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材看物理新课程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2582988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PPS 页数:53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教材看物理新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从教材看物理新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从教材看物理新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从教材看物理新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从教材看物理新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教材看物理新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教材看物理新课程(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教材 看 初中物理新课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物理室,人教版新课标初中物理 九年级教材介绍 一、编写指导思想 二、教学内容的顺序 三、科学探究 四、“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五、教材中的栏目 六、几个具体问题,一、编写指导思想 1. 全面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课程目标 2. 改革不忘继承 二、教学内容的顺序 1. “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2. 知识本身的重要性相对下降,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相对提高 三、科学探究 1. 科学探究不仅是教学方法,也是教学内容 2. 科学探究一种精神,贯彻了全书 3. 科学探究是创造性活动,避免形成新八股 4. 科学探究重在参与、重在过程,四、“从生活走向物理,

2、从物理走向社会” 五、教材中的栏目 六、几个具体问题 1. 功和能 2. 简单机械 3. 浮力 4. 学生实验,一、编写指导思想 1. 全面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课程目标 过去考虑教学目标时尽管也提到思想教育和能力的提高,但大家的着眼点只在知识,能够落实的也只有知识。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根本区别在于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三维课程目标,并做出了可操作的规定。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所做的改革,例如加强科学探究的教学、增加学生的活动(讨论、探究、制作等)以改变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插图、活跃版面等措施,其目的都是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

3、,2. 改革不忘继承 新课程不是空中楼阁,它是在研究国内外几十年来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新教材也是这样,可以说,没有过去几十年的教材发展与进步,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实验教科书。 表面上看,新书与旧书(指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相比面貌一新,实质上,它在大多数问题的处理中继承了人教版教材的传统,这一点从以下两例可以看出。 物理概念、规律的学习都是从现象开始的。例如运动的描述(旧书题为“机械运动”),开始时的几个照片(九年级第20页)为哈雷彗星、喜马拉雅山、猎豹,旧书为人造卫星、银河系、运动员、火车,不论用什么照片,目的无非是说宇宙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随后引入运动的相对与静

4、止、运动的快慢(速度)等内容,两书也是一样的。不同之处是,旧书多为作者的陈述,课堂上就是教师的讲述,而新书里学生的“想想议议”比较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新书与旧书也是大致相同的。例如重力(九年级第4244页),两书的教学核心都是重力的大小和重力的方向,教学的思路都是通过实验测出不同质量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分析数据得出G = mg的关系。不同之处是,第一,新书要求作出G-m图象,这是为了加强科学方法的教育;第二,新书在重力之前简单提了一下万有引力,这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与现代科技靠近一些,没有深入的要求。 如果逐章逐节分析新旧两套教材,可以看出,多数内容都有类似的继承关系,甚至会

5、发现实质上的继承多于改变。 可以这样说,以节为单位的、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原来相差不多,但按课程标准的精神在前后顺序上做了一些变化,教学时学生的讨论、探究、制作等活动多一些。教学时如果这样做,就可以粗略地说与教材作者的初衷相吻合了。,二、教学内容的顺序 这套教材的内容顺序与过去教材相比有些不同,引人注意的是通常所说的“电学”放在了八年级,而“力学”放在了九年级。这个变化体现了指导思想的变化。,1. “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过去考虑内容顺序的主要根据是知识的逻辑关系。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大家都认为在初中也应该先学力学,对于力、功、能等有了初步认识,才能学习电学。又如,测量是定量科学的基础,所以物理课

6、一开始就要学习规范的测量 然而,课程标准的精神是,“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标准第2页),不过分强调物理学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编者在内容顺序的安排上就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可以从三维的课程目标出发做出决定。 例如,新课标强调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对自然的热爱,而在过去的教学结构中,开始是测量,涉及自然现象不多,学生多感枯燥;不久在密度的学习中,出现了较复杂的数学计算,一部分学生开始掉队;其后在浮力的学习中又有更多的难题这套教材考虑到,学生对于电的内容很感兴趣,电学实验比较多,所以把电的内容放到了八年级。当然,初中声、光的知识更简单,也更有趣,所以它们在最前面。,2. 知识本身的重要性相对下降,科学

7、探究的重要性相对提高 既然新课标从过去单纯强调知识的传承变为全面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于是知识本身的重要性相对下降,科学探究教学的重要性相对提高。因此,编写教材时应该比较多地考虑怎样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科学探究。 初中电磁学的探究活动比较单纯,容易进行,实验成功率也比较高。例如,八年级(上)的最后,“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虽是一个典型的探究活动,但它的“猜想与假设”无非是A、B、C三点的电流哪处大、哪处小,可以很明确地表达出来;实验设计的难度也不大,一般都能想到用电流表进行测量,看看哪里电流大,哪里电流小。相比之下,力学部分探究活动的因素比较复杂。例如九年级第13页“探究:同种物质的质

8、量和体积的关系”、第43页“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都需要用图象处理数据;,第60页“探究: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滑轮、弹簧测力计的精确度、可靠性要比电灯、电表差,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多些,探究的结论涉及是否省力、省距离,以及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场合等,比较复杂。第83页“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思维线索更复杂,需要教师引导。此外,力学实验的成功率比电学低,出现问题时学生可能无所适从。 出于以上考虑,传统的力学内容放到了电学内容之后。简言之,教学内容顺序的改变源自课程目标重点的改变。,三、科学探究 1. 科学探究不仅是教学方法,也是教学内容 过去也谈要使学生通过实验、思

9、考,自己获得知识;理由是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会运用、更不容易忘记。其实这样做的着眼点仍然只是知识,与课程标准的三维课程目标并不一致。 在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个教学内容,在课标中,“科学探究”是与“科学内容”并列的。教材编者所关注的,不仅是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知识,而且要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习怎样进行探究。,为使学生学习探究,在八年级(上),最初的几个探究都是非常简单的、定性的,例如第14页“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第21页“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这几个探究都是一两步就能解决的。此后的几个探究逐渐复杂,到八年级(上)的最后,关

10、于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关系的探究已经是十分完整的、典型的探究活动了。 然而,整个八年级的探究仍然比较单纯,线索清晰,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少。九年级的探究活动则上了一个层次。 九年级第13页“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第43页“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要用图象处理数据;第35页“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要求两次改变实验条件;第38页“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第83页“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实验的设计需要教师提示;第100页“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需要较复杂的数字计算 可以看出,这套教材的确是把“怎样进行探究”当做一个教学内容来处理的,它像物理知识的学习一样,也需

11、要循序渐进。,2. 科学探究一种精神,贯彻了全书 在新的课程理念中,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一个教学内容,同时还是一种精神。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贯穿本套教材的始终。实验器材的教学就是一例。 过去我们认为,实验器材的使用只能用“灌输”的方式,否则可能引起人身伤害、仪器损坏,或形成不良习惯。实际上,学生今后在生活中、工作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摸索其使用方法的场合是很多的,这种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出于这样的考虑,本书对天平使用方法的教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 首先,几个强制性的要求还是需要的,但这只限于保护人身和器材的安全(九年级第10页上部的1、2、3)。即使是强制性的要求,本书也要求学生“逐条

12、分析,如果不按这些要求做,会出现什么问题”。,关于天平以及其他器材的使用,本书有两个原则:一是器材不局限于某种形式、某种规格(如托盘天平还是学生天平),二是尽量让学生边思考边操作,自己摸索,从中学到规律性的东西。 从这两个原则出发,本书把天平的使用放到“想想做做”栏目中,引导学生在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尝试性操作(第10页至11页)。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死记操作步骤,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思考。考查学生的学习时,也不只考查是否会用课堂上使用过的天平,而是看学生会不会用另一种“没讲过”的天平台秤(第12页图10.2-4)。如果会用了,说明学生学会了天平的原理,以后遇到这类器材都会用了。 在本书八年

13、级(上),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九年级47页“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也有类似的特点。 探究精神还表现在是否具有提出问题的意识。每章最后的栏目“我还想知道”,目的在于鼓励学生提出科学问题,并把这些问题表达出来。栏目的第一行是示范,由学生填写下面的空白。教师的注意力应放在“鼓励”提问和让学生试图表达,至于问题恰当与否并不重要,教师也不必解答。,3. 科学探究是创造性活动,避免形成新八股 关于科学探究,课程标准归纳出了几个要素,这是为了便于学生对科学探究进行分析。实际上,正因为科学活动是创造性活动,所以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次科学探究。教学中应该注意不能使学生误认为科学探究有现成的“套路”。

14、 为了使学生明确探究的要素,在八年级(上),叙述探究的课文旁边有批注,指明这里是提出问题、这里是猜想和假设到了九年级,因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已经有所了解,这样的批注就不出现了,以避免形式主义。 4. 科学探究重在参与、重在过程 科学探究是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尤其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只有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进行体验,才能实现。以往的教学过分重视终结性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习惯,本书特意安排了一些探究活动,课程标准对这些探究的结果并没有终结性要求。这样更有利于师生在教学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探究的过程上。这类例子有第100页“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第111页“探究:比较

15、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进行其他探究活动时,也应更多地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四、“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国中学物理课程的好传统。课程标准把它发扬光大,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口号。 1. 重视学生经验,从生活中引入物理内容 遵照课程标准的精神,本书所有科学内容在引入时都充分考虑学生的经验,列举大量生活中的事例。科学结论也都有大量应用的实例。不仅如此,在“动手动脑学物理”中也特别注意物理与自然现象和各种技术的联系。这些例子举不胜举。过去的物理课对此就很重视,本书在这方面更有加强。 仅举一例。在学“平均速度”时,教师的注意力往往是它的概念,即应该用总

16、的路程除以总的时间。甚至出现过这样的题目:“一辆汽车以40 km/h的速度行驶了20 km,又以60 km/h的速度行驶了80 km,这辆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与过分强调概念准确性的做法相反,本书更重视与平均速度相关的实际能力的提高。现代社会中到处都会看到各种表格,读表,例如列车时刻表,是现代公民应有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为此编者设计了第26页第1题。这题的计算很简单,但由于列车时刻表是真实的,它提供了很多信息,其中有些是与本题无关的,学生要从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这就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能力。,2. 大大加强了“科学技术社会(STS)”的内容 一方面全书贯穿了STS的精神,另一方面,设立“STS”栏目,专门讨论这个课题。 第九册中的STS有两类。一类与资源、环境有关,谈的是在利用自然资源和改善人类物质生活的时候,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地球的温室效应”、“气候与热污染”、“石油危机和能源科学”、“核电站和核废料处理”。过去在讲科学技术时,谈它为人类创造福利这方面比较多,现在则不能忽视它所带来的问题。这是当前社会讨论的热点,本书选得比较多。另一类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