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探究型课程学习设计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2751623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7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闵行区探究型课程学习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闵行区探究型课程学习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闵行区探究型课程学习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闵行区探究型课程学习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闵行区探究型课程学习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闵行区探究型课程学习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闵行区探究型课程学习设计(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闵行区探究型课程学习设计(草案)本案意在为探究型课程的任课教师提供一个涵盖课堂教学基本目标、教学评价标准、教学常用手段、学生活动的有效载体及基本运作模式。其目的在于使探究型课程这门新的课程能够尽早地在我区各所中学得以有效实施,本意并非以此来对指导教师的课程学习设计予以限制;相反,我们希望并鼓励任课教师在这套学习设计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的教学资源、挖掘出新的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模式与方法。考虑到初中阶段学生年龄及认知水平的差异性,本案纵向对探究型课程初中各学期的教学提出了递进式的目标和要求,并根据目标在各学期设计了主题式学习内容与建议,供学校参考选用。 一、 初中探究型课程实施目标(一) 总

2、目标:(1) 亲近和接触自然,考察和参与社会、关注和反省自我,获得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体验,初步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整体认识。(2) 经历问题研究的过程,获得研究活动的体验和经验,初步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初步具有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欣赏他人成果,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3) 养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和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展创新精神,形成合作和分享的意识。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二) 分年级目标1中预年级:学习在老师的启发帮助下,模仿范例,学习从身边的世界中观察发现提出问题,学习在老师的指点下判断资料信息的主次,重要程

3、度,并体会各种收集信息的渠道,尝试各种基本方法,经过简单加工处理后完成内容较为单一的资料报告。参与活动过程,体验小组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了解尝试人际合作交流的途径。2初一年级能较为独立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开始将“问题”向“课题”转化,学习使用网上搜索引擎与掌握相关资料的下载保存技能。初步体验问题探究的过程,能较为独立地从现有资料中筛选压缩所需信息,完成内容较为丰富,形式较为客观的资料报告,体验小结,形成成员搭配较为合理的组合,主动自觉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也能关心了解组员的工作情况,建立较为默契的合作关系,形成同伴间交往的能力。3初二年级初步形成发现问题的意识,能独立地发现、提出问题,并能筛

4、选出有价值的探究课题,并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利用不同方法去探究身边的世界。重点学会从人群中收集资料信息,初步学会调查问卷的设计和使用及访谈技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结题报告。初步形成活动(项目)设计的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形成一定的交流能力和技巧。4初三年级初三学生应该逐步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并有意识地将所学到的研究方法运用到学科学习中去,学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观察、分析、积累有用的信息,建立自己的资料库,并能对掌握的信息资料整理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在了解调查、访谈法的同时,初步了解学科实验的基本方法,尝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组协作中学会通过思辨质疑,相互激发个人智慧,创造性地为集体服

5、务,学会欣赏他人研究成果。二、使用说明本学习设计是根据目前我区初中探究型课程的实施现状,为学校提供的一个普及型方案,该方案以分年级课程目标为依据,以单元主题系列为框架,形成递进分层的课程学习内容体系,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各单元内容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各学校在使用本方案时,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全部采用或部分采用。也可以把内容菜单式重新组合使用,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但是,不论采用哪些教学内容,方案设计的年级课程目标应基本保持不变。三、学期目标及主题活动(内容及实施建议)(一)中预第一学期:1.学期目标:(1) 初步了解什么是探究型课程,了解学生的学习任务和责任。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2) 建

6、立探究学习小组(3) 开展观察训练,体会发现的快乐(4) 学习写观察报告,资料报告2主题活动:学期主题:走进探究型课程。进入中预年级的学生,尚未经历过探究型课程的学习,对这门课程缺乏深入地了解和思想准备,为了让学生能够较为顺利地接受并积极投入课程,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主要围绕让学生了解探究型课程的特点和内容,了解已经经历探究课程的学生们是如何开展探究型课程的,创设情景为学生模仿探究过程,学习简单的观察记录及撰写报告的方法与技能,为下阶段的深入的探究活动打好基础。为了便于探究活动的开展,本学期主题下设三个子题(单元主题)单元主题:(1) 认识探究型课程l 本单元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型课程,了解自

7、己在课程中的角色,学生应该完成的任务和应该承担的责任,初步尝试小组的合作l 本单元用时(2-4课时)l 实施方式:建议以学校或年级组形式组织报告会,或指导教师在班内设计学习活动,也可以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们了解本课程开设的目标与内容。l 实施内容:1。“什么是探究型课程,为什么要实施探究型课程,我们学校将如何开展实施?”.2。教师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探究型课程案例,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探究案例,让学生亲自感受他人的探究过程和成果,帮助学生消除课程的神秘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究的兴趣3。向学生提出课程实施具体要求,公布学校对课程学习的评价标准4。初步组建小组l 课程资源: 1.初中探究型课程导师指导手册 2

8、.闵行区研究型课程教研网 3.初中研究型课程学习包(一)(二)附案例(略)(2)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学习包的案例,学习,模仿)l 本单元教学目标:以初中探究型课程学习包中相关案例作为基本素材,初步让学生了解探究的过程,并模仿自己感兴趣的案例进行初步探究,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尝试交流,体会发现的快乐。l 本单元学习时间:6-8课时l 实施方式与内容:1。教师例举学习包中的若干个典型案例,学生讨论“如何开展一项探究”;2。通过实例学习,发现你所感兴趣的,值得研究的问题。3。尝试按照探究案例,去模仿着开展一些探究;4。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如何探究的过程(可以进行小组交流);5。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完成

9、简单的探究过程;6。探究过程和结果的交流,总结,评价l 课程资源:探究型课程学习包(一)(二);相关网站(教师指导学生用)附案例(略)(3) 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观察记录。l 教学目标:通过观看纪录片等背景资料,学会将有价值的内容作记录,并能通过其他渠道(如图书馆)获得相关补充资料,完成资料报告l 教学用时:4-6周l 实施方式与内容:(1)选择较为精彩的科教片VCD,经过处理(剪辑)后使用。内容可以根据学校及学生实际情况选定。(如某些动物的习性,火山,海洋等)(2)组织学生有目标地观察记录,重视小组在观察记录活动中的相互合作。(3)组织若干次图书馆阅读活动,让学生学习图书馆资料的检索并能获得相

10、关资料。然后完成资料报告(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观察报告和资料报告,可以配备图片展示等形式,也可以接受其他组同学的询问和质疑。(5)以小字报,板报等形式,展示小组的成果,组织一次成果交流活动l 课程资源:(1)北桥中学探究型课程网页(可下载相关VCD资料)(2)探究型课程学习包(一)(二)附案例:中预年级探究性课程第三单元学习设计科教片引领我们观察大千世界陈兵课前准备:1、确立所放映科教片,熟悉其内容并做相应加工处理。猫科动物片长52分钟,内容丰富,介绍了猫科动物的起源、种类及其分布、各自生活习性。其中重点介绍了狮子。考虑到中预学生对这些动物比较熟悉(至少不陌生),而影片中内容科学性与趣味

11、性并重,尤其是动物学家研究“狮子鬃毛的作用”一节,与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完全一致,对帮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目标与特点非常有借鉴意义。所以,建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将影片重新剪辑制作成一小一大、先短后长2个内容精练的视频文件,以便于课堂教学时使用;再考虑到中预学生认知能力及课堂笔记纪录的速度,需要预留一半时间用于暂停、提示、讲解,所以该视频文件长度应该控制在25分钟内。如果无法剪辑制作视频文件而直接使用VCD教学,则应在教学课时上另做安排。2、学生分小组布置座位,须准备记录用具。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确立单元各课时教学目标及活动内容:第一课时:科教片观赏猫科动物狮子教学目标:(1)帮助学

12、生学会判断选择重要信息并掌握一定的速记技巧;(2)帮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完成任务;(3)指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科学家研究动物的过程和方法;(4)小组完成一份观看记录。教学过程:1、介绍本单元学习任务:跟随科教片的镜头,探寻猫科动物世界,完成一份相关主题资料报告。2、介绍本课时学习目标:学会判断选择重要信息并掌握一定的速记技巧、学会分工合作完成任务、观察并思考科学家研究动物的过程和方法、小组完成一份观看纪录。3、播放影片,其间利用暂停,穿插提示、讲解:(1)怎样在观赏影片同时,记录下重要信息?A小组内部分工,轮流记录,课后汇总;B先记录关键字词、数字,课后再补充成完整的句子;C眼手协调、牢记任务、集中

13、注意力;(2)如何判断重要、值得收集的信息?A含有“最”、“唯一”、“第一”等副词,强调级别序列。例如:“最大的猫科动物狮子”;B含有数字。例如:“猫科动物共有种”;(3)概括总结影片中科学家研究“公狮子鬃毛的作用”的过程:长期观察,发现问题:异性狮子外表迥异,公狮子为什么长有看似无用的长鬃毛?提出假设:公狮子的长鬃毛能帮助它吸引母狮、阻吓其他公狮。设计研究方案:制作鬃毛色泽、长度明显不同的假狮子模型,放到草原上的真狮群中,观察其反映,验证假设。实施方案,观察记录:将两具模型隔开一定距离,记录母狮子的各种表现得出结论:公狮子的鬃毛越长、色泽越深,越表明它强壮,能够保护狮群,所以吸引母狮。(4)

14、作业:小组整理观看记录。教学提示:看科教片,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教学活动,但教师有必要提醒学生:本课时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学习影片中的科学知识(尽管伴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学生会在这方面有所收获),更不是让学生看热闹、看新鲜,一定要学生学会“看门道”,从课堂教学中掌握收集信息的能力,学会判断那些信息是重要的、值得收集的。本课时影片不长(17分钟),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可多利用暂停帮助学生做好记录;同时可以适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例如:“科学家为什么要制作多个假狮子模型?”、“科学家为什么要把两个狮子模型分开十码摆放在母狮子面前?放一起可不可以?再分远一些可不可以?”、“你给科学家的方案提

15、什么修改建议?”第二课时:科教片观赏猫科动物起源、种类、分布及习性教学目标:(同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介绍本课时学习目标:继续学习判断选择重要信息并掌握一定的速记技巧、学会分工合作完成任务、观察并思考科学家研究动物的过程和方法、小组完成一份观看纪录。2、播放影片,其间利用暂停,穿插提示、讲解当信息量大且内容繁杂时,如何对信息进行分类汇总?例如:(1)猫科动物的种类:ABCD;(2)猫科动物的分布:ABCD;(3)猫科动物的特点:共同点:ABCD;不同点:ABCD;3、利用实物投影仪,请某小组展示其观看记录,对其评价,表扬观看记录完成质量好的小组,请该小组介绍经验;作业:课后整理观看记录。教学提示:本课时影片较长(30分钟),教师在播放影片过程中应减少暂停次数,尽量让学生自由观看、记录;但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捕捉、记录信息资料的情况,及时予以指导;提示学生小组同伴间分工要合理,提高记录信息的速度和质量;第三课时:图书馆补充资料,完成专题资料报告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确立资料报告的专题;(2)指导学生围绕专题,搜集课外资料加以补充;(3)指导学生对已收集资料的整理筛选;(4)指导学生寻找合适的插图加以搭配,最终排版、书写,完成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