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附属宏达高级中学金跃峰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2781047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外附属宏达高级中学金跃峰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上外附属宏达高级中学金跃峰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上外附属宏达高级中学金跃峰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上外附属宏达高级中学金跃峰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上外附属宏达高级中学金跃峰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外附属宏达高级中学金跃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外附属宏达高级中学金跃峰(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外附属宏达高级中学 金跃峰,中国分区地理,09年全国各地高考卷中国地理分值,浙江卷 10 、37(2)(3) 共21分 全国卷 11 共4分 全国卷 3 、11 、39(4)(5) 共20分 辽宁卷 9、10、11 、 36 、37 共68分 北京卷 1、10、11、36 共48分 天津卷 36 共30分 安徽卷 33(3)、34 共42分 四川卷 7、8、9、36 共48分,考纲要求,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 主要城市。 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轻纺工业和有色金

2、属工业。 主要城市。 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 主要矿产地。 主要城市。 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 能源和矿产资源。 主要城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 经济发展的特点。 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1、知识点要求,(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纲要求,2、能力要求,高考题型,( 09年辽宁)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

3、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9-11题。 9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A 湖滩面积大,水浅 B 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C 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 D 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10.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A 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B 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C 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D 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11.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 围湖造田 C 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 湖区地壳明显抬

4、升,A,C,B,简析:本题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原理规律,解决区域内问题的能力、提取信息迁移思考的能力。 (9)鄱阳湖成为候鸟栖息地,条件在于:气候(纬度地、气候适宜,适于越冬)、湿地面积广、滩 涂、浅滩等鸟类活动的场所多。 (10)“一条线”、“一大片”反映出湖区水域轮廓的变化,可从水量、水位的变化进行分析。 (11)“湿地减少”、“湖泊面积减少”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受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影响,但人为 原因占主导,即:围湖造田、湿地开发或引水灌溉致使湖水水量下降。,(09年北京文综第36题) (36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图中旅游资源的类型,并说明各类型的分布特点。(6分) 2、比较图

5、中两水文站所测河流泥沙含量的差异,任选一个水文站分析其原因。(8分) 3、概述图中高原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及措施。(5分) 4、简述渭河平原的成因,说明该平原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7分) 5、指出图中的山脉名称、走向,并简述其自然地理意义。(10分),【解析】:区域特征分析,综合考查考生分析区域问题、阐述结论的能力。 1、仔细读图,包括图例和注记:陵墓、寺庙、遗址、石刻、公园等; 2、分布于两河流上的两个水文站水文特点的比较,着眼于两河流发源地的植被状况; 3、黄土高原国土整治的重点治理水土流失,措施在于植被恢复; 4、地堑构造发育形成的渭河平原,加之河流的影响,是该区域具备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

6、,如:水源、土壤、地形等; 5、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秦岭,地理意义众多,可从气候区划、地形区划、流域区划、农业区划、行政区划等角度分类阐述。,7.表1中、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A川、黑、苏、陇 B. 苏、川、陇、黑 C黑、川、陇、苏 D. 陇、黑、川、苏 8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比小,因此山区面积比大 B水资源总量比多,因此,年降水量比大 C木材总蓄积量比少,因此,森林覆盖率比低 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比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比大 9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地叙述正确的是 A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 B省(区)东部是我国著名的棉花产区 C省(区)南部农业耕

7、作制度一年三熟 D省(区)北部灌溉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09年四川文综第7,8,9题)根据表1资料,回答7-9题。 表1 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一、区域地理考查特点,1、区域呈现方式,(1)中国区域轮廓或经纬网图,(2)反映区域特征的文字材料,(3)区域要素统计资料,一、区域地理考查特点,1、区域呈现方式,2、考查思路,(1)根据材料提取信息并进行区域空间定位,(2)根据所提取的信息分析、描述区域特征及成因,(3)根据区域特征分析区域发展条件,(4)综合分析区域发展方向及注意的问题,二、教学目标,1、能熟练定位中国各区域,2、构建中国各区域基础知识

8、体系,3、应用系统地理原理综合分析中国各区域特征,4、学会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在那里?,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教学实施,1、强化空间定位,(1)利用经纬网定位,形成”心理“地图,识记重要点、线、面信息,然后利用对应的经纬度进行绝对定位,利用以上点、线、面或已经熟悉的地理事物为参照,推导陌生的地理事物,以实现区域定位(相对定位),我国“六纵四横”,80E,90E,100E,110E,120E,130E,23.5N,30N,40N,50N,我国“六纵四横”,80E,90E,100E,110E,120E,130E,23.5N,30N,40N,50N,D,C,B,80E,A,天山,塔里木 盆

9、地,昆仑山,N,S,东经80度,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80E,90 E,A,B,C,D,E,F,45,35,25,A,B,D,C,E,F,阿尔泰山,天山,阿尔金山,吐鲁番 盆地,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N,S,东经90度,喜马拉雅山,80E,90 E,100 E,A,B,C,D,内蒙古高原,祁连山,青海湖,巴颜喀拉山,横断山脉,东经100度,N,S,A B C D,80E,90 E,100 E,110 E,A,B,C,D,E,F,N,S,阴山,黄土高原,渭河谷地,秦岭,大巴山,雪峰山,东经110度,雷州半岛,琼州海峡,海南岛,G,80E,90 E,100 E,110 E,120 E,50N,A,

10、B,C,D,F,大兴安岭,渤海,莱州湾,长江中下 游平原,钱 塘 江,台湾海峡,N,S,东经120度,呼伦贝尔高原,山东半岛,E,G,H,23 26N,怒 江,澜沧江,元江,西江,台湾 海峡,珠江 三角洲,W,E,台湾岛,30N,40N,喜马拉雅山,横断山区,大 拐 弯,四川 盆地,W,E,23 26N,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 高原,巫山,舟山群岛,30N,40N,50N,塔里木盆地,罗布泊,嘉峪关,内蒙古 高原,太行山,北京,23 26N,W,E,大同,辽东半岛,我国主要纬线穿过的主要地理事物,我国主要经线穿过的主要地理事物,练习:说出下列著名地形区名称。,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

11、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三、教学实施,1、强化空间定位,(1)利用经纬网定位,形成”心理“地图,(2)区域轮廓定位,a.各省区轮廓 b.重要地形区轮廓 c.主要湖泊轮廓,例:重要湖泊轮廓,太湖,洪泽湖,三、教学实施,1、强化空间定位,(1)利用经纬网定位,形成”心理“地图,(2)区域轮廓定位,(3)区域特征定位,三、教学实施,1、强化空间定位,2、自学整理区域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1)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整理,(2)自学笔记,(3)强调自学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不断完善自学笔记,(4)细化区域,判定区域位置,区域地理知识体系,三、

12、教学实施,1、强化空间定位,2、自学区域基础知识,3、综合分析中国区域特征,抓住区域典型特征,关注区域差异,以区域问题为中心,探究区域协调发展的途径。,(1)抓主导因素,突出区域特征,例:青藏高寒区,高、寒,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多晴天,风大,水汽少,多大江大河源地,畜牧业、河谷农业,荒漠、草原和高山草甸,动物稀少,土层浅薄、多冻土,生态脆弱,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干旱,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受夏季风影响小,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燥,气温年、日较差大,多大风,河流短小、内流河,湖泊多咸水湖,雨水、冰雪融水补给,人类活动较弱,农业缺水, 畜牧业、灌溉农业,草原、荒漠,生物种类少,土壤

13、肥力低,三、教学实施,1、强化空间定位,2、自学区域基础知识,3、综合分析中国区域特征,抓住区域典型特征,关注区域差异,以区域问题为中心,探究区域协调发展的途径。,(1)抓主导因素,突出区域特征,(2)通过区域差异比较,理解区域特征,区域差异比较,例:南北方的差异,平原广布 三面环山 呈马蹄形,寒温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草甸草原,地壤肥沃 如黑土等,一年一熟、春小麦、甜菜等,商品粮、林业基地,平原、高原 地势西高东 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落叶阔叶林,黄土广布,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旱作、棉产区,日均温10积温3200 等值线,复杂、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湿热的

14、亚热带季风气候,常绿阔叶林、重要的商品棉产区,肥力低、红壤,一年两到三熟、水田、水稻、柑橘、商品粮、棉产区,多低山、丘陵,热带季风气候,常绿、季相变化不明显,如热带季雨林,土壤淋溶性强,一年三熟、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水田作物,邻近日均温10积温7500等值线,秦岭淮河一线、最冷月0 等温线,日均温10积温4500 等值线,例: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区,内蒙古温带草原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高原、地面坦荡、山脉少,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距海较近,半干旱气候,夏季降水较多,冬季长而寒冷可达57个月,深居内陆,干旱气候,降水少,光照丰富,温差大,多为内流区,内流

15、区(额尔齐斯河除外),河流多、短小,温带草原为主,,荒漠草原及荒漠,黑钙土,荒漠土,东部旱作农业、西部畜牧业、有水源处灌溉农业,畜牧业为主,平原山地边缘可发展绿洲农业,贺兰山一带,200mm等降水量线,例: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分异和水平分异,东南温暖湿润,西北寒冷干旱,植被由东南向西北表现为: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的水平变化,自然景观随海拔升高而发生明显变化,从高原边缘向内部,垂直变化:繁简,地势的强烈抬升,水热状况随高度变化,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为校完整的高原,东南为南北走向的高山峡谷,夏半年有印度洋、太平洋的水汽进入,例:西北和青藏地区的比较,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青藏高原,海拔高、差别显著、二级阶梯、高原、山地、盆地,海拔高、一级阶梯、有世界高大的山地,大陆性气候显著、降水少、温差大、大风天气多,高寒、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