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子翻译》ppt课件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2955838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9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句子翻译》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文言句子翻译》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文言句子翻译》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文言句子翻译》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文言句子翻译》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句子翻译》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句子翻译》ppt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句子翻译,考纲要求: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 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直以来是高考文言阅读的重点(02年5分,04年8分,最近几年增至10分 )。,翻译原则:,1.直译为主 2.意译为辅,翻译要求:,“信”即字字落实不走样 “达”即文从句顺无语病 “雅”即生动形象有文采,一、关键实词的翻译 翻译题中,几乎每个需要翻译的句子都包含重要的实词,而重要的实词往往是答案的赋分点,考生只要能准确译出其中的重要实词,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分数,因此翻译句子要想得高分甚至满分,首先要准确翻译关键实词。,需要注意 1、 古今异义要翻译出来 2、词类活用要翻译正确 3、联系上

2、下文推测陌生实词的意思。 4、实词要翻译全,不能丢掉部分实词。,二、关键虚词的翻译 高考翻译题中对文言虚词的考查要求并非特别严格,翻译时基本含义准确即可。但是如果涉及句式问题,就应该特别注意。尤其是由文言虚词“引起”的倒装句,与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往往不同,翻译时要仔细辨析。,技巧点拨 1对于在句中起作用的词语翻译时一定要有体现。 示例: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译文:(齐国)亲近秦国不帮助五国。 其中的“而”字没有翻译出来,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虚词,不翻译出来句子的转折关系就表达不出来了。,2对于该删除的词语在翻译时要删掉。 示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文: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译句

3、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其实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该删除不译。比如表示判断的“者”和“也”或“者也”“者也”,在翻译时应该从译句中去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断词“是”。,三、特殊句式的翻译 翻译题中,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古今异义和固定结构是需要考生特别关注的对象。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等。,技巧点拨 1部分省略成分要翻译出来。

4、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 示例: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司马光赤壁之战) 译文: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而译句中没有译出来,应该在“孙权”的后边加上“把曹操的书信”,语言才显得清晰完整。,2该增添的内容要增添上来。 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 示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译文: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译句中在数词“三”后加上量词“次”字。,3倒装的句子要调整语句。 有些倒装了的句子,在翻译

5、的时候一定要按照现代汉语语法的规范调整句子成分的语序。 示例:村中少年好事者。(促织) 译文:村中有一少年好惹是生非。 此句中“少年”是中心词,“好事”是作它的定语,句子是一个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应该将中心词的位置调到后面,即译为:村中一个喜欢多事的少年。,四、句子的意译 在翻译句子时有些句子无法直接翻译,要采用恰当的意译。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互文等。在翻译具有修辞手法的句子时,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手法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意译方式,并略施一些文采,以求译句行文典雅蕴藉。,翻译方法:,留 删 换 补 调 贯,留:时间、地点、人名、官职等,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6、译:太守是谁呢?他就是庐陵郡的欧阳修。 2、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 巴陵郡做太守。,删:无实在意义的虚词,1.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4.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换:单音、异义、通假、活用词,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古之学者必有师。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补: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谓宾介),1.(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 )而竭。 3.若舍郑以( )为东道主。 4.沛公军( )霸上。,公,鼓,鼓,之,于,调:

7、特殊句式(定后,宾前,状后等),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夫晋,何厌之有? 3.不拘于时,学于余。,贯:文句中的修辞或用典(意译),1.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互文) 2. 秋毫不敢有所近。(比喻) 直: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连最小的东西也不敢占有。 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用典) 译:我活着应当不惜性命,死后应当报恩。,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 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完全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客)曰:“画孰最难者?” (客)曰:“(画)犬、马最难。”“(画)孰最易者?”曰:“(画)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完全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有个为齐王作画的人,齐王问他:“画什么最难?” 他说:“画狗、马最难。” 齐王又问:“画什么最容易?” 他说:“画鬼怪最容易。” 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早晚都出现在人们面前,仅仅画得相似于它们,所以难画;鬼怪是无形的,不会出现在人们面前,所以容易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