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集 第一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211286 上传时间:2017-10-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集 第一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案集 第一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案集 第一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案集 第一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案集 第一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案集 第一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集 第一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科学教案集 文件名:29ffff0c6c02891b365c5546ea286fc1.pdf作者:Physics 第 1 页(共 6 页) 打印日期:2017 年 10 月 8日第一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材分析本节在复习回顾初二第三册自然科学中所学的串联、并联电路的概念和欧姆定律内容等知识的基础上,讲述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其利用欧姆定律推导出串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明白串联、并联电路是电学中最基本的两种连接方式,学好本节内容,也为学生进人高中学习物理,打下扎实的基础。一、教学目标1理解串联电路的特点。2理解串联电路总电

2、阻的概念。3理解并联电路的特点。4理解并联电路总电阻的概念。5运用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总电阻。教学难点:串联、并联电路总电阻的推导过程和串联、并联电路的应用计算。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1教师通过演示、复习、设疑,帮助学生回忆初二自然科学中已学的串联、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和欧姆定律内容及数学表达式。并运用电教手段、师生讨论的方法引入新课。2通过演示实验,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总结出串联、并联电路特点。3通过教师启发、师生讨论,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推导出串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二、教学准备电源(23 节干电池),定值电阻(如 5、10)

3、2 只,示教电流表与电压表各 1只,开关,导线,例题投影片。三、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 2 课时。教案实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识别串联电路,会根据串联电路图连接实物。2说出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3,会推导串联电路总电阻公式 RR l十 R2。自然科学教案集 文件名:29ffff0c6c02891b365c5546ea286fc1.pdf作者:Physics 第 2 页(共 6 页) 打印日期:2017 年 10 月 8日4会运用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出示并介绍已准备好的电学器材。师设疑:初二我们学过了电路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电

4、路必须有哪些元件?学生回答。(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等元件组成)师设疑:如果用电器有两只,则基本的连接方式有哪些?学生回答。(串联、并联)打出幻灯片,出示电路图 31。师设疑:此电路中电阻的连接方式属于哪一种呢?学生回答。(串联)师设疑:那么,什么叫串联电路?学生讨论,师归纳:把几个导体逐个顺次连接起来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板书】师设疑:串联电路有哪些特点呢?师板书:串联电路的特点。 【板书】(二)讲授新课1串联电路的电流教师投影实验电路图 32,介绍电流表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演示:把电流表分别先后接人电路 a 处、b 处、c 处,请三位同学先后分别读出电流表在 a、b、c 三处的电流值并

5、作简单记录。让学生发现 a、b、c 三处电流的大小关系。师归纳: 【板书】21I等串 联 电 路 的 电 流 处 处 相2串联电路的电压教师投影实验电路图 33。另请三位同学先后上讲台演示:把电压表依次并联接人电路 Rl两端、R 2两端和 R1R2串联电路两端,并读出每次的电压值:U 1、U 2、U 总 。师归纳: 【板书】21总 各 部 分 电 压 之 和串 联 电 路 的 总 电 压 等 于学生讨论,比较串联电路电压的大小。3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师设疑:初二自然科学中我们已学过欧姆定律,那么有哪位同学来复述一下,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数学表达式。学生回答。教师投影电路图 34。自然科学教案集 文件

6、名:29ffff0c6c02891b365c5546ea286fc1.pdf作者:Physics 第 3 页(共 6 页) 打印日期:2017 年 10 月 8日师生分析、讨论、推导串联电路的总电阻。设两个电阻为 R1和 R2,其总电阻为 R,由于通过的电流都是 I,根据欧姆定律,则由 变形得 , ,UII1I2IU又 21即: 【板书】21R各 串 联 导 体 的 电 阻 之 和串 联 电 路 的 总 电 阻 等 于讨论后归纳: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理解:串联一个电阻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4应用(例题写在投影片上)例 1:把电阻为 10 欧和 20 欧的两个导体串联起来,接

7、在 6 伏电源上,通过的电流是多大? 分析:为便于分析问题,先画电路图 35,在图上标出已知量及未知量,先求出 R 总 R 1R 2,再求 ,总总UI说明通过 R1、R 2上的电流也等于 I。(答案:0.2A)(注意培养学生做电学习题要先画电路图的习惯)教师板演。(三)小结(投影)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 I) 21I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电压( U) 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电阻( R) 21R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电阻之和(四)巩固练习:课本练习(P38,2、3)自然科学教案集 文件名:29ffff0c6c02891b365c5546ea286fc1.pdf作者:Physi

8、cs 第 4 页(共 6 页) 打印日期:2017 年 10 月 8日【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能识别并联电路,会根据并联电路图连接实物。2说出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3会推导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式。4会用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二、教学过程(一)提问复习,引人新课(1)什么叫串联电路?(2)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有怎样的特点?(要求先用文字描述,再用数学表达式表示)(3)设问:我们已知道串联电路的特点,那么并联电路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二)新课讲授师板书:并联电路的特点1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教室里安装在天花板上的电灯与电风扇是以何种接法接人照明电路中的

9、?如果通电时有一只灯断开了,其他的灯与电扇是否还能工作?学生回答。(并联,能)教师操作以肯定学生回答。2师设疑:那么,什么叫并联电路?投影电路图 37。师生分析,教师归纳。师设疑:现在哪位同学能上讲台把两只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按电路图 37 组成并联电路?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然后师生分析、讨论、总结:并联电路中电流流过的路径有两条(或两条以上) 。3设问: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与支路的电流有怎样的关系呢?师演示。(电路图 38 由幻灯投影)请三位同学分别先后上讲台读出电流表在不同位置时的读数。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并联电路电流 I1、I 2、I 总 的关系。师总结: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

10、的电流之和:I 总 I 1I 2【板书】4设问: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的大小又有什么关系呢?请两位同学先后上讲台演示用电压表分别测出每条支路两端的电压并读数。(电路图 3-9 由投影显示)自然科学教案集 文件名:29ffff0c6c02891b365c5546ea286fc1.pdf作者:Physics 第 5 页(共 6 页) 打印日期:2017 年 10 月 8日师生分析、讨论并联电路中电压,U 1、U 2、U 总 的关系。师总结: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都相等:UU 1U 2【板书】5下面让我们利用并联电路上述两个特点和欧姆定律研究一下并联电路中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投影:电路图 3-

11、10启发学生利用上述实验的两个特点和欧姆定律推导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和各个导体电阻之间的关系,师生讨论,师板演其推导过程。结论: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导体电阻的倒数之和:【板书】21R6应用:例 1:把 4 和 6 的两电阻串联起来使用,其总电阻为多大?若把这两电阻并联起来使用,总电阻又为多大?分析:画出电路图(甲)、(乙)。学生板演。师讲评。师生讨论:通过上面的例题可知,几个导体串联起来,其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导体电阻要大;而几个导体并联时,其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导体电阻还要小,大家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吗?学生讨论。师归纳:这是因为几个导体串联后,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长度,电阻相应就增大了;而几个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电阻相应就减小了。例 2:把电阻为 10 欧和 20 欧的两个导体并联起来,接在 6 伏电源的电路上,干路中的总电流是多少?(答案:09 安)设问:还有别的方法解此题吗? 讨论:请学生上台板演。师讲评。(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一题多解)(三)小结(投影)并联电路的特点:自然科学教案集 文件名:29ffff0c6c02891b365c5546ea286fc1.pdf作者:Physics 第 6 页(共 6 页) 打印日期:2017 年 10 月 8日(四)思考:把一只阻值为 8 欧的电阻对折后接入电路中,其阻值变为多少?(课后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