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学习方法略谈 杭州教研网网站首页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2828550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学习方法略谈 杭州教研网网站首页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高三历史学习方法略谈 杭州教研网网站首页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高三历史学习方法略谈 杭州教研网网站首页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高三历史学习方法略谈 杭州教研网网站首页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高三历史学习方法略谈 杭州教研网网站首页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学习方法略谈 杭州教研网网站首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学习方法略谈 杭州教研网网站首页(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历史学习方法略谈,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 朱可,高一、三学习方法比较 高三历史思维特点阐释 高三历史学习方法略谈 高三历史复习六个原则,导入: 试题对比(试题是对学习能力的检测) 第一组: 1.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把都江堰视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因为“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 A大禹 B郑国 C李冰 D王景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刚健豪放的宋词名句的作者是北宋年间书法、绘画、诗词,无一不精的 A李白 B李清照 C苏轼 D屈原 选自浙江省高一会考样卷,第二组 1.公元

2、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 2 . 1999上海,清朝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是都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都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都建立了近代教育制度都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 A. B. C. D.,一、高一、高三学习方法之比较 不同点:机械记忆理性思维 识记、背诵要求高;分析、理解能力弱 原因:考试性质不同过关性考试与选拔性考试 能力要求不同识记为主到理解分析为主 社会需要不同社会阅历与知识积淀 现状:高一与高三没

3、有区别,用对付会考的方法应对高考。 (1)只求粗略了解,较少分析与拓展 (2)只会识记基本的史实、概念,缺乏对阶段特征的把握、历史规律的探究和历史观点的分析。 (3)只能简单整理与串线,不会迁移与整合。,例(1) 高一:掌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概念即可 高三:分析为什么生产力会决定生产关系? 运用为什么野蛮、血腥的奴隶社会取代“共同劳动、没有剥削”的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例(2)高一: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基本内容。 高三:探究:古代的变法与改革绝大多数都涉及土地制度,为什么? 同样涉及土地制度为什么变法会有成有败? 什么样的情况下土地制度的改革能获得成功?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失败?,二、高三学生历史

4、思维特点分析 高三学生的历史思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高:指思考问题的高度与广度 解释:源于教材知识,超越教材认识 19世纪末维新变法在中国盛行一时,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教材知识)。短短的十几年功夫,中国近代的主流思潮为什么会由改良主义转向革命主义?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学科认识) 要求: 探究规律,总结共性 (1) 对教材的深化与挖掘。 教材平面立体;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所签定的条约内容有何共性?为什么?必须联系世界大背景。 知识分散整合 整合不是简单的串线,而是有机的内化。,例(1):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会在英国爆发?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美国的

5、资本主义为什么会迅猛发展?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资本主义为什么发展不起来?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资本主义为什么会发展? 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速度为什么总是不如英国? 规律: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前提、五个要素的把握。 例(2):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的规律性认识(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各有侧重如行省制度的认识) 例(3):重大的社会变革之前一般有思想启蒙运动辛亥革命为什么会缺乏群众基础,五四运动为什么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对观点的理解与内化 观点抽象具体; 内容艰涩通俗。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抽象、艰涩的观点,真正理解、把握论点,做到史论结合,以史带论。 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四大发

6、明在东西方的不同遭遇;老子思想的形成;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的作用;严复与伊藤博文 例: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白居易 放言) 延安整风时期,康生对陈庚的指责。,2新:指思维品质的多样性、创造性 解释:超越固定的认知模式,能重组眼前的新信息及贮存的知识,得出独特的、多维的新结论。 前提“新颖”不墨守成规、破旧立新、前所未有; 核心“独特”别出心裁; 目的“有社会价值”指对人类、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如重大的发明、创造和革新。 习惯性看法和固定的思维框架是创新意识的大敌,他会影响人们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发挥。 创新意识的淡薄是中国

7、教育的症结所在;,我国的专利申请情况,虽然中国专利申请总量已经超过300万件,但来自国内的专利申请多以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居多,发明专利数量仅占19.9,有核心竞争力的发明专利数量则更少,且主要集中在中药、软饮料、食品和汉字输入法等领域。而来自国外的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占86.6。 统计数据还显示,中国高科技领域中的发明专利,绝大多数来自国外。其中无线电传输、移动通讯、半导体、西药、计算机领域,来自外国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发明专利,分别占93、91、85、69、60。,()克服思维定势: 如:例:2004年上海历史高考卷第24题 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

8、平时请款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新陈代谢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 ()形成全新认识 如:资本主义对世界的影响;郑和下西洋的客观评价。 结论思考:把问题的各个细节同整个情境的结构联系起来加以考虑,才能突破旧的思维框架,克服思维定势的束缚,形成新思路。 必须要有科学依据,不能标新立异如对秦儈。 例证分析:我国历史上基本都是北方统一南方(明朝除外)为什么?南方有没有可能

9、统一北方? 我们都说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他窃取了吗?,3辩:指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哲理性 理论阐释:黄仁宇先生在大历史不会萎缩一文中转引帕斯捷尔纳克的话说:历史无法眼见,犹如草叶滋长的过程中,无人能目睹其成长。恰恰是因为“无人能目睹其成长”,后人才需要一个“大历史观”,需要对草叶生长的过程和结果,做一个全面“复盘”,看清其中的各种因果关系,不因一时勃兴而骄傲,不因一时萎靡而颓废,以便能明了自身所处的位置。 实践要求:一定要注重思维的逻辑性与哲理性,真正发挥文科学科的教育功能。 观点内化:逻辑性分析问题有条理、有思路,史论结合,以史带论。切忌断章取义。如“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

10、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以及爱迪生关于“天分与汗水”的观点。 哲理性总结规律,提升理论。如对农民起义的革命性的推崇而忽视他们的破坏性与愚昧性,是缺乏哲理性的表现。,例题举证:(1)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批判。 (2)对文天祥的评价。 ()既然“落后就要挨打”,为什么中国古代往往是落后、野蛮的游牧民族进攻先进、文明的中原地区?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确实落后吗? 观点分析: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虽然出现较早,但在封建落后的制度下,这个萌芽的过程肯定是十分艰难的。那么,封建专制统治又是如何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呢?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在商品经济日趋繁荣、封建自然经济日渐受到冲击的中国能否自己走上资本主

11、义之路呢?东方国家如中、日的资本主义发展为什么会不如英、法等西方国家顺畅呢?假设中国的戊戌变法能够成功,中国是否也会像日本一样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呢?,4通:指思维的连贯性、系统性 理论阐释:恩格斯说过:“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由一幅种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实践要求:注重知识之间的整合与联系,强调体系构建与框架梳理。 观点内化:系统性历史事件的整合性思考如: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从那里表现出来? 首先,开创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使教育不再为统治阶级独占,扩大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对文

12、化学术的下移以及“士”这一阶层的兴起起了推动作用。其次,广为收集历史文化材料,整理编著成书,对传承中国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再次,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系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原则,被称为“万世师表”,连贯性历史事件的规律性探究 历史上的宦官往往作恶多端,但仔细分析其规律,我们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作为皇帝的奴才,他们往往被利用起来反对权臣、外戚;可一旦得势,往往又会同皇帝发生尖锐的冲突;作为历史的畸型产物,他们在生理、心理上都严重变态,一旦掌权,为害剧烈。所以从秦代赵高至清代李莲英,宦官专权屡禁不止。通过分析,我们既掌握了这

13、么一条历史规律,又从中得到“高贵的反感”:宦官是可怜的,他们毕竟是奴才;宦官又是可悲的,因为他们畸型;然而专权作恶的宦官又是极度可恨的,他们是寄附在中国封建社会肌体上的一大素瘤,为害非浅。 实例举证:关于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有人认为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是封建社会走向衰弱的必然结果,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我们说明清时期特务机构和军机处的设置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的标志,为什么这么说?” “有人认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过程就是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对抗过程,请用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以人为镜: 一道日本高中试题引发的思考。

14、 试题:“日本和中国几乎每隔100年就要打一次战,19世纪发生了日清战争(我们称为甲午战争),20世纪发生了日中战争(我们称之为抗日战争),你认为21世纪中日之间有没有可能发生战争?远因和近因是什么?情况会怎样发展,请你作详细分析。” 学生回答:“我认为在台湾回归中国以后,中日之间有可能发生战争。因为,台湾一旦回归,中国就会出动军舰控制台湾海峡,那样,我们的船就只能走右边,就会增加许多的运输成本,就会被控制。因此,当中国海军一旦出动,我们的军舰也会出动,那就打。我认为2015年这场战争有可能爆发,我们现在就要作好对华战争的准备。”,三、高三学习方法略谈 1.学会阅读是否会看书 梁晓声评价易中天

15、:“易中天的火是阅读的悲哀” 社会的急功近利使阅读缺少了心情、时间与环境正餐与快餐。 看书阅读。会看书更会阅读 理论阐释:学生在明确阅读目的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参与、动机激发通过阅读者与信息载体之间的对话、交流、验证,达到预期阅读效果的过程,它包括确立学习目标、对自主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这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基础,对深化教材,理解教材的隐性知识非常有帮助。 实践论证:阅读不是简单的浏览,更不是漫无目的的扫视,它是一种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和方法的互动。,确定主题 梳理主线 深化知识 整理归纳 延伸拓展,实例举证: 我的阅读方法,确定主题把握阅读的基本方向 在自我阅读时先要明确我今天要学的是什么内容。 思考: 1本课的主题明确吗? 2我们能否对这一主题进行自己的再创造?,如:文艺复兴 资本主义产生的思想基础,梳理主线明确阅读的基本框架 注意:教材的条目是平面的,缺乏系统与条理,要重新梳理。 方法:整合条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实例: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原有条目:大革命爆发,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吉伦特派统治时期,雅各宾派统治时期,拿破仑帝国 主线梳理: 矛盾的不可调和大革命爆发的背景;进程的逐步深入大革命的三个阶段;成果的坚决捍卫拿破仑帝国的兴衰。,深化知识领会阅读重点内容 (一)及时捕捉课文辅助材料之信息 ()领会“知识链接”,明确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