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课程方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2596056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4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课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课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课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课程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课程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课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课程方案(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课程方案,2,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 怎样进行高中课程改革 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现状,3,为什么要进行高中课程改革,课程要应对面临的挑战,课程要解决面临的问题,课程要适应时代的发展,4,课程改革是科技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课程改革是国际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举措 解决我国教育面临的问题必须进行课程改革,课程要适应时代的发展,5,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挑战,课程改革是科技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6,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现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知识总量迅猛增加,课程改革是科技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7,有人曾估计,截止1980年,人

2、类社会获得的科学知识的90%,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30年获得的,现代物理学中90%的知识是1950年以后取得的。据粗略估计,人类科技知识,19世纪每50年增加1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1倍,现在是每35年增加1倍。由于科技知识猛增,新学科不断涌现,当今学科总数已达到6000多门。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科学技术以指数曲线的发展是颇具代表性的。,课程改革是科技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8,科技应用于生产的周期大为缩短,9,科学、技术、社会相互作用,广泛渗透 科学、技术、社会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它们的关系是: (1)科学中有技术 (2)技术中也有科学 (3)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在社会中进行,受社会的制约。

3、 技术迅速发展,不断更新 现代技术更新非常迅速,而且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课程改革是科技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10,结果:一个人不能学完一生所需要的知识,也不能一辈子从事一成不变的工作。 启示:要适应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必须终身学习。,返回,课程改革是科技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11,课程改革是国际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 几个主要国家课程改革的共同特征,12,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1)调整培养目标,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2)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现在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

4、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13,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3)课程内容进一步关注学生经验,反映社会、科技最新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4)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发展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14,几个主要国家课程改革的共同特征,1.强调教育的社会责任,学校教育被认为是提升国民素质、确保人民福祉甚至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一环,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也得到强调。 2.极其突出地强调“人的发展”的价值,追求人的素质的提升,确保基本学,15,几个主要国家课程改革的共同特征,力,培养诸如探索与创新、信息处理、交流与合作、终身学习等能力,培养诸如关怀、负

5、责等优秀个人品格。 3.教育的发展性和复杂性受到认可,追求终身学习,强调教育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学校与其他社会部门之间的合作。,16,素质教育的提出 “素质”不仅仅是指狭义的先天生理禀赋,而是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的广义概念。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于1987年在努力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一文中使用了“素质教育”一词,此后,人们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素质教育问题。,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举措,17,素质教育的发展(19931999年)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

6、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举措,18,1994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李岚清副总理在会议总结讲话中指出,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1996年,原国家教委在湖南泊罗举行素质教育现场会。,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举措,19,1997年,原国家教委在山东烟台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总结推广泊罗、烟台的经验,对实施素质教育作了全面部署。同年,原国家教委颁发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

7、工程。,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举措,20,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以素质教育为主题,把素质教育提高到事关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地位,素质教育被赋予新的时代使命。江泽民同志在会议讲话中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会议作出了有关素质教育的一系列重大决策。,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举措,2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

8、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举措,22,到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素质教育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效果不好,正如时任副总理李岚清所说:“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明显,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些地方开展素质教育还是口号多,而落实的措施少,一些学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施存在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个别地方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时任教育部长陈至立说:“推进素质教育步履艰难,基础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 的惯性和影响”。,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举措,23,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核心举措 尽管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多种因素,但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

9、、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是重要因素。因此,国家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核心举措。陈小娅副部长成果时指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突出时代特色,更加符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举措,24,(1)基础教育不能满足社会对它的期望 社会期望教育能够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各类人才,但目前的教育只关注了应试和升学。,解决我国教育面临的问题必须进行课程改革,25,(2)我国基础教育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过去的教育可以说是精英教育,它是在层层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现在是大众教育、素质教育,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适应这种变化,就必须改变教育的培养目

10、标和人才培养方式,即进行课程改革。,解决我国教育面临的问题必须进行课程改革,26,(3)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存在难、繁、偏、旧,教学方式单一,以考试代替评价等现象,解决我国教育面临的问题必须进行课程改革,27,高中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日益增长的教育机会需求与教育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 从宏观层面看,我国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为75.7%, “十一五”高中毛入学率将达到85%。,普通高中面临的挑战,28,普通高中面临的挑战,日益增长的教育质量需求与教育适应性不够的矛盾 一方面,现行的高中教育不适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需求。 另一方面,现行高中教育不适应个人选择、个性发展多样化的需

11、求。 日益增长的教育民主、教育公平的需求与教育发展严重失衡之间的矛盾。,29,普通高中面临的挑战,日益增长的教育民主、教育公平的需求与教育发展严重失衡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 不同地区教育发展、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 不同类型和层次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 高中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中发展较快,其他5类学校发展缓慢,招生困难,尤其是职业高中,招生难、师资、教学条件等难以保证。,30,目前的高中教育,可以说走向了应试教育的极端,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文化是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只见考试不见教

12、育”。,普通高中课程面临的问题,31,普通高中课程面临的问题,应试教育课程体系在高中阶段至少表现在6方面:,1.以知识技能的熟练化为课程的目标,把知识视为外在的,供人掌握和储存的东西。,2.课程内容脱离学生的经验和现实生活。,3.课程结构缺乏综合,简单划一,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32,普通高中课程面临的问题,5.“一切为了高考”的取向只重视考试的内容,只用高考成绩评价课程。,6.高度集权化的课程管理,课程排斥教师、学生和学校。,4.课程实施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灌输,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33,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 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普通高中改革的课程方案,怎样进行高中课程改革,

13、34,我国现阶段的高中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新的高中课程体系不是把考试置于课程的核心,而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把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独特性置于核心。 基本理念: 1.使每一所学校成功,使每一位学生成功。教育民主是本次课程改革追求的基本精神。,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35,教育民主的含义: 使社会经济环境不利的群体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 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关注并保证其实现。 不仅从数量上而且从质量上考虑教育民主,使高中教育达到卓越。 2.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高中生健全人格或公民基本素养。,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36,全面落实纲要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并特别强调使学生

14、: 1.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和愿望;,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37,3.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 4.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38,5.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15、,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6.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39,目标1: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重建高中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联系起来,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时代性原则:课程内容应体现时代精神,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文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40,基础性原则:课程内容选择超越不同历史时期而具有恒定价值的相对稳定的知识;课程内容选择体现不同地区的人们对真善美的共

16、同追求,并以此作为所有高中生知识和价值的共同基础;课程内容应该既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更为每一位学生发展鉴定不同的基础 。 选择性原则:课程内容应关注学生的经验,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机会,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41,目标2:增设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的课程领域或课程门类,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为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提供理想的课程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发展功能。 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新课程合理处理了必修与选修课程的关系,使必修中有选择、选修中有规范。 新课程把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42,学习领域:基于学生的经验、发展需要和学科群的发展趋势而规划的学习范围,它由若干个性质相同或相近的科目组成,高中课程共8个学习领域。 科目:科目即学科,高中课程除综合实践活动外,另外七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