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1课《观沧海》课件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2600170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3.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1课《观沧海》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1课《观沧海》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1课《观沧海》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1课《观沧海》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1课《观沧海》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1课《观沧海》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1课《观沧海》课件2(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沧海,曹 操,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败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大胜。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他善诗歌,步出厦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写作背景:,公元207年,曹操率大军北上,消灭北方袁绍集团的残余势力,在凯旋途中经过河北,登临碣石山,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诗篇。,诗歌朗诵,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之行,秋风萧瑟,洪波涌

2、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字词音义,1、临,2、澹澹,3、竦峙,4、萧瑟,sng zh,s,登临,水波动荡的样子,耸立,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是哪几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中,总领全文的是哪个字? 观 诗人看到了哪些景象?,诗歌品析,叙事,内容,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诗句,情感,观海地点和目的,水何澹澹,总写大海景象,总写山岛景象,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特写山岛之景 突出欣欣向荣景象,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特写海面之景 突出惊涛拍岸景象,百草丰茂,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开阔胸襟,一统中国的抱负,想象之景 突出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景象,兴味盎然,胜券在握,动荡变化的时局需要一个主宰沉浮的伟人,勃勃生机 乐观情怀,席卷宇内,荡平诸侯。惊天动地,虚写,实写,写景,诗意理解: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借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大海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抒发了诗人统一国家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壮阔胸襟。,写作特点,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