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为本,应用为先,大力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2643861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9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为本,应用为先,大力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教学为本,应用为先,大力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教学为本,应用为先,大力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教学为本,应用为先,大力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教学为本,应用为先,大力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为本,应用为先,大力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为本,应用为先,大力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为本,应用为先, 大力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山东交通学院教务处 房庆平 2008.8.18,一、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背景,学校发展需要 教学管理需要 教学过程组织需要,学校发展基本概况 管理体制,山东交通学院始建于1956年,2000年由交通部划转山东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经过50多年的发展,200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已成为山东省惟一一所以培养水、陆交通专业人才为主的普通高校。,学校发展基本概况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2800亩; 校舍建筑面积:32.98万平方米;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606万元; 馆藏图书:169万册; 教学用计算机:2312台; 两地三址

2、办学:校本部(济南市区)、长清校区(长清大学科技园)、海运学院(威海)。,学校发展基本概况 学校规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6000余人,在职教职工1200余人,专任教师828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92人,专任教师中博士32人,硕士467人。 学校设有车辆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管理、土木工程、轮机工程、航海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等本科专业38个,涵盖工、文、理、经、管、法6大学科门类。,学校发展基本概况 学校发展定位,总体目标: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办学层次:以本科教育为主体,适时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为以工为主,以交通为特色,工、文、理、经

3、、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 人才培养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体。,结 论,本科办学历史短,发展速度快 教学和教学管理急需按本科要求规范 推进教学信息化成为必然要求,二、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思考,教育理念的更新 教学信息化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育理念的革新,我们需要重新考虑大学教育是什么含意? 不仅要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多方位思考能力; 大学校园应该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环境? 大学校园应该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体验? 大学学习对学生的未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教育过程的要素,传统教育过程三要素: 教师 学生 教育内容 现代教育过程四要素: 教师 学生 教育

4、内容 教育技术,教学信息化的内涵,教学信息化是一个基于信息技术的,由决策、执行、评价和反馈等环节构成的循环往复的教学决策过程。 决策 反馈 执行 评价,教学信息化的理解,没有利用网络开展的教学行为不属于教学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展开的教学行为,单机作业不具备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没有交互的教学行为不属于教学信息化。任课教师利用网络获得教学素材、制作教学课件;学生从网上下载考题和作业,这没有交互,谈不上信息化。 任课教师单打独斗不属于教学信息化。即教学信息化必须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教学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主体必须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教学信息化的深层思考,教学信息化的过程不仅仅是一

5、种信息机器引入教育的过程 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变革的过程 还是一种基于创新教育的思想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 结论: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来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加快教学信息化 推进创新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目的是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 现代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的学习为主动型的学习,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创设自由探索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资源进行创新教育。,推进教学信息化的重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现代教育技术的涵义,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

6、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重点,教师层面: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学生层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 管理层面:网络教学平台和信息资源库建设,三、教学信息化的推动 政策支持,在经费上加大信息技术建设和软件开发的投入,在政策上制订激励导向措施。 在管理上加大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力度。 通过课件立项、课件大赛等有效途径,提高了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运用水平。,教学信息化的推动 软硬件支持,全面启动“教育信息化工程” 加大校园网建设力度 大力引进应用软件 加大多媒体教室建设力度 建成大学CAI课件制作室 配备专职制作人员,四、教学信息化的建

7、设实践,校园网建设 应用软件建设 措施与体会,校园网建设,起步阶段(2000年-2003年) 2000年5月完成了校园网络建设一期工程,建设了校园网主干为千兆的以太网及网络中心,接入国际互联网和中国教育科研网。建立了我校对外窗口校园网网站,及时报道我校发展建设情况。 2001年7月完成了校园网升级扩建工程,实现了百兆光纤(裸缆)接入省高校网络中心,使网络接入环境大大改善。 2003年5月教工宿舍接入校园网,校园网实现了三层交换,为千兆交换型以太网。,校园网建设,应用阶段(2004年-2006年) 校内办公、教学及教工宿舍连接到校园网主干。网络中心机房有8台服务器,分别为:WWW服务器、视频服务

8、器、DNS服务器、邮件服务器、教学管理数据库服务器和国有资产管理服务器(数字化图书馆系统由图书馆机房管理)。 接入校园网的计算机一千多台,其中办公用机约250台、教室及教学机房用机约600余台、教工宿舍家庭上网约250台。,校园网建设,全面提高阶段(2006年以后) 2005年将学生宿舍接入了校园网。 校园网内共设有9486个网络信息接入点,实际接入计算机4260台; 目前 教学、办公、科研,教职工和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校园网上的应用系统 综合教务管理系统,2003年6月学校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升级为清华大学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促进了学校教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为

9、实行学分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教务管理:包括基本信息管理、注册系统、收费系统、学籍管理、教学计划、成绩管理、毕业审查等系统,涉及教务管理的各个环节。 排课系统:根据教学计划和学校教室资源排定每学期课程。 选课系统:提供给学生制定各人学习计划的选课平台。,校园网上的应用系统 网上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引进了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统一的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平台。启动网络课程建设工程。 教学资源库包括麻省理工、索菲亚、犹他州立大学等学校的2000多门国外开放课程以及1000多门近几年的国家级精品课编目,近百门清华课程,让师生足不出户学习全球最新的网络课

10、程。,校园网上的应用系统 其他系统,办公系统(无纸化办公) 校园一卡通系统 七个功能模块:一卡通中心平台、前台服务系统、查询服务系统、充值转帐系统、商务消费系统、身份识别系统、其他类服务系统。渗透到学生、教工在校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给在校师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电子邮件系统等,加快教学信息化进程采取的措施,通过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及CAI课件立项,加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究与运用 加大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力度 定期开展CAI课件制作大赛(学会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学会信息化教学设计) 将教师职称晋升与应用多媒体授课水平挂钩 可作为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和成果鉴定,教学信息化对教学的促进作

11、用,促进课程整合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增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提高教育质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 ( 南国农,2002) 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可以将整合的进程大略分为三个阶段: 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段。 (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五、网络教学平台应用 和网络课程建设,建设经历 建设成果 建设体会,建设经历,2007年6月引进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库

12、2007年9月举行了全校性的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培训,清华韩所长现场讲解。 2007年10月颁布了山东交通学院关于推进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网络课程建设标准及相关的配套奖励措施,启动了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和网络课程的建设工作。 2007年11月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的紧急通知,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推广中的相关要求和一些问题都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建设经历,2007年11月,学校开放了网络教学平台的专用免费机房,专门用于学生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着力为学生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方便。 2007年12月,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院系管理网络,以方便各系更好的管理本系网络教学平台工作。 20

13、08年1月,按照实施意见所列出的考核指标,进行了网络课程建设先进个人评选,评选出网络课程建设先进个人120名,其中一等奖30人,二等奖40名,三等奖50名,共计奖励资金6.8万元。,建设经历,2008年3月,依托网络教学平台精品课程建设模块,启动精品课程建设与申报工作。绝大多数教师利用已有的网络课程资源,建立了精品课程网页,实现了网络资源共享。 2008年4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调查问卷功能,开展辅修专业意向调查,共回收问卷885份,很好的了解了学生对于辅修专业的意向和建议。 2008年4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内部邮箱功能,建立了教务处长信箱。通过这一渠道,倾听师生意见,加强沟通与交流。,阶段

14、成果,共建成网络课程1803门, 一年来,师生总访问量150万次以上 课程上网成为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网络教学平台对教学的 促进作用,促进教师同行交流 增进师生交流 管理人员与教师学生的交流 拓展了师生的知识视野 促进教学工作规范 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捷径,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和网络课程建设 应用体会,丰富了数字化校园的内容。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和网络课程的建设,极大的提高了我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拓宽了学生学习渠道。老师们把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多媒体课件以及各种参考资料放到网上,学生可以方便、快捷的得到自己需要的全部学习资料。广大师生已经越来越多的体会到网络教学这一教学方式的乐趣。,

15、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和网络课程建设 应用体会,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素材放到个人教学资源库中,随时可以在网络上调用,省去了U盘靠数据的麻烦。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布置课后作业、安排考试或测验,学生在网上完成,方便老师批改以及成绩统计分析。 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时效性。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调查问卷,通知公告,教学邮箱,课程论坛等模块,实现了师生之间的良好的互动与交流,学生可以及时将对本课程的意见或建议以及不懂的问题发布到网络,教师看到后就可以第一时间给予回答。,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和网络课程建设 应用体会,网络教学平台已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师生反映:“如果现在离开了网络教学平台,我们已经没有办法正常组织教学了。” 我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和网络课程建设,得到了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再次表示衷心感谢。,谢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