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电大《学校管理心理》期末复习必备考试必考重点【微缩精编打印版】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72157790 上传时间:2019-01-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电大《学校管理心理》期末复习必备考试必考重点【微缩精编打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电大《学校管理心理》期末复习必备考试必考重点【微缩精编打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电大《学校管理心理》期末复习必备考试必考重点【微缩精编打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9电大《学校管理心理》期末复习必备考试必考重点【微缩精编打印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9电大《学校管理心理》期末复习必备考试必考重点【微缩精编打印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电大《学校管理心理》期末复习必备考试必考重点【微缩精编打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电大《学校管理心理》期末复习必备考试必考重点【微缩精编打印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大学校管理心理期末复习必备考试小抄一、 名词解释管理心理学:所谓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价值观:所谓价值观是个人关于事物、行为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知觉:所谓知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激励:所谓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的过程。群体:群体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但不是任何几个人就能构成群体。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组织:所谓组织是一个有共同目标和一定边界的社会实体和活动过程及活动系统非正式群体: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社交的需要,而在工作环境中自发形成的一

2、种无名目,却实际存在的群体。组织变革:所谓组织变革是指通过对组织的结构进行调整修正,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过程。领导:所谓领导是对群体或个体施加心理影响,使之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与环境保持一致的过程。而施加心理也许的人是领导。 组织发展:所谓组织发展是指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组织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改革,以便促使整个组织更新和发展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效能。管理:就是“用人以治事”通过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去指挥、协调他人或群体的活动,以更高的效率和质量追求实现组织或工作的目标。学校组织机构:是指按照学校办学目标的要求,将学校的职务、岗位、人员进行科学组合,形成结构合理、

3、责权清楚的协作系统。学校特色:是一所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遵循教育规律,发挥本校优势,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实行整体优化,逐步形成一种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办学风格和样式。文化整合模式:是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基础和中介,以学校主流文化的要求为核心,通过整合教师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特征,从而激发教师积极性的管理模式。健康:是指不但没有躯体疾病和生理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道德。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地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

4、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它表现为学校的“综合个性”。学校公共关系是学校为了塑造良好形象,运用信息传播沟通媒介,促进学校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一种学校管理职能活动。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种。“显性课程”主要包括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隐性课程”主要指通过校园环境、师生行为、制度仪式等综合构成的教育影响系统。校产管理就是对学校财产和物资进行计划、分配、使用、维护和修缮等工作的管理。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办学机构的管理部门任命的;校长

5、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校务。学校管理机制:是指学校管理系统中各个环节、各种要素在运动中相互联系、分工合作、协调耦合,从而形成特定功能并高效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运行轨迹和活动方式。学校形象:学校形象作为一种组织形象,属于学校公共关系学的范畴,它是指社会公众以及校内师生员工对学校的总印象和总评价。德育管理: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种因素,以实现培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学校管理效益:就是依据教育目标,在广泛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对学校管理效益进行价值判断,以期达到使学校管理得以增值的过程。学校管理心理学 学校管理心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活动中的心理现

6、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个性心理学中的个性,也可称为人格,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即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一个人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真实自我。动机是引起行为、维持行为并将行为指向特定目标以满足人的需要的心理动力系统,它是人的行为的内部原因。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心理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为人与人的心理距离,即交往的双方是相互吸引还是相互排斥,是接近还是疏远,是尊敬还是轻蔑,是爱还是恨,等等。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已经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和已经达到的某种熟练程度;二是指潜在的能力,即需要学习和训练才可能发展起来的能力和达到的熟练

7、程度。挫折是人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遇到自感不能克服的障碍时,所产生沮丧、失意、焦虑、紧张或愤懑的心理状态。挫折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阻碍个人动机与目标性活动的情境;二是指个人遭受挫折后引起的情绪状态。态度是个人对人、事、物或问题进行反应的预先心理倾向。是一种“反应的准备或情绪状态。影响力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引起或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活动的能力。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有影响与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也具有接受影响的能力。需要是维持个体与社会生存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与感受。需要通常以缺乏感和丰富感被人们所体验,并以欲望、愿望、意图、理想等心理活动方式反映出来。定型效应定型又称社会

8、刻板印象,是指社会对某一类人有一种固定的看法,也就是对一群人的动机和特征加以概括,然后把同一特征归属到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而不管群体中成员之间存在的实际差异。目标 目标是一种期望,是人的活动所追求的预测结果。目标与一定的需要满足相联系,是主体对客观对象的超前反映。1、性格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激励 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的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其实质是调动人的行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圈效应。是指他人的某种品质或特征非常突出,给人以清晰的知觉,以至掩盖了对他的其他品质和特征的知觉,我

9、们日常生活中说的“一好遮百丑”、“一丑遮百好”就是这种情况。问卷法使用一定测量工具,通过书面形式,进行学校管理心理研究的方法称为问卷法或测验法。补偿指个人的某种目标因遭受挫折得不到实现时,改变目标,采用其他手段以弥补动机欲求的行为方式。如“笨鸟先飞”。“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群体中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思想和行为的标准。群体规范并不是对成员的一言一行都作出具体的规定,而是划定了一个范围,一个可接受的范围,是一个可以容忍的范围。学校领导原则学校领导的原则是校长办学过程和领导工作必须遵循的行动准则与规范。需要层次论:这是由马斯洛提出的,主要观点有他将人的需要按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

10、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的需要是由低到高依次满足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高层次的需要才能依次出现和满足,不同年龄阶段总有一种需要占主导,人的需要海域所处的社会经济状况及教育普及程度有关,受教育程度越高,人的需要越想高层次发展。成长需要理论:这是由耶鲁大学的奥尔得弗提出的,他把需要压缩为三种核心需要:生存、相互关系和成长。认为三种需要间没有明显界限强调的是持续的成长发展。主要观点是:(1)各个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越少,这种需要越为人所渴望;(2)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越充分,对较高层次的需要往往会更强烈;(3)较高层次的需要满足得越少,对低层次的

11、需要也越多。双因素理论:这是由赫茨伯格提出的,他认为人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需要,一类需要的满足能使人产生工作满意感,另一类需要却能消除人们对工作的不满感。满意感的产生因素成为激励因素包括与工作本身、工作成效、责任心、工作认可晋升与成长等相关因素。消除不满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它包括与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如人际关系、工作条件等,这类因素处理不当会导致职工的不满情绪,从而挫伤积极性。成就需要理论:这是由麦克莱兰提出的,认为人基本生理需要满足后,还有成就需要、权力需要与友谊需要。成就需要是追求卓越、实现目标争取成功的欲望。一些人具有获得成功的强烈动机追求个人成就而不是成功的报酬,这是成就内驱力的体现。

12、期望理论:这是由弗鲁姆提出的,这是一种激励模式。认为,激励就是掌握人的行为、目标与方向的选择过程。一种行为倾向的强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个人主观上对目标价值的判断成为估价。另一个是个体对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估计称为期望值,两者乘积决定了激励水平公平理论:这是由亚当斯提出的,这一理论是研究工资报酬的合理性、公平性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认为,职工被激励的程度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影响、而且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强化理论:这是有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理论家巴普洛夫、华生、斯金纳等提出的,他们认为,在人类行为的习得过程中强化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因素,它是外界刺激与学习者的反映之间建立起条件反射,并通过不断的重复而使

13、两者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从而形成一种行为方式。强化理论的公式:刺激反应报酬或惩罚(正与负强化)归因理论:这是有海德提出的,后由罗斯等人加以发展的。它主要研究三方面问题:理解某一事情发生原因,对影响因果关系的内部与外部原因进行分析;评价归因后果和造成事件结果的责任,并根据人的行为表现做出推论;评价人的特征,并对进一步的工作态度与行为进行预测。后来韦纳提出了成功与失败的归因模型,将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四种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机遇。二、填空题1、学校管理与人的心理活动是紧密相连的,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_对人的管理与_人的心理与行为_的管理。 2、在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中应把教师心理放

14、在_ _主导_作用位置,应重视与强化学生的_ _ _主体_意识。3、活泼好动、敏捷、灵活是人的_ _气质_特征。勤奋、刻苦、认真、敬业是人的_性格_特征。4、双因素理论的两类因素是_保健_因素与_激励_因素。5、态度的三个成分是_认知_、_情感_、和_行为倾向_。6、“三个和尚没水喝”说的是群体中的_责任分_散_现象。7、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是_教育目的_。8、领导影响力因素有_权力性影响_和_非权力性影响 两大类。9、学校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结构系统,学校管理是一个_系统工程_。10、学校管理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属于多学科交叉的_多层次性_的_边缘_学科。11、人的个性是在人的_生理基础_和心理基

15、础上形成的,而人的心理基础又是在长期的_社会生活_中形成的。12、奥尔德弗将人的需要分为生存、_关系_、_成长三个层次。13、影响说服者说服力德因素是_具有权威性和专门的知识_和_共有高尚情操和人权魅力。 14、群体规范代表的是群体中多_数人的意见,反应出来的是群体成员的_中等水平。15、民主的师生关系的_关键_是对学生人格的_尊重_。16、密执安大学调查中心提出了_员工导向、生产导向_两种领导方式。17、科学管理理论形成的阶段可分为:科学管理时期、管理的行为学派阶段、重视社会科学原理阶段、管理科学阶级、和综合性 的现代管理阶段。 18、人的心理过程一般来讲包括认识过程、_情感过程_和_意志过程_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9、人们在性格上的差异是通过_性格特征与_性格类行_表现出来的。20、动机的三种主要功能是行为的始发、行为的调节与选择_和_行为的增强与减弱。21、教师的角色有多元行、变动性和冲突性的特点。22、在对人的知觉中,并非任何个性品质都会产生晕轮效应,只有_核心_品质才有这样的作用。23、“四分图”领导行为模式的四种类型是:低关心人低关心组织、高关心人高关心组织、_高关心人低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