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2591238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年级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一年级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一年级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一年级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一年级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年级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年级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试说明,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古代诗歌鉴赏,广东海丰仁荣中学 徐新建,诗歌的综合分类,诗歌,古诗,现代诗(自由诗),古体诗,近体诗,唐以前的(诗经、楚辞、汉乐府),唐以后的文人仿古诗(如杜甫的“三吏”、“三别”),绝句,律诗,词,曲(散曲),五言绝句:静夜思、江雪,七言绝句:回乡偶书、凉州词,五言律诗:春望、过故人庄,七言律诗:登高,小令:浣溪沙,中调:定风波,长调:望海潮,小令:天净沙秋思,套曲:班涉调哨遍高祖还乡,诗歌形象,“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作者在诗中选取的熔铸作者思想感情的人或事物。 人物形象: 1诗中

2、的诗人形象,或称抒情主人公 2诗人塑造的特定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达主观的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一般即“意象”。,人物形象,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怎么塑造的?,烘托,(1)寒冷、寂静,(2)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特定的环境烘托人物形象,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

3、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景物形象,柳,谐音“留”,有挽留之意,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因此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流水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4、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 历史的发展趋势,鸿雁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思归写得含蓄而婉转。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长安秋望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戴复古月夜舟中 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 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5、李商隐离思,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整体形象,(一)理解关键词语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 例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把春天来到的情状写出来了,它使江南两岸一下子变得一片翠绿。 又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这一“闹”字而把春意盎然写得形象生动,读者的心中似乎想到了蜂来蝶往,鹊跃枝头的情景。,鉴赏诗歌的语言,(二)鉴赏语言风格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

6、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择其要者,有以下几类。 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7、) 悲壮慷慨: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时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朴素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8、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清新明丽: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西施 唐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9、越国亡来又是谁?,江 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题解 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夔州,有人认为作于江陵,当以后者为是。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秋天,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诗即作于此间。诗题作江汉,近乎无题,大概漂泊流徙中,已无心拟题。杜甫这时已五十六岁,长期飘零,历尽艰辛,北归无望,生计日困,至老仍如浮云行止无定,心中自然颇多感慨。尽管如此,诗人忠魂仍存,壮心犹在,并未因处境困顿和年老多病而悲观消沉,此诗就集中地表现了这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句解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首联) 漂泊江汉,我

10、这思归故乡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间,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江汉”,长江、汉水之间。首联表达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有自嘲意。“思归客”是杜甫自谓,因为身在江汉,时刻思归故乡,但思归而不得,饱含天涯沦落的无限辛酸。“乾坤”,即天地。“腐儒”,迂腐的读书人,这里实际是诗人自指不会迎合世俗。如果说前一句还只是强调诗人飘泊在外的思乡之心,后一句则将自己在天地间的渺小孤独感吐露无遗。诗人原来的抱负是要经天纬地的,然而越到人生的最后阶段,他越是痛感自己的渺小无力。其中的痛楚和无奈该有多深!,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颔联) 像飘荡在远天的片云一样远客异乡;与明月一起,孤独地面对漫漫长夜。颔联为工对。“天共

11、远”,承江汉客;“月同孤”,承一腐儒。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他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慨叹自己飘泊无依。不过,在明月的皎洁和孤清中,我们又体会到了诗人的孤高自许,他的心,仍然是光明的。“永夜”,长夜。,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颈联) 我虽已到暮年,就像日将落西山,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逐渐好转。颈联为借对,“落日”比喻暮年,而非写实。“秋风”句是写实。诗的意境阔大而深沉,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积极用世、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苏”,复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尾联) 自古以来存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

12、其体力,跋涉长途。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身虽年老多病,但智慧犹可用,还能有所作为。韩非子说林上里讲,春秋时管仲随齐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失道路。管仲提议用老马领路,于是找到了归途。“老马”是诗人自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准备一些诗歌,下节课复习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课后完成四十五分钟作业和单元评估中的诗歌赏析题,谢谢和作,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结合已学的诗歌,了解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会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古诗词中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涉及最多的是以下几方面: 1、忧国忧民

13、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 同情人民的疾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2、建功报国 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 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陆游书愤。 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

14、头赤壁怀古,3、思乡怀人。 天涯羁旅的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的孤独: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征夫的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怨妇的怀人: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依依惜别的深情: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赠汪伦。 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4、超尘脱俗 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陶潜归园田居。 5、生活杂感 昔胜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

15、焦虑: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二、理解不同题材的古诗所表达的不同内容 要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就要涉及古诗的题材分类,因为不同的题材决定了古诗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内容。古诗按题材分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诗、托物言志诗、怀古咏史诗、送别诗、羁旅还乡诗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首诗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愿望?表现出什么样的主张?,评价的原则辩证分析,实事求是。,1、不能拔高,2、不能曲解,反映了作者对文学创作应超越前人的愿望,表现出文学创作要创新发展的主张。,双调折桂令荆溪即事 乔吉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乌鼠当衙。白水黄沙,倚遍阑干,数尽啼鸦。 这首曲子全篇有情有景,试分析这首曲子表现了作者对社会怎样的态度与情绪?,表达了对社会现实不满的厌世态度和一种绝望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