一定的“视域”,即读者自身所处的历史阶段与社会环境。由于时间距离的存在,这两种“视域”之间是有区别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处于相互隔绝、彼此孤立的状态;相反,二者总是通过习俗、传统等相互联系,统一于历史这个贯通古今的“大视域”中。而所谓对经典的理解与诠释,实际上就是后世的读者从自身所处的“视域”出发,在历史这个“大视域”中和经典作家所处的“视域”实现“视域融合”的过程。经典诠释的空间,也就是历史这个“大视域”。历史在不断发展变化,对经典的理解与诠释也

3、在不断发展变化:经典总是面向历史开放的,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方式;随着“历史视域”的不断拓展,“本文”的意义超越了它的作者所有这些,并不只是暂时的,而是永远如此。“后人比前人更能理解前人,读者比作者更能理解作者。”哲学诠释学的创始人、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如是说。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以“返本开新”为宗旨,相继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从而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独特的经学传统。就此而论,论语的价值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其读法也是多种多样的。经学传统虽然在后来发生过某种程度的断裂,但论语的价值光芒并未因此而黯淡。20090525经典的开放性、经典诠释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经典诠释就是一种天马行空、率性而为

4、的行为。相反,人们常常是在两种相对固定的路径中来理解和诠释经典的:一种是考古学的路径,即着重于经典成书的年代确认、版本辨析、字词训诂等方面的“史料考证”;一种是历史哲学的路径,即读者将自身的价值关切和意义追寻“置入”经典和历史传统中,寻找二者在哲学层面的共鸣与升华。从对论语等儒家经典的诠释来看,这两种路径可以分别从汉学和宋学中找到根据。前者注重“实事求是”,强调“六经皆史”;后者注重“义理”,强调“借经以通乎理耳,理得,则无俟乎经。” 这也构成了中国经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分歧。两种诠释路径的特点,借用王国维先生的话说,前者“可信”但不一定“可爱”,后者“可爱”却不一定“可信”。依笔者所见,二者之间

5、并不是彼此相斥的关系,也不是或此或彼、不可得兼。可取的态度应当是,“可爱”以“可信”为前提,“可信”以“可爱”为诉求。因为离开了“可信”,“可爱”就会演变为“借古人杯酒,浇自家心中块垒”;离开了“可爱”,“可信”也就解答不了“读圣贤书,所学何事”的价值追问。如何摆正“可信”与“可爱”之间的关系,似乎是今天理解与诠释论语等经典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选自人民日报) 1结合原文,下列定义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经典是经过历史检验而具有恒久价值的作品,属于“历史流传物”的范畴。B经典作家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认知与评判,属于经典产生的特定的“视域”。C后世读者自身所处的历

6、史阶段与社会环境,以及对经典的理解和诠释,也属于一定的“视域”。D经典作家特定的“视域”与读者一定的“视域”融合,就叫做 “大视域”。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论语在成书的千百年间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代又一代的儒家学者相继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从而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独特的经学传统。B论语的价值内涵极为丰富,其读法也是多种多样,无论怎样读,它的价值光芒都不会黯淡。C从考古学的路径来理解和诠释经典,就是着重于经典成书的年代确认、版本辨析、字词训诂等方面的“史料考证”。D从历史哲学的路径来理解和诠释经典,就是读者将自身的价值关切和“意义”追寻“置入”经典和历史传统中,寻找

7、二者在哲学层面的共鸣与升华。 3下列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分)A经典产生的特定“视域”与后世读者的“视域”是有区别的,但并不意味着二者处于相互隔绝、彼此孤立的状态。B随着“历史视域”的不断拓展,经典的意义超越了它的作者,因而经典诠释的空间也会不断扩大,路径也会不受约束,越来越多。C理解和诠释经典的两种路径之间,可以是相互融合的,也可以是彼此得兼的。D在理解和诠释论语等经典时应摆正“可信”与“可爱”之间的关系,使“可爱”以“可信”为前提,“可信”以“可爱”为诉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在答题卡B区按顺序作答)来源:学优高考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8、题。独 乐 园 记 司马光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孔子曰:“饭蔬(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之所乐也。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

9、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飔,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桐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轘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

10、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采药,决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惟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注】鹪鹩(jio lio):一种鸟

11、。“若夫”四句:语出庄子逍遥游。迂叟:作者自称。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阳,全力编修资治通鉴。纴(rn):纺织。 4下列各句中,对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疏水为五派, 注沼中若虎爪 疏:疏通 B厚其墉茨, 以御烈日 厚:巩固 C围三丈,揽结其杪 杪:树枝 D濯热盥手,临高纵目 盥:洗手5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作者“独乐”情趣的一组是( )(3分) 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 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 开户东出,南北轩牖, 以延凉飔 志倦体疲, 则投竿取鱼,执纴采药 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 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

12、,其可乎A B C D 6下列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引用孟子、孔子、颜子、庄子等人关于乐趣的论述,目的是通过对比比较,引出对独乐园的描写, 并肯定了庄子论断的正确。 B作者精心具体地描绘了独乐园的布局及构筑,每一处都突出了他对独乐园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在建筑设计上的造诣很深。 C整篇作品,不论是对独乐园的写景状物还是抒情议论,除作者外,没有提及第二位家人或友人,这一构思符合文章“独乐之趣”的宗旨。 D本篇名为叙写作者居住于“独乐园”的种种乐趣,实则表达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退隐洛阳的孤独寂寞、愤世嫉俗、不再出仕的情感。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

13、成现代汉语。(10分)(1)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译文:_(5分)(2)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译文:_(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在答题卡C区按顺序作答)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8.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 9.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三)

14、名篇名句默写(6分)(在答题卡A区按顺序作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来源:学优高考网(1)至人无己, , 。(庄子逍遥游)(2) ,谣诼谓余以善淫。(屈原离骚)(3)但见悲鸟号古木, 。(李白蜀道难)(4)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5)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1)、(2)在答题卡D区按顺序作答,(3)、(4)在答题卡E区按顺序作答哲学家的小木屋毛 萍一直心仪海德格尔的小木屋!1922年,在弗莱堡大学任讲师和胡塞尔助教的海德格尔在托特瑙山购得一小块地,请人同时自己也亲自动手在那里修建了一个十分简陋的小木屋。从那时起,“托特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