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学第4章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2591666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6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经济学第4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世界经济学第4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世界经济学第4章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世界经济学第4章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世界经济学第4章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经济学第4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学第4章(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篇 国际经济关系,第四章 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学习目的:通过学习了解国际分工的基本原理,熟识国际分工的规律,掌握国际分工的基本理论。 重点: 1.国际分工的含义 2.国际分工的条件 3.国际分工的基本规律 4.国际分工的理论,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一.国际分工的含义、类型、性质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分工,是指在生产某种商品时,按照工艺流程的特点,以提高效率为目的,将生产或劳动过程分成若干个工序或阶段,由不同的人员或机械完成。 劳动分工是指若干劳动者从事各种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工作,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分工是整个社会内部创造使用价值的各种有用劳动按照生产的内在

2、规律进行的有机组合,包括产业之间的分工(一般分工)、产业内部的分工(特殊分工)、生产过程的职能分工(个别分工)。,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超越国家界限的专业化分工,是社会分工的延伸和发展。 (二)国际分工的类型 (三)国际分工的性质 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联系具有双重性,即不平等性和进步性,二、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一)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分工 (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近代国际分工的萌芽 (三)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四)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 (五)战后国际分工格局的巨变,第二节 国际分工的发展规律,一. 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 (一)生产力发展水平 (二)科技革命 (三)自然条件

3、 (四)人口、生产规模和市场情况 (五)跨国公司的发展 (六)国家政策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七)国际生产关系性质,国际分工的形式,垂直型国际分工 水平型国际分工 混合型国际分工,二、 国际分工的发展规律,(一)由生产力先进的国家决定国际分工格局的规律 (二)分工程度不断深化的规律 (三)不完全分工规律 (四)由各国发展战略决定的国际分工格局的规律 (五)先进国家主导产业转移过程所决定的国际分工规律,第三节 当前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一.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 (一)经济发达国家制成品生产与不发达国家初级产品生产的国际分工依然存在 (二)新兴工业化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制成品和初级产品生产的

4、分工也比较明确 (三)发达国家之间制成品生产的分工继续深化,二、国际分工的作用,(一)垂直型国际分工的作用 垂直型国际分工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落后的农业国从事农业生产或初级产品生产,先进的工业国从事工业制成品的生产,不同类型国家分属于两种不同的产业 第二个阶段是发展中国家从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发达国家从事技术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 垂直型国际分工虽然使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但是在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中,发达国家的利益明显优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且垂直型国际分工是以生产要素相对凝固为前提的,流动的只是产品,而各国经济无法机密联结在一起,经济无法融合

5、,经济一体化处于较低的层次。,二、国际分工的作用,(二)水平型国际分工的作用 推动了发达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支持发达国家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使得发达国家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深,推动了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三、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一)发达国家的分工趋势 多数发达国家正在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而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这种转变的载体 (二)发展中国家的分工趋势 发展中国家原有的传统优势将进一步丧失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差距存在着继续扩大的趋向 各国在农业部门的国际分工日趋模糊 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部门将成为发达与发展中国家激烈争夺的领域,第四节 国际分工理论,一.技术差异论

6、 技术差异论,指各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劳动生产率不同所造成的国际分工。分为绝对技术差异论和相对技术差异论两种类型。 绝对技术差异论 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 相对技术差异论 是指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该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仍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二、要素禀赋论(factor endowment),(一)假设条件 各种商品在要素需求量上是不同的 各国在要素禀赋上是不同的 (

7、二)基本原理 国际贸易以要素丰裕度的不同为基础,各国都倾向于生产其要素相对充裕的产品并出口,进口其国内要素相对稀缺的商品。 三、国际分工不完全理论 指生产要素在部门之间的转移引起各部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使国际分工不完全专业化的理论。,四、规模经济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保罗克鲁格曼。 前提条件: 每个产业内的产品存在着广泛的有差异的产品系列 存在不完全竞争市场,异质产品间具有垄断竞争性 每种产品的生产效益是随着规模扩大而递增的,五、差异产品分工论,指在同一行业中由产品在设计、品种、档次等方面形成的差别。同一产品异质性的存在意味着不同生产者的产品可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消费心理或欲望的

8、需求,从而形成不同生产者在消费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产业内分工由此产生。,六、协议分工理论,该理论是由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提出的,它是指两国在生产同类产品的生产效率相近的情况下,通过相互达成协议分别专门生产其中的一种商品,实现规模经济,造成国际分工。 特点: 从表面看,有关国家并不存在明显的技术差异或要素生产率差异 通过达成协议实现国际分工、获得规模经济,从根本上看,这种国际分工是借助人为协议引发国际货币制度的国际分工。,第三节 国际分工对经济的影响,国际分工与国际生产力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地理分布 国际分工与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国际分工与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利益 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对各国人力资源利用的影响,第四节 世界市场,界定 二战后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世界市场的涵义,所谓世界市场是指世界各国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是世界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二战后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世界市场参与国类型趋于多样化发展 世界市场的范围和规模急剧扩大 世界市场的商品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 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和竞争更趋剧烈,思考题:,.什么是国际分工?与社会分工有何不同? .试述国际分工的发展规律。 .国际分工有哪些类型? .论比较利益论与要素禀赋论 .简述规模经济论与不完全分工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