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五年级下册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2782043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五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五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五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五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五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五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五年级下册(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 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第六单元 百分数,第七单元 统计,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 通过实例,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通过实例,理解并会计算中位数、众数,能解释其实际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

2、据。 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通过报刊杂志等媒体中的数据或统计图表获得有效的信息。,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数学与生活 数学与购物,已学的相关内容 四年级下册 小数的意义 认识方程,解简单的方程 五年级上册 分数的再认识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分数加减法及应用 本册 分数乘除法及应用 分数混合运算及应用,第六单元 百分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百分数的意义 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 百分数的应用 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后续的相关内容 六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数 百分数的进一步应用 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比的认识,案例讨论,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在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中,使学生体 会到

3、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及意义。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运 用追问、“以退为进”等策略引导学生深入 思考。,案例片断与研讨:百分数,案例讨论: 本片断中华老师是怎样让学生体会认识百分数的必要性的? 体会认识百分数的必要性还有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第一课时:百分数的认识 1、课时目标: (1)经历从实际的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它在实际中的应用,全正确的读、写百分数。 (2)在具体的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工作的密切联系。 2、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和读法、写法。 3、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4、与其它教学重点的联系

4、:是下节课学习比率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教学难点具体表现: (1)、一条公路,已修的占全长的( B ),剩下10没修。 A、90%千米 B、90% C、千米 (2)、发一度电耗煤重量是( A )左右。 A、吨 B、97%吨 C、 97% 分析: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不带单位名称,又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带有单位名称。第1题,问的是已修与全长的关系,不应该带有单位,所以选择B。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不带单位名称。第2题,问的是一个具体的数量,所以应该选A。,6、解决策略: 用例题进行比较,有了具体情境的依托,学生能较为顺利地感悟出分数可以是一个量,也可以是一个率,而百分数

5、只能是一个率。,3、本重点含的要素分析 : 依据知识的迁移规律,进行必要的铺垫。根据新课“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需要,可以先复习百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另外准备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为顺利讲授新课、过渡到新课做铺垫,让学生小结出因为所求的问题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用除法计算。同时引导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相同点: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解题方法都用除法计算;不同点是最后结果,一个用分数表示两数间的倍数,另一个是用百分数表示两数间的倍数关系。) 5、与其它教学重点的联系:为学习百分数的应用题作铺垫。,6、教学难点具体表现(错题分析

6、): A、52600.86786.7% 错因分析:0.867是根据5260而得到的近似数,所以是约等号,86.7%是把0.867化成百分数,所以是等号。 解决策略:帮学生理清思路,说说用约等号和等号的原因。,B、小王加工99个零件,合格99个,这批零件的合格率是99%。 错因分析:部分学生以为求百分率肯定就是用一个数去除以100,错误的认为零件总数就是100个,对合格率=合格的个数零件的总数100%的理解不透彻。 解决策略: 对合格率=合格的个数零件的总数要熟记,尤其是对零件总数的理解要透彻。,C、某班参加植树活动,共植树100棵,10棵没成活,成活率是10%。 错因分析:审题不认真,成活率=

7、成活的棵数植树的总棵数。 解决策略:做这类题时要让学生在题目中把重要的词字划出来。如上题中的“共植树”,“没成活”,“成活率”。,D、抽查50箱罐头,43箱合格,求合格率:5043%。 错因分析:对生活中“率”的理解还不清楚,用哪个数除以哪个数还不能理解透。,解决策略: (1)加强对题目的分析,防止学生错误地认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就是把小数除以大数,而不去思考题里的数量关系。 (2)求百分率要与分数相联系:谁跟谁比,谁是谁的几分之几,谁是谁的百分之几;然后是谁除以谁,这样,学生会较容易理解 。 (3)百分率是实际生活中产生的,所以要从实际生活中帮助学生理解各百分率的实际意义。如考试的

8、合格率、优分率、三好率、近视率、全勤率等,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到生活中,如出米率、出粉率、出油率等,学生理解起来不容易,所以有必要拓宽孩子的生活知识。 (4)归纳这类生活中的百分率的特征之一是求部分量占总体量的百分之几。,第三课时:蛋白质的含量 1、课时目标: (1)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的必要性,能正确地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 教学重点:能正确将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体会百分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学重点: 分数、百分数、小数之间的互化。 3、本重点含的要素分析 : 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

9、,可以先化成分母为100的分数,然后根据需要,如果化成小数,可以利用小数的意义(分母为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直接改写,或者运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直接将分子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如果化成分数,通过约分化成最简分数。,4、与其它教学重点的联系: 本课时的知识是一个较为综合的知识应用,需要运用到小数的意义、分数的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等知识。 5、突出重点的策略: 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感受百分数、小数和分数换算的需要。,6、教学难点具体表现(错题分析): A、250克黄豆中,蛋白质含量约占36%,蛋白质约有多少克? 列式是: 25036% 错因分析:对单位“1”的理解不透

10、彻,哪个数是哪个数的百分之几不清楚。 解决策略: 教学例题前,可以先复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与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然后启发学生想:要求蛋白质约有多少克,就要求250的36%是多少。所以可以直接列出乘法算式。订正时可以通过比较说明把36%变成小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所以,计算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时,一般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来算。解答以后,还可以让学生说说百分数应用题和相应的分数应用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帮助学生弄清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第四课时:这月我当家 1、课时目标: (1)、会用方程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

11、)、在经历数据调查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统计的联系。 2、教学重点:会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和统计的联系。 3、本重点含的要素分析 :了解生活与生产中常见的各种百分率,如出芽率,出勤率,出油率等。会用百分数的意义来理解和分析其数量关系。 4、与其它教学重点的联系: 在分数除法单元中,学习过“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知识,这节课则是把分数变成百分数,并且用方程来解决。,5、教学难点具体表现: (1)明确数据的含义及要解决的问题。 (2)能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4)会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6、解决的策略: (1)、

12、学习新课前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题型。 (2)、通过阅读统计表,明确数据的含义及要解决的问题。如食品:500元,表示这个月这个家庭购买食品用了500元。40%则表示购买食品的钱数占总支出的40%。 (3)、帮助学生找等量关系,才能正确的列出方程。如,我家这个月的支出40%=购买食品的钱数。,已学的相关内容 第一学段 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认识1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认识平均数 四年级上册 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第七单元 统计,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经历数据统计的过程 认识扇形统计图 统计图的选择 认识中位数与众数,后续的相

13、关内容 六年级上册 经历数据统计的过程 认识复式统计图,案例片断与研讨中位数和众数,案例片断 师:找工作时工资的多少往往是人们最关心的,李叔叔看到一份超市招聘公告上写着:本超市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1000元,现招收员工若干。李叔叔一看条件不错,就应聘做了超市的一名工作人员。可第一个月他只拿到工资550元,第二个月也只有600元,问了一些同事大部分都是600元,少数超过600元。他找到了超市副经理说:“你们欺骗了我,我已经问过其他工人没有一个工人的工资超过1000元,平均工资怎么可能是每月1000元呢?”超市副经理拿出了超市工作人员的工资表:,某超市工作人员月工资如下表 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

14、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1)副经理说月平均工资1000元是否欺骗了李叔叔? (2)你有什么想法? 生:刚才我算了一下,这11个数的平均数是1000,所以月平均工资1000元没有欺骗。,师:对,我们学过平均数的知识,平均数是1000元没有错。 生:不过,我还是认为欺骗了,因为两位经理的工资很高,所以员工的月平均工资1000元肯定不到。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因为两位经理拿3000元和2000元,而剩下的9人的工资最多的一个也只有950元,这样9位员工的平均工资肯定不到1000元,可以说他们欺骗了李叔叔。 师:你的分析有一定道理,看来这组数据中,由于出现了两个特别的数据,所以平均数1000不能真

15、实反映大多数员工的工资水平,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数反映这个超市的工资水平比较合理呢?请大家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然后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小组讨论。 生1: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用600元是比较好的,因为这里600元的人是最多的,有4个人。 生2:我认为650元比较合理,因为它正好是最中间那个数。 生3:我们还认为可以把两个经理的工资去掉再求出平均数。 师:大家分析的不错,很有自己的想法。除了平均数外,数学上还有两种统计量可以表示一些数据的总体水平,这两种量就是中位数与众数。,案例讨论,如何合理地描述数据的特征? 鼓励学生探索合理描述数据特征的办法,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个量的区别。,案例讨论,平均

16、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它们各有特点。,案例讨论,平均数非常明显的优点之一,是它能够利用所有数据的特征,而且比较好算。另外,在数学上,平均数是使误差平方和达到最小的统计量,也就是说利用平均数代表数据,可以使二次损失最小。因此,平均数在数学中是一个常用的统计量。 平均数也有不足之处,正是因为它利用了所有数据的信息,平均数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案例讨论,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批数据的众数。 众数的特点: 众数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的数,实际上,它考察的是一组数据中出现的频数。 众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当众数出现的次数越多,它就越能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状况,并且它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到一组数据的大致情况。但是,当一组数据大小不同,差异又很大时,就很难判断众数的准确值了。此外,当一组数据的那个众数出现的次数不具明显优势时,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典型水平是不大可靠的。 众数的大小只与这组数的个别数据有关,它一定是一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其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