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产业转移与大学生就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211653 上传时间:2017-09-1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产业转移与大学生就业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案:产业转移与大学生就业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案:产业转移与大学生就业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案:产业转移与大学生就业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案:产业转移与大学生就业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产业转移与大学生就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产业转移与大学生就业(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产业转移与大学生就业目 录一、产业转移概述二、产业转移的条件和动因三、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进程和趋势四、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五、产业转移的效应六、把握产业转移带来的就业机遇七、产业转移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八、浙江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建议九、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一、产业转移概述什么是产业转移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叫做产业转移。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工业各部门及各种工业产品,都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即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退等四个阶段。此后威尔斯和赫希哲等对该理论进行了验证,并作了充实和发展。区域经济学家将这一理论引入到区域经济学中,便产生了区域经济发

2、展梯度转移理论。2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梯度差异,高梯度地区通过不断创新并不断向外扩散求得发展,中、低梯度地区通过接受扩散或寻找机会跳跃发展并反梯度推移求得发展。产业转移的类型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 二、产业转移的条件和动因产业转移发生的基本条件1、区域间存在产业级差2、区域间存在产业利益差3、区域间生产要素的流动4、产业竞争产业转移发生的动力1、企业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2、区域经济结构的变迁3、生产要素供给结构的变迁4、产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迁腾笼换鸟腾笼换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战略举措,就是把现有的3传统制造业从目前的产业

3、基地“转移出去” ,再把“先进生产力”转移进来,以达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西方很多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都会实行这种政策,以达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目前,广东等发达省份也在实行这种政策。 广东的“腾笼换鸟” ,即“双转移” (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政策,具体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 腾笼换鸟,就是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腾出空间,培育“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 。 “腾笼 换鸟”之经典案例经过 30 年的发展,浙江成为我国东部沿

4、海地区经济增长最快、活力最强的省份之一,是全国较早地进入人均生产总值 3000 美元发展阶段的省份之一。浙江经济在快速奔跑了 30 年后的今天,突然感受到了发展中的“制约之痛” ,体会到了耕地锐减、环境污染、能源困局、成本攀升等“成长中的烦恼” 。浙江的决策者很清楚,这些烦恼归根结底是浙江经济发展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层次不高等积弊的反映。如果不痛下决心“腾笼换鸟” ,发展空间就会越来越小,就会与机遇失之交臂,这些烦恼将成为“永久的烦恼” 。为此,浙江采取三大方略,实施“腾笼换鸟”:“优农业(用生态农业、精致农业代替传统农业) 、强工业(用新型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兴三产(靠 “楼 宇经济”

5、 (超链接)缓解土地压力) 。 4“腾笼换鸟”之效用“腾笼换鸟” ,改变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换来的是质量与效益、经济与社会协调的增长方式,最终带给人民群众的是幸福安康的生活。 “腾笼换鸟”之评说“腾笼换鸟”如同 “凤凰涅盘,浴火重生” ,认识越早,决心越大,代价越小。腾笼换鸟需要“一石三鸟”:新体制牵动,新机制驱动,新产业拉动。最重要的是“倒逼机制”:有的地方水、电、资金、能源都紧缺,却能“倒逼”着企业改变原先高消耗、高投入的粗放型经营管理方式, “倒逼”着地方政府加快转变职能,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的地方土地不足,却能“倒逼”出向“闲置、空间、时间、管理、科技、规

6、划、机制、企业、置换、域外”要土地集约经营。城市的经营管理者是否有“逼迫”感,在于其见识的“早”与“迟” ;而“腾笼换鸟”成功与否,在于投资强度、产出密度、效益高度和环保水平是不是有一个显著提升。 三、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进程和趋势历次国际产业转移的进程及特点第一次 从英国向欧洲大陆和美国转移第二次 从美国向日本、西德转移第 三 次 从 日 本 向 “四 小 龙 ”( 韩 国 、 台 湾 、 香 港 、 新 加 坡 ) 转 移第四次 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5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更加重视东道国本土的市场消费需求围绕获取技术和科研成果的产业转移日益突出研发中心伴随生产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更多地围绕能源

7、和原材料优势进行产业转移新兴产业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热点四、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我国产业转移的历程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和趋势五、产业转移的效应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对发展中国家(地区):接受产业转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加快工业化的进程。产业转移对区域分工合作的影响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区域产业转移把转出地和转入地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6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先污染,再治理”的

8、老路子不能重走产业转移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广东提出的“双转移”战略, “产业转移”优化了产业结构,“劳动力转移”创造了就业机会。六、把握产业转移带来的就业机遇历次国际产业转移对就业的影响中国在第四次产业转移中,建立了完整的产业体系,改善了劳动力就业结构。当前国内外产业转移形势带来的就业机遇中国东部有完整的工业制造产业体系,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人才基础。中国中西部具有广阔的市场、丰富的资源、低廉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如何抓住就业机遇转变就业观念从“打工型”就业向“创业型”就业转变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七、产业转移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一)产业转移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形势7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

9、在 2012 年 1 月 20 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2012 年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达 2500 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 100 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尹成基说,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安排,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毫不动摇地把促进就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完成中央确定的各项就业目标任务,保持全国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攀升,就业竞争更加激烈近年来毕业生数(单位:万人)增长趋势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

10、009全国 98 115 145 212 280 338 413 495 540 611浙江 4.2 5.5 9.3 12.1 14.6 17.3 19.8 21.92010 年 630 万,2011 年 660 万,2012 年将达 680 万人(二)产业转移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呈现新特点1、从传统制造业向第三产业转移2、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3、从白领阶层向蓝领阶层转移(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1.大学生就业难的外部原因(1)产业结构的影响8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根本性制约因素,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制造业层次低,处于简单引进、承接和复制的阶段,尤其是高端产业发展严重不足,难以持续吸纳较多

11、高端人才以及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襄阳市深圳工业园区的骆驼蓄电池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在刚刚搬进工业园区的骆驼蓄电池正在建设年产 800 万 KVAH 免维护汽车蓄电池项目、3000 万平方米隔板项目以及 1500 万套电池槽盖项目,这是骆驼集团的自主品牌项目,在世界范围内也属于领先的。项目全部建成后,将使骆驼公司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车用蓄电池制造基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出了高要求,从而提高了大学生就业的门槛,这也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2)地域结构的影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东西部地域差别的存在,使得大学生往往大量聚集在东部而不是中西部地区,集中在大中城市而不是小城

12、镇和农村寻求就业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生在就业地域上的失衡,直接凸显为该地域的大学生就业难题。2.大学生就业难的内在原因(1)缺乏扎实的专业基础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有些学生对大学生活缺乏总体规划,使得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足够扎实的专业素质培养及训练,在迎接就业竞争的时候,往往因为无法达到招聘单位的专业标准而失去就业机会。9(2)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有些大学毕业生在高校学习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似是而非,缺乏严谨的思维训练与实践检验,一遇实际问题就无所适从,所以不可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3)缺乏良好的适应能力有些大学毕业生一心期待在特定行业、专业和地域中就业,不考虑市场需求和个人实际,不

13、肯转变自身就业观念,因而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四)产业转移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思路和对策1、政府:应注重加强宏观调控,营造良好就业环境一是要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系统。建立公信度高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二是要通过政策调整来鼓励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三是要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通过助学贷款代偿、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等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去基层、西部就业。政府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创业失败生活保障等服务。2、学校:要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供需对接 (1)科学调整专业设置。学校应该建立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系统、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系统

14、,通过实际考察后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同时学校也应该应对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需求,对现有专业进行大胆的调整、改革。10(2)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学校应该着力解决大学生求职技巧的培训。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有效结合,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断层。在发放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湖北工业大学有 73%学生甚至是毕业生不清楚本校的就业指导机构的职能和办公地点,从中可以看到一些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3、学生:要调整观念,提升素质 (1)要注重专业学习。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基础。在湖北工业大学发放的

15、问卷调查中表明,有 65%的毕业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自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是企业首要看重的。所以相应的技能是大学生进入职业领域的资本。2、要提升综合能力。虽然学习和专业知识很重要,但社会中需要的是复合人才,职业中更是非常看重情商和逆境商。所以,大学生还需要掌握其他综合能力。大学生应该通过几年的学习,让自己能真正独立和成熟起来,让自己以良好的形象进入职场。八、浙江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建议(一)现状1.近年来大学生总体就业局势基本保持稳定近年来,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浙江省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密切配合,大学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使得浙江省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基本保持稳定。2008

16、 年,浙江省 20-24 岁的青11年大学生的失业率为 6.3,与近几年的水平基本保持一致。据教育部门统计,2008 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 93.2,比上年增加 0.8 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23 个百分点( 见表 1)。虽然这两组数据的统计对象、口径、时点和调查方式等均不相同,但数据反映的情况和趋势却基本一致,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浙江省总体稳定的大学生就业局势。2.经济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依然存在国际金融危机加速蔓延,对我国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断加深,也影响到就业形势。浙江省企业用工大大减少,企业关停( 减)产、休假和裁员现象普遍存在,企业用工需求趋于谨慎。一季度浙江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不增反降,同比减少 1.6%,浙江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 0.2 个百分点。其中,受供求两方面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局势更是逐步趋于紧张。一方面,我国自 1999 年开始大学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1 年的 114 万人,一路攀升到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