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基础1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2586059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7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基础1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微观经济学基础1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微观经济学基础1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微观经济学基础1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微观经济学基础1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基础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基础1(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微观经济学基础,第一节 竞争市场与效率 第二节 需求、供给和均衡 第三节 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 第四节 个别需求和总体需求 第五节 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第六节 市场失灵和政策失效,第一节 竞争市场与效率,市场是指从事某一种商品买卖的交易场所或接触点。市场可以是一个有形的买卖商品的场所,也可以是一个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进行商品交易的接触点。 影响市场竞争程度的具体因素主要有(见图): 第一,市场上厂商的数量; 第二,厂商之间各自提供的产品的差别程度; 第三,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控制的程度; 第四,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一,与市场的整体规模相比,各个生产者和消

2、费者的规模必须很小,即市场是充分竞争的; 二,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的; 三,市场中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 四,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 五,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一致 在理想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个体利益最大化能够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经济效率是指利用经济资源的有效性。高的经济效率表示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或者能以最有效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低的生产效率表示对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或没有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生产。 不同市场组织下的经济效率是不相同的,市场组织的类型直接影响经济效率的高低。 西方经济学家通过对不同市场条件下厂商的长期均衡

3、状态的分析得出结论: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最高,垄断竞争市场较高,寡头市场较低,垄断市场最低。可见市场的竞争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率越高。 其他的一些问题:垄断市场与技术进步、规模经济、产品的差别(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各种偏好)、广告支出(提高了产品成本)等。,因为大多数环境物品是免费取用的公共物品,没有价格,因此对环境物品存在“市场失灵”。更多的结果是低效率或无效率但是通过为环境物品规定价格或建立市场,就有可能通过竞争市场解决环境问题,并用效率标准判断解决效果。,第二节 需求、供给和均衡,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需求必须是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

4、的有效需求。 影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有: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欲望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到的并常常是强烈的希望、愿望和倾向。它具有无限性、想象性和可塑性。 需要是维持某种生存质量、满足某种生活要求的客观标准。它具体层次性、历史性、客观性。 需求指的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由此可见,由欲望到需要再到需求的演进,体现了人的消费要求由主观状态(欲望)到社会文化状态(需要)再到经济状态(需求)的实现过程。消费欲望是消费要求的心理动力。它的实现受到社会文化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双重制约。就社会文化因素而言,社会经常有其界定需要的标

5、准,包括下限标准(基本生存需要)和平均标准(全民的平均需要标准)。就经济因素而言,消费需求作为欲望的最后实现阶段,体现了在经济条件的制约作用下,人们对某些欲望的满足和对其他欲望的压抑。,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既有出售的愿意又有提供出售的能力,才能形成有效供给。 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要素价格)、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均衡: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

6、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第三节 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不同消费者的个人偏好有所不同,其支付意愿也就不一样。 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市场价格、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见图): 消费者剩余=支付意愿(本质是假设价格) -实际支出(本质是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仅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并且小于或等于支付意愿,因此市场价格只是商品经济价值的近似表达。 消费者剩余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并且小于或等于支付意愿,因此市场价格很低或者等于零的商品,消费

7、者剩余也就越等于支付意愿,并可以用消费者剩余表征其经济价值。,大多数环境物品没有价格或价格过低,其消费者剩余也应当是很大的。 通过加总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就可能评估环境改善的经济价值和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第四节 个别需求和总体需求,通过加总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就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市场的需求量是每一个消费者需求量的总和。但是,这种获得总体需求曲线的办法只适用于能够通过市场交易的商品。 对于环境物品来说,即使能够获得个人需求曲线,其总体需求也是完全不同的。,第五节 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反的、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时不具备竞争性

8、或排他性的物品(例如大气质量、河流)。 公共物品必须具备如下两个特征之一: (1)消费的无竞争性:A对某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或干扰B对同一物品的消费 (2)消费的无排他性:不能阻止任何人免费享受某物品的消费,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不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而是它们的垂直相加。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公共物品消费上的非竞争性特点。由于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每个消费者消费的都是同一个商品总量,因而每一消费者的消费量都与总消费量相等;另一方面,对这个总消费量所支付的全部价格,却是所有消费者支付的价格的总和。 在私人物品场合,最优标准是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而在公共物品场合,最优标准是每个消费者

9、的边际收益之和与边际成本相等。,公共物品的总体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垂直加总。,公共物品的类型: 非竞争性的非专有物品:即纯公共物品。国防是最贴近的一种纯公共物品。这些物品只能由私人慈善机构或公共部门(它能用财政收入资助提供这些物品); 竞争的非专有物品:主要是指共有资源,它有竞争性,但没有排他性。例如海洋中的鱼是一种竞争性物品,当一个人捕到鱼时,留给其他人捕的鱼就少了。但这些鱼并不是排他性物品,因为几乎不可能对渔民所捕的鱼收费; 非竞争的专有物品:当一种物品有排他性但没有竞争性时,可以说存在这种物品的自然垄断。例如道路,私人可以投资修建,并设站收费。,公共物品理论的应用: 共有地的悲剧:共

10、有资源,是一种竞争性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因此容易产生一种“共有地悲剧”的后果。解决办法,或者让一个所有者管理资源,或者干脆由政府所有或直接管制; 搭便车问题:公共物品是非排他性的,意味着每个人都能消费它而不用付费,因此产生了“免费搭车”问题。搭便车的结果是私人不会提供这种公共物品,因此需要政府的介入,比如通过税收来提供公共物品,或通过国家间的谈判来解决国家间的搭便车问题,第六节 市场失灵和政策失效,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它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所以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所谓的“市场失灵”。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

11、完全信息。,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机会和理由。但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要使政府干预有效,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政府干预的效果必须好于市场机制的效果;第二,政府干预得到的收益必须大于政府干预本身的成本(即制定计划、执行成本和所有由于政府干预而对其它经济部门所造成的成本)。 理论上,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政策和改革制度来纠正市场失灵。不过,有时政府制定的政策不但不能纠正市场失灵,反而把市场进一步扭曲,这时就称之为政策失效。,政策失效:是指一些社会、经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与市场失灵

12、不同,政策失效主要是由于体制或政策的原因。 对环境物品的政策失效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宏观经济政策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另一种是环境政策本身的失误,未能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反而加速了环境资源的退化,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有: 1、决策判断失误 2、利益集团的影响 3、决策信息不全 4、体制不健全 政策失效可能产生的四种结果: 1、把本来正常运行的市场机制扭曲了 2、实现自身政策目标是成功的,但是对环境产生外部效应 3、政策失效的结果比市场失灵更糟 4、当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时,政府却没有反应,政府作用和政府失灵,一、基本特征 把环境问题作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现象来看待 2.3政府失灵(1) 政府失灵的原因

13、 改正市场失灵不是政府的主要目标 政府干预有未曾预料的副作用 政策对象是有理性的人,政策效果要取决于人的反应 政府干预政策之间相互影响和干扰 与环境无关的政策形象往往大于环境政策,政府失灵(2) 政府失灵的类型根据决策层次进行的划分 项目决策失灵 部门政策失灵森林政策、土地政策、 水资源政策、城市化和工业化政策、 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 宏观政策失灵,政府失灵(2) 结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环境恶化的两大原因 环境破坏往往是人们的行为造成的。在市场可以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市场机制是有效配置资源的手段。在市场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出现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 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制造了借口,但是政府干预并不一定比市场失灵更好,我们把政府干预的失败叫政府失灵,政府失灵是环境恶化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