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211254 上传时间:2017-09-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概述一、什么是创新?创新的主体是谁?“创新”就是“抛弃旧的、创立新的” 新华字典即在已有的基础上,提出独特的、新颖的且富于成效的见解与思维。可以说,创新、创造的主体是我们每一个人。 凡是健康的人,就具 有创造、创新能力;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可以后天激发的; 创新能力可通过培训提高的。创新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造、创新的历史。人类通过创新、创造不断地实现自己的梦想。也正是人类的发明和创造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但进行创新要求进行创新的人要有创新的欲望、好的方法,和一定的知识。否则创新就会成为空谈。二、创新是否就等于创造?创新与创造有什么必然

2、的联系。三、创新的基本特征 独特性、价值性、实践性、整合性四、发明创新的五个层级是什么?五、如何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第二讲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异想天开)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一、创新障碍思维惯性人们因为局限于既有的信息或认识的现象,形成的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说人们习惯于从固定的角度来观察、思考问题。思维惯性的主要表现形象的定式、专业知识的定式、术语的定式、功能的定式第三讲 TRIZ 概述一、什么是 TRITRIZ 的含义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 是俄文首字母缩写,字母意思就是“解决创意问题的理论”,英语为 Theory of Innovative Problem Solving

3、,意思是“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在欧美国家也可缩写为 TIPS。其研究始于 1946 年,原苏联的大学、研究所和企业所组成的数百人的研究组织分析研究了世界近 250万件发明专利,综合多个学科领域的原理、法则形成了 TRI体系。 二、TRI的解题思路是什么(并画图表示)TRI解决创新性问题的思路在于它采用科学的问题求解方法,具体办法就是将特殊的问题归结为TRIZ 的一般性问题,然后应用 TRIZ 带有普遍性的创新理论和算法寻求标准解法,在此基础上演绎形成初始问题的具体解法。 第四讲 系统及进化法则一、什么是系统,系统有什么特征系统(不一定指技术系统)是具有系统特征的部件和联系的总和。系统的特征是

4、制造人工(技术) 、子系统、组件、零件、元件和材料都是为了完成有效(积极)功能。其中一个功能可能称作主要功能,它决定整个系统的任务。1、系统是由一些要素结合而成的整体,这些要素可能是单个的事物,也可能是一群事物组成的子系统;2、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有机联系,这是系统与一群彼此无关的事物的重要区别;3、有其特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由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和它的结构所确定的、与各组成要素的功能不同的新功能。二、系统的使命功能功能定义:任何产品(技术系统)都具有使用价值,即功能,这是存在于产品中的一种本质属性。技术系统即因为其主要的功能而建立 没用使用功能,不能被用的产品

5、是没有价值的,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完整的主要功能定义由用途和技术功能联合而成。主要功能 = 用途 + 技术功能一般常用“动词+名词”来表示:洗衣机=洗衣服电灯=发光( 照明)功能的分类根据功能的不同特性,可以先将功能分为以下几类按功能的重要程度分类产品的功能一般可分为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 按功能的性质分类功能可划分为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 按用户的需求分类功能可分为必要功能和不必要功能按功能的量化标准分类产品的功能可分为过剩功能与不足功能 按总体与局部分类产品的功能可划分为总体功能和局部功能。举例说明系统的潜在功能三、TRI对系统的认识阿奇舒勒认为:第一点,所有的技术(人工)系统都是按照客观规律进化的

6、。客观规律不取决于个体,也就是不取决于某一个人的意志。第二点,既然存在系统进化规律,那么它就可以被发现、认知、利用。TRI的研究就是这样一个工作。第三点,这些规律是可以被复制的,可以反复使用应用于创新四、系统的完备性法则一个系统应该包括:执行装置、传动装置、动力装置、控制装置举例说明系统的完备性法则五、生命曲线举例说明系统的婴儿期的特点系统那一个生命周期发明的等级最高,那个一时期发明的数量最多?六,什么是九屏图系统向超系统进化能产生新产品吗七、什么是反系统是指系统特性或主要功能标准的反系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辩证的发展过程不公存在于子系统间矛盾的产生和解决中,而且还存在于竞争或与该系统相矛盾的

7、其它选择性系统中。反系统有两种:一种是( )一种是( )第五讲、理想解及资源一、发明创造理想化把所研究的对象理想化是一种最基本的自然科学的方法。理想化是对客观世界中所存在物质的一种抽象化,这种抽象的客观世界既不存在,又不能通过试验证明。TRI中,理想化的应用包括:理想系统:让人们实现理想中的某种功能(实际上并不存在)理想过程:只有过程的结果,而无过程本身,突然就获得了结果理想方法:不消耗能量和时间,但通过自身调节,能够获得所需的效应理想物质:没有物质,功能得以实现理想机器:没有质量,没有立体,但能完成所需要的工作二、实现理想系统的路径:1、理想系统只工作在需要的地方、在需要的时候、做需要的事2

8、、理想系统不会浪费时间(系统可在瞬间做一切) ,物资、能源等三、实现理想化的规则1、不应提前猜测,可能或不可能达到理想的结果2、不应提前考虑,如何或用什么途径可取得最后的结果四、理想解(Ideal Final Result,IFR )= (有用的功能)(有害功能+花费)Ideality五、几个方法提高系统的理想度1、增加有用功能的数量和质量2、降低花费或者有害功能的数量3、转换成为一个超系统的一部分六、在给定的条件或约束下,理想解的特点:1 消除了原系统的不足之处;2 保持原系统的优点;3 没有使系统变得更复杂 (采用无成本或可用资源) ;4 没有引入新的缺陷。什么是资源,资源分几类?空间资源

9、、时间资源、能量资源、场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第六讲、四十个发明原理1、分离法 2、提取法 3、局部质量改善法4、非对称法5、组合法6、一物多用法7、套叠法8、巧提重物法9、预先反作用法10、预先作用法11、预置防范法12、等势法13、逆向思维法14、曲线.曲面化法15、动态法 16、部分超越法17、多维运作法18、机械振动法19、离散法20、有效运作持续法21、快速法 22、变害为利法23、反馈法 24、中介法25、自服务法 26、复制法27、替代法28、系统替代法29、压力法 30、柔化法31、孔化法32、色彩法 33、同化法 34、自生自弃法 35、性能转化法 36、相变法37、热膨胀

10、法38、逐级氧化法 39、惰性环境法40、复合材料法第七讲:矛盾矩阵矛盾的类型管理矛盾:问题的产品已经存在着矛盾需要什么,改善什么,怎么做等等技术矛盾:如果改善系统的一个参数,就得恶化另一个参数,系统就存在着技术矛盾物理矛盾:对系统中的一个元件提出互为相反的要求的时候,存在物理矛盾根据 TRIZ 的要求,管理矛盾必需要转移到技术(物理)矛盾来解决技术矛盾技术矛盾是指在改善对象的某个参数 (A) 时,导致另一个参数 (B) 的恶化。此时,我们称参数 A 和参数 B 构成了一对技术矛盾。例如,改善了某个对象的强度,却导致其重量的恶化;改善了某个对象的生产率,却导致了其复杂性的恶化;改善了某个对象的温度,却导致了其可靠性的恶化,等等。物理矛盾物理矛盾就是当对系统中的同一个参数提出互为相反的要求时,就可以视为物理矛盾。矛盾处理的四个战略第一个战略:我们不关注矛盾不理睬吊车司机的话第二个战略:接受矛盾的一个方面安装大功率的通风机或防毒面具第三个战略:采取折衷的办法稍加强通风,加快零件下放时的速度第四个战略:彻底解决矛盾零件淬火,但不产生烟解决技术矛盾的方法矛盾矩阵解决物理矛盾的方法时间分离空间分离条件分离整体与部分分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