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经济学(ppt26页)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3088808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2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与经济学(ppt2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心理学与经济学(ppt2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心理学与经济学(ppt2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心理学与经济学(ppt2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心理学与经济学(ppt2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与经济学(ppt2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与经济学(ppt26页)(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母校南京大学商学院“斯密论坛”所准备: 心理学与经济学,(一) 前言 ( Prefece),* 我的老师们说: A,“天天非理性 ”(Everyday Irrationality) - Rabyn Dawes B, “什么都不对” (Nothing is Right) -George Loewenstein C, “满意就行,不要求最大化 ” ( Satisfactions,and not maximization) - 已故Herbert Simon,“,*怎样和为什么要谈论“心理学与经济学” ?,(1)要探究这些基于心理学的研究怎样修改我们通常认定的个人行为模式,而不是针对这些研究这些研

2、究的直接经济应用。 (2)我们强调的是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 what), 而不是怎样了解 ( how). (3) 谈论的焦点:经济学家不应该再继续忽视相关心理学研究的挑战。很多心理学研究成果具有足够的可信度和潜在的经济意义,所以我们必须把它们溶入经济学中去。,*经济学与心理学研究方法上的差异:,经济学:方法性个人主义(methodological individualism) 假设的数学构成,介于假设的后果的逻辑分析,等等。 =缺点:必须用简单化和模式化的模型来界定人的感知,偏好和行为,从而忽略掉大量的心理内容。 心理学: (必须) 深入探究人性自然的各种细节 主要采用实验方法; 但不是(也不

3、应当) 由精确的数学来加以描述,更不应相信数学模型的实证应用性。,(二) 反映心理因素的偏好(Preferences with the reflection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偏好函数U(X) 的 真实形式:,A,参照水平( reference levels): 个人偏好常常是决定于相对于参照水平的结果变化, 而不仅仅是绝对量的变化。 基于参照水平的偏好 ( reference dependent preferences).,a.财富效应 ( Endowment Effect) (Thaler, 1980,1985) :,一旦一个人拥有了一件物品,她对之的估

4、价马上会高于她拥有前的估价。 实验证明( Kahneman et al., 1990):一个杯子,估价范围从$0.5到$9 .5。(1) 如果你拥有杯子,你售价多少? (2)如果你没有杯子,你出价多少? 结果: (1) $7.12; $7.00; (2) $3.12; $3.50. *理论解释:对损失的感受强于收获 ( loss aversion).,b. 递减感应度 ( Diminishing Sensitivity) -( Kahneman, Tversky, 1979),距离参照水平较近处的边际效用变化大于距离较远处。 介于财富的效用函数曲线在偏离参照水平的过程中变的越来越不平缓。 引伸

5、:对于损失来说,偏离” 代表更低的财富水平。由此,尽管人们对收获持避免风险态度(risk-aversion), 他们对于损失持偏爱风险态度(risk-loving). 实证: (1) $0 和1/4 $6,000; (2) 2/4 $0, $2,000和1/4 $4,000 结果:70%选择(1) ; 请看图表(手绘于黑板) 。,B. 不确定性和预期效用理论 (Uncertainty and Expected-Utility Theory),传统预期效用理论:U(S)= sS P(s)U(s). 大量实例发现这一理论在行为分析上是错误的。 来看看著名的“Allais矛盾” (Allais Pa

6、radox) (Allais,1953): a1 a2 a3 a4 Prob $0 .00 .01 .90 .89 Prob $1million 1.00 .89 .00 .11 Prob $5million .00 .10 .10 .00 两对比较(a1 Vs.a2; a3 vs a4) 之间有差别吗?如果你选,你会各选哪个?,Allais 矛盾(续) :,按照EU理论,两对比较没有区别,都是检验一个人在11%的$1million和 10%的$5million plus 1%的$0。 但是实证中,人们偏好a3多于a4,偏好a1多于a2! 理论解释: (1) 当最坏选择的概率很小时(a1),人

7、们希望用最好选择的概率的大量增加来补偿最坏选择概率的极少增加; (2) 当最坏选择的概率很大时(a4) ,一个人更愿意接受最坏选择概率的增加从而换取最好选择概率的增加。,C. 社会偏好和公平分配 ( Social Preferences and Fair Allocation),斯密在中说:“我们从屠夫,酿制商和面包师那里期待晚餐,不是因为他们的仁慈,而是他们对自身利益的考虑” 。=“人都是自私的” 。 是吗? 现实中的反例!Dawes &Thaler(1988): “在Ithaca附近的农村,农民会在路边放上桌子,放上农产品和一个放钱的敞口盒子。我们认为这些农民正是人类天性的典范。他们认为路

8、人会在盒子里放下合适的价钱;他们也知道路人很容易从盒子里把钱拿走。 *身边的例子:你买吗?,C(续). 公平分配-以Ultimatum Game为例,社会偏好中,不光是个人利益,至少还考虑到公正(平) 。 Ultimatum Game(据Thaler,1988):个人A被授予$100,并被要求在她和个人B之间分配这$100。如果B接受A的分配,A,B就按A的分配方案分钱;如果B拒绝,谁也拿不到钱。 按照标准博弈论,什么方案是纳什均衡? 现实呢?(Kagel &Ochs,1995) ,极少达到($99,$1) 似的纳什均衡,大量的是($50,$50) 的公平分配方案。 为什么?基于公平(Fair

9、ness)的考虑.,D. 利益偏好的相互性 (Reciprocity),虽然没有完全的自私主义,但也没有绝对的利他主义(altruism) ,流行的利他主义是相互的(reciprocal altruism); 基于“囚犯困境”的Tit-for-Tat(TFT)策略(Rapaport,1960):先选择“合作” ,从此按照对手的选择行事,“合作” 对“合作” ,“不合作” 对“不合作” 。 =相应中国成语() 对人的实验和计算机模拟都显示,在多回合的“囚犯困境” 博弈中,TFT总是获得最大的利益收入。,(二)判断中的误差 ( Biases in Judgment) -“ 最大化”U(X) 中的系

10、统性错误,主流经济学认为:面临不确定性时,人们可以根据概率法则,准确的得出主观概率评估。 然而研究发现,基于不确定性的判断往往系统性的偏离理性选择。问题在于:我们拥有的数据往往只是有限清晰的,而判断清晰度的手段往往是习惯性法则( heuristic rules), 可是,习惯性法则往往又是不可靠的。,代表性习惯思维 ( 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a. 对于基数率的忽视-有关贝叶斯法则 ( Base-rate Neglect for Bayes Law) -在概率评估中过份使用代表性特征。 * P(B/A) 等于P(A/B) 吗? * 经典案例:O.J.辛普森案

11、件 A:殴打太太; B:太太被杀,b. 合成效应 (Conjunction Effect),合成效应:当一个描述是A类人的代表性特征,但不是B类人的,人们常常会更多的认为这个人既属于A类又属于B类,而不是仅仅B类。 例子(Tversky等,1985):“琳达31岁,单身外向,很聪明。哲学专业。作为一个学生,她对歧视和社会公正很感兴趣,同时也参加反核武器抗议示威。” 选择项有二: (1) 她既是个银行职员又是个女权主义者; (2) 她是个女权主义者。 结果:85%的人判定她更象是(1) 项。原因:上述描述使她看上去象个女权主义者。从而(1) 看上去比(2) 更象她的代表性特征。,B. 小额数量法

12、则(The Law of Small Numbers),人们往往期盼着,他们在小样本里面获得的概率分布是和大样本一样的。举例说,比较扔20次硬币和5次硬币,后者获得80%国徽向上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统计学依据:样本误差随着样本量增加而减少) ,但很多人不是这么想的。 然而与此同时,人们又会低估大样本与全体人口的相似性。比如, Kahneman等(1972)发现,一般人认为在一天里,750/1000个婴儿是男婴的概率超过10%,但实际概率仅为1%。,B. 小额数量法则(续) -应用:,1,赌徒的谬误( The Gambers Fallacy) : 如果硬币有几次没有国徽在上了,赌徒会肯定下一次就

13、是。相应的在金融分析中,由于高估三次中有一次是错误的概率,人们会过份相信一个连续正确预测三次的分析师的分析水平。 2,趋向期望值的回归( Regression to the Mean):如果我们过于相信偏离常规的模式,我们将不会指望以后的观察值将是平常值。 3,篮球中的热手问题(Hot Hand):人们不相信一个随机结果会重复发生多次。但实证研究( Gilovich等,1985) 发现,热手现象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四) 选择中的误差( Biases in Choice) - 最大化效用是正确的目标吗?,A. 人们怎样错误感受他们的效用? 一种模式是人们低估了自己对变化的反应和对新的参照水平的

14、预测。 实例(Brickman等,1978) 发现乐透大奖获得者并不比未获奖者活的开心。原因: (1) 比较他们的“巅峰” 心情,现实的生活心情终也差强些许;(2) 他们当前效用的载体是相对新的参照水平,而不是消费的绝对水平。,A(续) 短期效用和长期效用,Herrnstein等(1992) 经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人们偏好于选择直接产生最大效用的选择,而不考虑这一选择对未来选择的影响。 一个有趣的例子:面条还是稀饭? (1) 面条的效用=7 如果昨晚吃的稀饭; (2) 面条的效用=5 如果昨晚吃的面条; (3) 稀饭的效用=4 如果昨晚吃的面条; (4) 稀饭的效用=3 如果昨晚吃的稀饭。 最佳

15、组合: (1) ,(3) 轮流。但对单独某天-吃面条,于是天天吃面条。 引伸:行为金融中的储蓄(savings) 问题。,B. 构框效应 (Framing Effects)-经典理论:,概念:一个问题的两种逻辑相似的说法引导决策者选择不同的选项。这一效应往往和前述“递减感应效应”(diminishing sensitivity) 联系而起作用。 一个关于肺癌治疗的经典实验: 1,生存构框(Survival Frame): 手术:100个手术病人中,90在手术后存活,68人活一年以上,34人活5年以上; 化疗:100个病人能全部在化疗过程中存活,77人活一年以上,22人活5年以上。,2. 构框理

16、论(续) :,2,死亡构框 (Mortality Frame) : 手术:100个手术病人中,10人在手术中死亡,32人在一年内死亡,66人在五年内死亡; 化疗:100个病人中,没人死于化疗,23人在一年内死亡,78人在五年内死亡。 结果:在生存构框中,18%的答卷者选择化疗;在死亡构框中,44%选择化疗。 构框理论在医疗和商业心理学中应用的现实意义!,2(续). 构框理论在经济生活中应用案例:,1,价格制定( Thaler,1980): 超价还是打折?前者中,价格差表现为收益,后者表现为损失; 2,税收政策( Schelling,1981): 税收减免还是补贴? 3,工资形式( kahneman等,1986) :调查发现,在评价公司的公平性上,职员更在乎名义工资,而不是实际工资。比如,12%通胀率基础上的5%工资率上升,相比无通胀情况下7%的工资率下降,更能令人接受。,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