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211235 上传时间:2017-10-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 12011 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23 题,满分 13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 、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3答选择题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第一部分(26 分)1根据

2、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 分) (chn) 释 安 (xing) 忍 (jn) 不禁 中流 (d) 柱2下面两句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 分)所谓精典,就是那种富有内含,历经岁月流逝依然熠熠生辉的不朽篇章。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却一昔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这样的事列在生活中是很多的。错别字改正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 分)海内存知己, 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_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_ ) _ ,自缘身在最高层。( _ 登飞来峰)但愿人长久, _ 。(苏 轼水调歌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_ 。(李煜相见欢

3、)默而识之, _ , _ ,何有于我哉!(八则)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_ , _ 。 (鱼我所欲也)沙鸥翔集, _ _ , _ ,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4名著阅读。(5 分)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本意只是想教训一下对方,文中哪件事可以证明这一点?在意外打死郑屠之后,鲁达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你知道他在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时所发生的精彩故事吗?(写出一件事即可) (2 分)答:_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蓓姬在洞中历险时遇到了哪个恶人(请写出他的名字)?汤姆认为此人不抓自己,反而逃跑的原因是什么?此人的下场是怎样的?(3 分)用心 爱心 专心 2答:_5阅读下文,根据文章提供

4、的信息,将下面三个句子补充完整。 (3 分)退思园内宅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紧靠外宅的部分是一个具有“跑马楼”特征的庭院,它非常方便家人的起居活动,具有上通下达、一团和气的文化象征。紧挨着“跑马楼”东侧的是另一个庭院,特别让我关注的是那个旱舫。苏州古典园林里有很多“舫”的景观,如拙政园、怡园和狮子林里都有,一般都在水曲之处,或者在池岸之边,反正离不开水的相伴相随,因为那是“渔隐”的文化表征,也是“处江湖之远”的思想符号。但是退思园内的旱舫,在庭院里而不是在池水中,这确实很少见。那庭院的地面,用鹅卵石、砖瓦、碎石等铺设成非常平整而美丽的图案。我觉得那应该可以比喻船 的航行如履平地、前程似锦。也许更

5、为能够引发联想而耐人寻味的是,在这个庭院内的东面,也就是那一条旱舫前面不远处的地面上,有一小块用石头和泥土垒起的高地,上面种有树木花草就像一个生机勃勃的岛屿。我至今毫不犹豫地认为,那应该是主人内心希望看到近在咫尺且能很快安全到达的一处胜利彼岸的象征。方便起居的“跑马楼”具有_的文化象征;(1 分)与水“绝缘”的旱舫具有_ _ _的比喻意味;(1 分)土石垒起的“岛屿”象征着_ _。 (1 分)第二部分(44 分)阅读出师表中的两段文字,完成 69 题。(12 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

6、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 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

7、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节选自隆中对 【注】每:常常。信然:确实这样。 先主:刘备。 就见:到那里拜访。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 枉(wng):委屈。 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 由是:因此。 凡:总共。用心 爱心 专心 3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 (2 分)臣本布衣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先帝不以臣卑鄙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

8、北(捕蛇者说)还于旧都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4 分)先主曰:“君与俱来。 ”答:_先主遂诣亮,凡三 往,乃见。答:_ _8 出师表能流传千古,原因之一是其言辞质朴,情真意切。请以“遂许先帝以驱驰”为例,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3 分)答:_ _ _9针对文中画线句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诸葛亮写出师表时刘备已经去世,那么,即使出师未果,也不会对“先帝之明”造成影响,所以诸葛亮的担心是多余的。对此,你有怎样的见解?(3 分)答:_ _阅读孔乙己一文的片段完成 1012 题。(9 分)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

9、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 “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 “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 “你一定

10、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 “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 ,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A。B。C。D。用心 爱心 专心 4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 “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 “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

11、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 “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 ”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 “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 “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多乎哉?不多也。 ”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一人一

12、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 “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10孔乙己的出场总是伴随着各种笑声,然而这些笑声往往是与轻松、欢乐无关的。请仔细品味选文中的“笑” ,说出你的理解和感悟。 (3 分)答:_ _11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的性格中包含着柔情和顽强这两个看似对立的方面。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的个性也是不止一面的。请联系上面文字,说出你对此的理解。(3 分)答:_ _ _12下面的句子都用到了“总是”这个词,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在语境中不同的表达作用。(3 分)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我担心父亲有一天会垮下来。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支烟,又为那个送一杯茶。 (台阶 )答:_ _ _ 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