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总复习题下载.docx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72956887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总复习题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总复习题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总复习题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总复习题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总复习题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总复习题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总复习题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下册总复习题免费下载篇一: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题(附答案) 一 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2唐朝由盛转衰开始于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C、宦官专权D、黄巢起义 3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 A唐朝后期B五代 C北宋D南宋 4郭靖与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请分析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A、西夏的建立B、澶渊之盟 C、金灭

2、北宋 D、元朝建立5、“.吐蕃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A.满族 B.维吾尔族 C.回族 D.藏族 6、.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取的文章范进中举、孔乙己批判的的制度是( ) A八股取士 B宗法制度 C行省制度 D九品中正制 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 ) A唐本草B千金方C金刚经 D步辇图 8、一位姓秦的杭州县令在瞻仰了岳飞墓后写了副对联:“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副对联主要表达了() A、对祖国山河的热爱B、对岳飞的无限崇敬 C、对秦桧的无比憎恨D、对南宋灭亡的叹息 9、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提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其中的“唐宗”“宋祖

3、”“成吉思汗”是哪一组人物( )A、李 渊赵 构铁木真 B、李世民赵匡胤铁木真C、唐玄宗 赵 构忽必烈 D、李世民赵匡胤忽必烈 10、“都城汴京,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燃薪者。”出现在哪个朝代()A、唐代B、宋代C、明代D、清代11、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美国的“美元”B、中国的“交子” C、英国的“英镑”D、法国的“法郎” 12、中国有句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是说人的心胸要宽广。那么你知道我国古代废除实现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是在什么时候?()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13、北宋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被逼上梁山,参加农民起义,这一文学形象出 现于()A西游记B红楼梦C水

4、浒传D三国演义 14、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不包括( ) A、辽B、西夏C、金 D、蒙古 15、“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 ()A宋 B元C明D清 16、元朝时建立的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 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 D、行省制度 17、我国首创殿试和武举的是:() A.隋文帝B.隋炀帝 C.唐太宗D.武则天 18、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19.暑假期

5、间王丽要去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你能告诉她应该去哪儿A. 山西大同 B.甘肃敦煌C.河南洛阳 D.陕西西安 20、明朝时设立的特务机构不包括() A、东厂B、内务府C、锦衣卫D、西厂 选择题答题卡 二简答题 明朝前期从哪三个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6分) 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时候,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了头仍未中进士。后来有人做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的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入毂:备受落笼络的意思)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

6、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请回答: (1)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在什么时期形成? 2分 (2)唐代科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2分 (3)分析材料二,试说明朝时的科举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产生了什么危害?2分 (4)明朝改变科举制度与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其相同目的是什么?2分清朝前期,统治者为达到同样的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四“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这是谁的诗句?这位诗人被后人尊称为什么?(2分) (2)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2分) (3)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该时代被后世称为

7、什么?(2分) (4)隋唐时期还有哪些盛世?(2分) 五 阅读材料 历史证明,统一必然促使国泰民安,分裂必将导致国运衰退。 维护国家统一,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反对外来侵略,是任何一个国家 统治者的重要治国策略。 请回答: 1元朝为管理现在的西藏地区和台湾地区,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2分 2明朝时期我国就曾经抗击日本侵略,请你简单叙述有关史实。2分 答案 一选择题1-5BADCD 6-10ACCBB 11-15BCCDB16-20DDCBB 二明朝前期从哪些方面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1废丞相设三司2建立厂卫特务机构(厂卫制度)3八股取士 三1隋朝2明经科和进士科 3八股取士 危害: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8、,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4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或者为了加强君主专制) 大兴文字狱 四1杜甫 诗圣2唐玄宗(李隆基)3开元盛世 4开皇之治,贞观之治,贞观遗风(答出任意一个即可得满分2分) 五1宣政院 澎湖巡检司2戚继光抗倭 篇二: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题 1、某校七年级(1)班正在进行有关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北师大版七下历史教材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清朝,西藏与中央政府联系更加紧密。北师大版七下历史教材 【问题探究】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2)材料二中

9、的历史人物是谁?他的主要事迹与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何联系?(3)材料三体现了元朝怎样的历史趋势?当时还有哪些现象反映这种趋势?(举一例即可)(4)试举一例说明材料四所说的“西藏与中央政府联系更加紧密”。(2分)(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2分)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右图) 材料二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 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 杭州等地设立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 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 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材料三宣德六年(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

10、年 (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 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摘编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材料四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 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 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 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2)填写材料二中的空白部分。丝绸之路是唐代著名对外交往通道,但到宋代远没有海上贸易兴盛,请你说说主要原因。(3)材料三中的某人是指谁?他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4)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材料四中“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

11、恶果?(5)综合以上材料,联系唐宋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能得到什么启示?3、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材料三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请将本材料中两个部门的职责补充完整。 (2)材料二反映了元朝时期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

12、何创新?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元朝为了管辖西藏地区设置了什么机构?(3)材料三、四分别记载的是哪个朝代的官制变化?这些变化分别出现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4)从材料一到材料四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融合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唐宋时期是我国民族接触频繁的时期,有战有和,民族的速度不断加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吐蕃赞普给唐朝皇帝的书信 材料二:“(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

13、料三:憾山易,憾岳家军难!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先皇帝”指的是谁?“和同为一家”指哪两“家”的关系?该事件产生什么积极影响? (2)材料二中的现象是在哪一次议和后出现的?你如何看待这次议和?(3)材料三中的“岳”指谁?要“憾岳家军”的又是谁?(4)你认为“岳”是民族英雄?为什么?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共派遣唐使13次,人数多时一次就有500多人,有众多学问僧、留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随行。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二:宋代习惯上把外国人称为“蕃客”,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蕃市”、“蕃坊

14、”和“蕃学”,并设置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 材料三: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美洲)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 材料四: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 材料五:中国人一直被称为非航海民族,这真是太不公平了。他们的独创性本身表现在航海方面正如方面一样?中国的海军在1100年1450年间无疑是世界上最强大的。 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种政策有何作用? (2)材料二说明宋朝对外贸易具有怎样的特点?宋朝的海外贸易能够到达哪些国家和地区?(3)材料三中的“郑君”是指谁?他有何主要事迹?有何影响?(4)材料四反映了清朝怎样的对外政策?这种政策导致的严重后果是什么?(5)根据材料,说说从唐朝到清朝,我国对外政策的发展有何特点?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封 侯6、请回答: 非(1)图一、二分别是谁?主要事迹是什么? 我 意, 但 愿(2)他们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海 波 平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