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连贯、得体”精讲精练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22428 上传时间:2017-05-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明、连贯、得体”精讲精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简明、连贯、得体”精讲精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简明、连贯、得体”精讲精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简明、连贯、得体”精讲精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简明、连贯、得体”精讲精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简明、连贯、得体”精讲精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明、连贯、得体”精讲精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一、 简明所谓简明,就是指语言的简洁、明晰。即用最少的语言符号,传递所必须表达的全部信息,做到表达明确清晰,有条理,不罗嗦,无歧义。由此要注意不滥加省略,不滥用结构复杂的长句,用准标点符号等。主要题型有三种:1、删改所提供材料中有重复的文字和与中心无关的信息。2、变换原材料的语体。 (口语改书面语,书面语变口语)3、辨析有歧义的语句。其中第三种题型是重点。消除歧义的方法主要有:(1)停顿消除法:短语或句子由于结构层次的停顿不同,会产生歧义。(2)重音消除法:有些词语的不同重音会造成歧义。(3)变换词语法:如: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 15 日前去汇报。 (“前”可根

2、据实际情况改为“以前” 、 “前往” 。 )(4)语序消除法:不同层次和关系会造成歧义句。(5)语境消除法:一些兼类词会构成歧义。如:“劳动”既可作动词,又可做名词。“语言表达简明”类试题题型及解题思路其考查的形式是,提供四个选项,选出其中表意简明(或不简明)的一项,也可以是提供一个语段,修改不够简明的地方,或者判断对不简明的地方所作的修改是否正确。无论考查形式怎样变化,考查点是相同的。做这类题,宜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看语句(语段)中是否有意义相同却重复使用的词语,如果有,根据表意的实际情况,考虑这些重复是否必要,删去后能否影响表达效果或能否用其他的词语代替。2、看语句(语段)在表意时,是否

3、达到了表意明确不产生歧义或不使人费解。特别注意多重定语中表数量的定语位置是否得当,状语的位置是否得当。 “和、跟、与、同”等类词语的词性在本语言环境中是否固定;承前或蒙后省略了主语的语句是否可以产生两种或 两种以上的理解;一个语句作不同的停顿,是否有不同的意义。例、下面一则报道,本着语言文字要简明的原则,完成文后两题。 (2000 年高考题)科学院举行超对称性和超引力(1)学术研讨会。为加强基础理论工作和准备参加国际性粒子物理会议,中国科学院最近在郑州举行全国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2)学术讨论会,对超对称性和超引力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3) 。“超对称性”和“超引力”是七十年代在国际上才引入物

4、理学中的新概念。在这次会议上,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对于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4)研究的情况,展开可热烈、自由的学术(5)讨论,在某些问题上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6)应删去的两处语句是(写画线处的序号) 。应简略的一处语句是(写画线处的序号) ,这句可改为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简明运用语言的能力,D 级。解题时应先分析哪些可有可无,哪些重复,哪些可用指示代词指代。这些分析必须依照上下文,因而要联系上下文来体会判断。此题是考查简明和“内部语境”得体的一个范例。这是一则小报道,或称为短讯。短讯是用最简短的语言,最精炼的文字,非常简短扼要地说明一件事、一个问题的报道。该题解决的思路完全是由文体本身的要求决

5、定的。答案:应删去的是(3) (6) ;应省略的是(5)可改为:对(于)这两个问题。(2)处已说清了会议名称, (3)处明显地照录(2)处原文,重复罗嗦,应当承前省略。 (6)处“学术”一词也属多余,因为标题和(2)处已清楚地说明了会议名称与性质,所以“展开了热烈、自由的讨论” ,不言而喻是指“学术” ,应删除。由于前文已三处(1)(2) (4)点明了会议内容,本着简明的原则, (5)处可用指示代词,即改为“对(于)这两个问题。 ”便可以了。二、 连贯所谓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和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这类考题主要是用以考查学

6、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检测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力。主要题型有两种:1、排列句序;2、复位填充。其中以第二种题型为主,复位填充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四点:(1)话题要统一:所谓话题统一,是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合复句的分句之间,有紧密联系,围绕着一个中心,集中地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无关的话不搀杂在一起。(2)保持合理的句序:常用的句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由特殊到一般、由总到分、有重到轻、由主到次等) 。(3)注意语言的衔接与呼应:呼应常常和文章的内容主旨、条理脉络、层次结构有关,必须建立前有交代、后有照应的概念。(4)注意语言的节奏和

7、声调:语句节奏和声调的巧妙组合,常常能使语句更加连贯紧凑。“语言表达连贯”类试题题型及解题思路1、考查语意连贯,题型大体有三种:一是排列题,即给若干句子,按语意连贯的要求排列成一段话;二是嵌入题,已给定上下文(句) ,确定了语境,要求在其中嵌入一句话或一段话使之上下衔接,语意贯通。三是承接题,只给定上句(上文) ,要你选择与之衔接相连贯的的下句(下文) 。第一类题,应按照上文所述的三种排列方式思考;第二、三类题要综合多方面要求思考,如表意上的衔接,陈述对象的一致及句式对应等。就嵌入题而言,有设在段(句)首的,有设在段(句)中的 ,也有设在段(句)尾的。设在段(句)中的,可以是一处,如1999

8、年第 6 题,亦可多处,如 2000 年第 6 题;可以是多句话组合,也可以是一句话的嵌入。2、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1)保持话题及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前后一致,首尾一贯。(2)合理安排句子的顺序,保持清晰的条理。(3)统揽全局、善抓中心句,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4)注意必要的过渡、交待、衔接、呼应;注意关联词语和表总括性的词语,注意对一些重要代词的分析;注意抓总领句、起始句、总结句、结尾句。(5)描述性文字,特别注意语境(意境)的和谐一致。(6)要注意上下文句式的协调,使用整句或散句,主动句或被动句、肯定句或否定句、长句或短句等等,一定要考虑整体上的协调,注意与上下文的衔

9、接。(7)充分考虑不同文体语言的不同特点。例、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2001 年全国高考题)(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2)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层林叠翠,白云缭绕;A、 B、 C、 D、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句子衔接方面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句子的衔接是否恰当,虽然也与句子的形式有关,但主要是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值得注意的是,本题的题干与往年相比稍有变化,往年是“与上下文衔接

10、最恰当的一组是” ,2001 年改为“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这就给考生一个暗示,本题中要求填入横线处的句子,不仅要求考虑语意的连贯,还要注意音节是否和谐。而音节的和谐常常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句式对称音节协调;二是上下文押韵。本题中的句,每逢为六字句,若选, “置身山顶”是四字句, “俯瞰槐榆丹枫”又为六字句,显得参差杂乱,极不平稳;若选,两个六字句相对,接下来是四个四字句。不仅句式对称,而且“瞰”与“览”也押韵。所以第一句应该选,这样 A、B 两项就可以排除了。第二句“远看”与“近眺”形成对称,后面各跟三个四字句。但从押韵上看,若选,韵脚是“抱” 、 “翠” 、 “水” 、

11、“茂” ,显然读起来不大和谐;若选,韵脚字成了“抱” 、 “绕” 、 “水” 、 “茂” , ,韵脚和谐自然,表达流畅自如。答案应为 D。例、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 譬如漫游“十里洋场” ,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多读如果彻底少读如果彻底多读而不求甚解少读而不求甚解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A、 B、 C、 D、 (2000 年全国高考

12、题)解析 此题重点考查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句子衔接方面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句子的衔接是否恰当,虽然也与句子的形式有关,但主要是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本题所选用的这段文字,是谈读书多与少的关系的,中心意思是说读书少而精远胜过读书多而不求甚解。抓住了这一点,做这道题就很容易了。这段文字开头说“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作者要强调的显然是“少读”而不是“多读” 。第一处横线后的“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与“少读如果彻底”一气贯通,而多读与“深思熟虑”之间就隔着一层。所以之间应该选。这样,B、D 两项就可以排除。再看第二处横线后的语句“譬如漫游

13、十里洋场 ,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其中“十里洋场” 指旧上海,是旧中国繁华热闹之所、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温柔富贵乡。 “珍奇满目” 、 “眼花缭乱”都暗含有“多”的意思,如果选,显然与文意不合。 “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多花工夫。现多指读书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可见,读书“不求甚解”也与读得“多”具有内在的联系,所以中只有选才符合上下文意。这样 C 项又可以排除。第三处横线后的语句“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这是对那种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14、的现象进行嘲讽和批评。而两个选项的区别在于,中有“许多人读书” ,着眼点是读书这件事,中有“许多读书人” ,着眼点是“读书人” ,而“读书人”是指知识分子,也有一些地方指学生。从上下文看,作者主要是对“以多为贵”的读书方法进行批评,所以选更符合上下文意。答案为 A。三、 得体所谓得体,就是所用语句与特定的语境相吻合、不矛盾、不冲突、妥帖恰当。它要求说话者既要考虑自己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情况,又要考虑听话者的诸方面情况,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目的,选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准确得体,恰到好处。主要题型有:1、转述得体:转述,是对信息进行转达。这个信息传递过程共有三方参与:

15、发出信息者(甲) ,接受信息者(乙) ,转达信息者(丙) 。转述者的任务是甲、乙间的沟通。要达到沟通的目的,就不能“照葫芦画瓢” ,简单复述,而要在不失本意的前提下因时变化、因地变化、因人变化。2、用词得体:用词得体比较好把握,主要是修改“用词不当”现象。3、按照文体要求转换口语或书面语。如广播稿的用语听起来明晰,通俗易懂。变换原材料,使用语得体的一般要求有以下四点:(1)不同语体,用语不同。口语用词要求通俗易懂,用简短句式,避免误听的词语和太长太绕的句子;书面语要求语句要严密系统,专业语要有专业特色,文学语要形象、生动、富于感染力。(2)不同交际场合,用语不同。如喜庆的场合,用语热情奔放或风

16、趣诙谐;悲伤的场合,用语宜严肃低沉;庄重严肃的场合,宜用书面语等。(3)交际对象不同,用语不同。要根据自己和对方的身份、地位、职业、性格等来选择恰当的词句,如对上级、对长者多用敬称,对自己常用谦称,对对方侮辱性称呼多用贱称。(4)交际的目的不同,用语不同。如有求于人时用词多卑谦礼貌,说服别人时应用议论较强的词句,讽刺攻击对方时用词应语气强硬犀利等。例、关于我国书信的习惯和格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00 年春季高考北京、安徽卷)A、一封书信一般应该有 “称呼” 、 “正文” 、 “祝语” 、 “署名” 、 “日期”等部分。B、给老师写信, “称呼” 部分如果连名带姓写上,就显得不够恭敬。C、书信的“祝语”部分,如写 “此致敬礼” ,应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