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学习系统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2999728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5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学习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文言文学习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文言文学习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文言文学习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文言文学习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学习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学习系统(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学习系统,文言文学习的方法,1、普遍联系法 在学习中联系前后文,联系各个段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内在条理,弄清全文大意。 只有从全文整体去对待个别的字、词、句,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才能吃透全篇。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2、定向归纳法 就是把有关词意、语法、语音等方面的问题,按照一定的要求归类。 归纳不一定局限在一篇之内,也可以跨篇进行归纳。 另:必备工具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 1、古今异义 2、一词多义 3、通假字 4、词类活用,古今异义,1、词义扩大 “江”、“河” 2、词义缩小 “臭” 3、词义转移 “慢” 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

2、卑鄙”,一词多义,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一般地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掌握的方法:了解词义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原来词性。,词类活用的类型,一、 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朝服衣冠” (2)名词的使动用法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 (4)名词作状语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主+状+谓+宾,这两种位置都是名词不该处的位置,所以它必须活用(就象学生一旦处在军队里一样,他必须变为军人才行)。

3、名词处状语的位置,名词必须作状语,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有三种情况:名词作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二、 动词的活用 (1) 动词的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 (2) 动词的为动用法 “等死,死国可乎” (3) 动词活用为名词 “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主+状+谓+宾 动词不管是处在该处的位置还是不该处的位置它都能活用,动词处在宾语的位置上,必定活用为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有两种情况:动词的为动用法和动词的使动用法。,(1)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项伯素善留侯张良” (2)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 (3)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且庸人尚羞之” (4)

4、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主+状+谓+宾 形容词不管是处在该处的位置还是不该处的位置,它都能活用。形容词处在宾语的位置上,必定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处在谓语的位置,有三种情况: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见word文档) 而、何 、乎、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也 、以 因 、于 、与 、则 、者 、之,常见的文言句式,主要掌握 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

5、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用副词“乃”、“则”、“即”、“皆”、“亦”、“必”、“诚”等表判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用“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4用动词“为”字帮助表示判断,但“为”是一般的动词,不是判断词,可译为“是”、“就算是”、“算做”等。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

6、辞为? ”,5、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6、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刘备天下条雄。 刘豫州王室之胄。,被动句,什么是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动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一)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动词后用介词“于” 、“受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 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

7、之众,受制于人。”,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例如: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4用介词“被”表被动。 例如: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张溥五人墓碑记),(二)无标志的被动句 5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 例如: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省略句,1、主语的省略 (1) 承前省。

8、如:永州之野产异蛇,(是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承前省主语 (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七月) (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 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2、 谓语的省略 例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定语和定语中心词的省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伐无道(君),诛暴秦。”,

9、4、宾语与兼语的省略,“ (赵括)尝与其父言兵事,(赵)奢不能难(之)” “郑穆公使(人)视客馆。”,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 “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6、分句的省略,“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致远),功在不舍。”,倒装句,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 定语后置 主语后置,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 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

10、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忌不自信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彼且奚适也? 彼且恶乎待哉?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 无情郎安在?,3、介词宾语提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微斯人吾谁与归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4、特殊结构:用“之”、“是”作为标志的宾语前置。

11、“之”、“是” , 有人认为是助词,有人认为是代词,起复指作用。 宋何罪之有? 惟命是听 惟利是图 惟马首是瞻 惟兄嫂是依 惟你是问。,定语后置,1、中心词+定语+者 中心词+之+定语+者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状语后置 (介宾结构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

12、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覆之以掌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晶。,主语后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甚矣,汝之不惠(慧)! 快哉此风! 美哉,我少年中国。,固定结构,也叫固定句式,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 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 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休(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 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 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