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总复习题.docx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72956817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总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总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总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总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总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总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总复习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下册总复习题篇一: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七年级历史 考试方式: 开卷卷面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的答案写在题后的答题栏内。) 1中国古代史上结束长期分裂状态实现统一的朝代有 秦朝隋朝唐朝元朝 AB CD 2.假如你是一位唐朝的读书人,从江南的余杭(今杭州)经水路赴洛阳赶考。一定要经过下列哪一段运河 A永济渠B通惠河 C通济渠D广 通渠 3.小明为深入了解唐太宗,进行了探究性学习。下列可以为他提供最有效信息的文献是 A

2、 B CD 4.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D重用有才能的人 5. 宋代市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在宋代东京的普通市民做不到的 A. 吃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 B. 背诵白居易的新乐府 C. 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D. 跟随郑和船队一起到西 洋游历 6.“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 高则泻水”。上述史料介绍的农用工具(如右图所示) 最早出现于 A.西汉B.东汉C.隋

3、朝D.唐朝 7. 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A. 灭亡西夏 B. 统一蒙古 C. 建立元朝 D. 定都大都 8.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哪个民族是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 A. 维吾尔族 B. 回族 C. 苗族D. 白族 9. 漳湾“戚公祠、福安“继光饼”由来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 收复台湾 B. 抗击沙俄入侵 C. 抗击倭寇 D. 平定回部贵族叛乱 10.使明清时的科学技术和西方近代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中国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清朝实行文化专制、闭关锁国阻碍了中国 科技的发展

4、西方文艺复兴和数学的发展,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的诞生和发展 11.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强了与那里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郑和下西洋的最主要条件是 A明朝前期国力强盛B造船、航海水平高 C郑和个人的素质D出航全体成员的努力 12隋唐书法名家辈出,其中以楷书见长,借谈笔法来劝谏穆宗,在书史上留下“笔谏”美名的唐代大书法家是: A颜真卿 B柳公权 C阎立本D欧阳询 13隋唐时期大规模开凿的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是。 A龙门石窟B云冈石窟 C莫高窟 D麦积山石窟 14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要比欧洲早约400年。你知道毕升所使用的活字是以下哪种? A陶

5、活字B木活字 C金属活字 D石刻活字 15宋元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以下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应当是 A造纸术和火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指南针 D指南针和造纸术 16其史学地位与司马迁齐名,其著作被宋神字御批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 A资治通鉴B史记C左传D汉书 17为我国美术史上,描绘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的不朽作品的是: A清明上河图 B秋郊饮马图 C纺车图D耕获图 18. 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这些节日早在宋代都有了,那时最受重视的节日是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元旦D.

6、重阳节 19. 唐朝时期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 A. 高僧玄奘B. 鉴真和尚C. 李春D. 马可?波罗 20.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A. 北宋的四川地区 B. 南宋的四川地区 C. 北宋的汴梁地区 D. 南宋的临安地区 21.“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科技(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A.天工开物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徐霞客游记 22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是: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23.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B皇权战胜相

7、权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缓和 D皇权日益加强 24.下列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 A.占城稻B.玉米C.甘薯 D.向日 葵 25.下列组合错误的一组是 A.李时珍本草纲目 B.徐光启农政全书 C.贾思勰天工开物 D.苏轼念奴娇赤壁怀 古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唐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27科举制正式诞生是在隋炀帝时期,武举则出现在唐玄宗统治时期。() 28鉴真东渡,先后六次都成功到达日本。() 29“澶渊之盟”的出现是因为宋辽交战,宋军大败被迫与辽议和。() 30

8、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主要标志是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关系,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首先出现于制瓷业。() 三、31.读图题:(8分)每空1分,共 8分。 图 一图 二 (1)请填写出图一的三个政权名称:A;B;C (2)与图一方框处相关的著名盟约名称是: (3)观察图二并为该图命名:(4)图二方框处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相关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5)据图二说出此时我国的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四、材料分析题:(非选择题 共32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推行郡县制。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9、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 篇二: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题 1、某校七年级(1)班正在进行有关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北师大版七下历史教材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清朝,西藏与中央政府联系更加紧密。北师大版七下历史教材 【问题探究】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2)材料二中的历史人物是

10、谁?他的主要事迹与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何联系?(3)材料三体现了元朝怎样的历史趋势?当时还有哪些现象反映这种趋势?(举一例即可)(4)试举一例说明材料四所说的“西藏与中央政府联系更加紧密”。(2分)(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2分)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右图) 材料二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 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 杭州等地设立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 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 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材料三宣德六年(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 (140

11、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 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摘编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材料四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 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 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 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2)填写材料二中的空白部分。丝绸之路是唐代著名对外交往通道,但到宋代远没有海上贸易兴盛,请你说说主要原因。(3)材料三中的某人是指谁?他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4)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材料四中“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恶果?(5)

12、综合以上材料,联系唐宋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能得到什么启示?3、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材料三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请将本材料中两个部门的职责补充完整。 (2)材料二反映了元朝时期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何创新?为实

13、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元朝为了管辖西藏地区设置了什么机构?(3)材料三、四分别记载的是哪个朝代的官制变化?这些变化分别出现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4)从材料一到材料四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融合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唐宋时期是我国民族接触频繁的时期,有战有和,民族的速度不断加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吐蕃赞普给唐朝皇帝的书信 材料二:“(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三:憾山易,憾岳家军难!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先皇帝”指的是谁?“和同为一家”指哪两“家”的关系?该事件产生什么积极影响? (2)材料二中的现象是在哪一次议和后出现的?你如何看待这次议和?(3)材料三中的“岳”指谁?要“憾岳家军”的又是谁?(4)你认为“岳”是民族英雄?为什么?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共派遣唐使13次,人数多时一次就有500多人,有众多学问僧、留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随行。遣唐使把唐朝的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