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新》ppt课件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2920395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PPT 页数:210 大小:67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态心理学新》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0页
《变态心理学新》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0页
《变态心理学新》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0页
《变态心理学新》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0页
《变态心理学新》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学新》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学新》ppt课件(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 家 职 业 资 格 培 训 教 程 心 理 咨 询 师 (基础知识-变态心理学),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 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1、在我们生存的人群中,有精神障碍的群体占人群总体的比例为13.47(1993年,17地区)。 2、有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异常的。 3、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 心理学分支 临床医学分支,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里特认为,人之所以“疯狂”,

2、是因为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所造成的。它的推论是“心理是脑的功能”的雏型。,学科简史,17世纪中叶开始,神经科有了进一步发展,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BROCA)发现,大脑额下回萎缩后,人的语言运动功能就完全丧失。这些医学科学的进步,使人们更倾向用唯物的思想对待心理异常问题。,学科简史,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1、潜意识、前意识、意识(心理结构理论) 2、本我、自我、超我(人格结构理论),学科简史,3、人类的生物本能的存在,人类的行为受本能的力量驱使,这一动力冠名为“力比多”(LIBIDO)。(心理动力理论) 本能分为两大类: 1、生或性的本能,一般指“力比多”

3、 2、死与攻击的本能,学科简史,(二)行为主义的解释: 巴甫洛夫通过“实验性神经症”的模型说明“心理冲突”的神经机制。 狗骨头流口水 经典条件反射:狗骨头+铃声流口水 狗铃声流口水 一个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是通过不恰当的模仿学习而产生的,通过行为治疗可以使之恢复正常。,学科简史,(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罗杰斯、马斯洛) “潜能”概念,即每个人都有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如果这种趋于完美的特征受到了阻碍,则可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层次) 存在-人本主义的心理治疗则是开发这种“潜能”,相信求助者能够自我成长,最后达到自我价值实现。,第二节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 1、能

4、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2、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3、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利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异常心理活动,是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由于丧失了以上三大功能,所以无法保证人的正常生活,随时破坏人的身、心健康。,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 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一、常识性的区分 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区分 (一)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二)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三)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不能上班工作、学习等,

5、无法进行社会交往等 (四)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二、非标准化的区分 第一种、统计学角度: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智商(IQ)在70以下。 第二种、文化人类学角度 同性恋,有的文化认可了。 精神病的“幻觉”被认为是与神交流 第三种、社会学角度 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对社会危害的行为如果有明确犯罪动机,那就是犯罪,如果没有动机、理曲,那就被认为是行为异常。,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第四种、精神医学角度 幻觉、妄想等都属于心理异常 第五种、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作是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三、标准化的区分 第一、医学标准,必

6、须找到病理解剖或生理变化的根据。 第二、统计学标准 多以心理测量法为工具,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正常心理范围,两端的被视为“异常”。,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第三、内省经验标准 一是病人的内省经验:自己觉得有焦虑不安感。 二是就观察者的内省经验:把观察到的现象与自己以往经验相比较。亲人去世要哭泣,而此人在笑。则心理异常了。 第四、社会适应标准:人能够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能适应社会环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四、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二)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 (三)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

7、 (一)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又称感觉增强,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感觉阈值降低,如感到阳光特别刺眼,声音特别刺耳,轻微触摸皮肤感到疼痛难忍。多见于神经症和更年期综合症及脑外伤恢复期。 2、感觉减退,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降低,感觉阈值增高。患者对强烈的刺激感觉轻微或完全不能感知(感觉缺失)。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感觉缺失见于癔症,称转换症状,如失明、失聪,3、内感性不适,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性质难以描述,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躯体化障碍等,可继发疑病观念,(二)知觉障碍 1、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

8、的知觉。正常人在光线黯淡、恐惧、紧张和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产生错觉,经验证后可以纠正。多见的为错听和错视,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带有恐怖色彩,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2、幻觉,是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幻觉分类 A. 根据不同的感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幻觉分类 B.按幻觉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真性幻觉:幻觉形象鲜明,同外界客观事物一样,存在于外部空间 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幻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如患者叙述可以不用眼睛看到头脑里有一个人像,C.按幻觉产生条

9、件分为机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等 机能性幻觉: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的同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如机能性幻听,多见于S和心因性精神病 思维鸣响:表现为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心因性幻觉:强烈心理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幻觉,内容多与心理因素有关,见于心因性精神病、癔症,(三)感知综合障碍 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多见于癫痫,视物变形症:患者感到周围人或事物在大小、形状、体积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分为视物显大症和视物显小症 时间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时间的快慢产生不正确

10、的知觉体验,如感到时间在飞逝,似乎身处于时光隧道中,外界世界变化异常的快;或感到时间凝固,岁月不再流逝 非真实感:患者对周围事物和环境感到发生了变化,变得不真实,如隔了一层帷幔,像是一个舞台布景,房屋、树木是纸板作的,毫无生气,周围人像没有生命的木偶,患者有自知力,见于D(抑郁症)、 N(神经症)、S,二 思维障碍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正常思维的特征: 思维的具体性:具有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具体内容反映思维的真实性。 思维的目的性:围绕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思维的实际性:实际效用性。 思维的实践性:通过实践验证。 思维逻辑性:符合逻辑规律。,思维障碍(分为思维形式障碍和思

11、维内容障碍) (一)思维形式障碍 1、思维奔逸:又称为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生动丰富。多见于躁狂症。 2、思维迟缓:指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减少和联想困难。多见于抑郁症。 3、思维贫乏: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4、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的障碍。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5、思维破裂: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6、思维不连贯:严重的思维破裂,多见于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而有意识障碍时。,7、思维中断:患者在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

12、的情况下,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8、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思考时出现不属于自己的联想,不受自己意识支配,称为思维插入;如果感到自己的一些思想被外界的力量夺走了,称为思维被夺。两者多见于精神分裂症,9、思维云集,又称强制性思维, 思想不属于自己,不受意识支配,一种被强行塞入的感觉。患者体验到脑子中强制性涌现大量毫无现实意义的联想,称为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0、病理性赘述,谈话时夹杂了很多不必要的细节,而且觉得必不可少,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1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属于概念转换,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见于精神分裂症。,12、语词新

13、作,指概念的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转换,患者自创一些新的符号、图形、文字或语言并赋予特殊的意义 13、逻辑倒错性思维,特点是推理缺乏逻辑性,既无前题也无根据,不可理解,(二)思维内容障碍 1、妄想: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 (1)妄想的特点: 1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 2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移,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纠正这种荒唐结论。 3具有自我卷入性,以自己为参照系。,(2)按妄想的主要内容分如下种类: 1关系妄想: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是与他有关,人们的一举一动都与他有关,常伴随被害妄想,见于精神分裂

14、症。 2被害妄想:最常见。患者坚信他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认为有人给他下毒拒食、控告、逃跑或自伤伤人等妄想行为,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3特殊意义妄想:象征性思维和关系妄想的结合 4物理影响妄想:又称被控制感,患者觉得自己的思想行为情感和意志都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控制,如受电波、超声波、特殊的先进仪器的控制,常见于精神分裂症。,5夸大妄想:认为自己有非凡的才智,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大量的财富和发明创造,或是名人的后裔,见于躁狂症或S及某些器质性精神病 6罪恶妄想:又称自罪妄想,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或不可宽恕的罪恶 见于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7疑病妄想:患者毫无根

15、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到处求医,即使通过了一系列详细检查和多次反复的医学验证也不能纠正,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更年期及老年期精神障碍 8嫉妒妄想:无中生有地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实,另有所爱,见于精神分裂症或更年期精神障碍,9钟情妄想:患者坚信自己被异性所钟情,而不是患者本人的单相思,因此采取相应的行为去接近对方,遭到拒绝认为对方羞于示爱,或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10被洞悉感:又称内心被揭露。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但是通过什么方式被人知道则不一定能描述清楚,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3)还可分:被窃妄想、变兽妄想、非血统妄

16、想 (4)按照妄想的起源以及妄想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分类,可以将妄想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两大类。,2、强迫观念: 又称强迫思维,指在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必要,但又无法摆脱。 强迫性回忆 强迫性穷思竭虑 强迫性对立思维 强迫性怀疑 经常伴有强迫动作,见于强迫症,不同于强制性思维,3、超价观念: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的根据,但这种观念偏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明显地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其它心理活动,它的形成有一定的性格基础和现实基础,而没有逻辑性障碍,如狂热的迷信观念、成见等。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障碍,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 (一)注意障碍 1、注意减弱:主动及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多见于神经衰弱、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意识障碍 2、注意狭窄:指注意范围的显著缩小,主动注意减弱,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