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词解释8页 (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206497 上传时间:2017-09-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名词解释8页 (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代名词解释8页 (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古代名词解释8页 (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古代名词解释8页 (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古代名词解释8页 (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名词解释8页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名词解释8页 (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1 四家诗 诗经的传授在汉代主要有四家,一是鲁诗,其创始人为鲁国人申培;二是齐诗,出自齐人辕固;三是韩诗,出自燕人韩婴,四是毛诗,出自鲁人毛亨、毛苌。鲁、齐、韩三家早出,属今文学家,故称“今文三家”。毛诗晚出,属古文学家。 2 赋比兴 赋、比、兴都是诗经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赋者,直言之也,也就是直接敷陈。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也就是比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也就是兴发。 3 楚辞 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的一种新型诗体,以屈原、宋玉等为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包括屈原离骚 、九歌 、 九章等,因西汉刘向编辑楚辞而得名。所谓“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歌辞。 。它书

2、“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首创此体者为屈原,继作者有宋玉、唐勒、景差之流。 4 “互现法” 以纪传形式包容宏观的历史是有局限的,为避免平行的人物各传在叙及同一事件的交叉重复,司马迁不得不以“事在某传”而互现详略,这就是后人所称道的“ 互现法”, “互现法”的运用是对史记不能以事为纲的补救,也是司马迁对传统史学体例的创新。 5 “劝百讽一” 语出西汉末辞赋家扬雄的哲学著作法言 。 “劝”是是鼓励、提倡的意思。 “讽”是指讽柬的意思。 “劝百讽一”是说二者在赋中的比例的悬殊,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扬雄认为汉 大赋应该对统治者进行讽谕,使之归于节俭。但赋中却总是用极大的篇幅和过量的辞藻

3、铺叙他们的奢侈享乐的生活,仅仅在结尾处露出一点讽谕之意,具有极大的虚伪性。 6 乐府 乐府原意指国家设立的音乐机构,至六朝,人们把乐府制作的采集的可以和乐歌唱的歌诗也称作乐府。 ,乐府便由机构的名称变为一种带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设立乐府机构的记载最早见于秦朝,但真正乐府诗歌的采集始于汉代。 7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文选 。所谓“古诗”,本是指两晋南北朝对古代诗歌的统称,当萧统编文选时,把作者佚名,时代莫辨的十九首古诗选编在一起题为古诗十九首 ,从此古诗十九首就成了专门的名称。8 “七”体 汉初枚乘的七发 “说七事以启发太子”虽未以赋名篇,却奠定了汉大赋的体例制。它全篇是散文,用反复的

4、问答体,铺张扬厉的文笔,演成叙事写物的形式。这种结构体制引起后代许多作家的模仿,逐渐在赋的发展史上形成一种定型的文体,号为“七”体或“ 七”林,简称“七”。 “七”体名词首见于照明文选 9春秋三传 春秋三传简称“三传” ,是解释春秋的左传 、 公羊传 、 谷梁传的合称。 10四书五经 四书是指:大学 、 中庸 、 论语 、 孟子 。 五书是指: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易 、 春秋 。 10兴观群怨 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其实质是对诗歌(包括乐、舞)社会功能的认识和概括,为孔子所提出。 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 所谓“兴”就是指诗有感

5、染力,能“感发意志”;观是“ 风俗之盛衰 ”;“群”是指“ 群居相切磋,互相启发,互相砥砺”;怨是指“怨刺上政”指批评不良政治的讽刺作用。这些都是强调诗经的社会和政治作用,对我国文学批评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11. 赋诗言志 赋诗言志属于“诗三百” 的应用范畴。春秋时代的贵族常常引用诗经里的诗句,或互相赞美,或互相讽刺、规劝,外交官们也用诗经作为交涉的辞令。这种应用诗句作为自己的语言方式叫作赋诗言志 。所谓赋诗并不是做诗人,一般也不是赋诗者自己唱诗,而是由赋诗者点一首现成的诗叫乐官演唱,断章取义地利用其中的诗句暗示出自己的意见、要求和态度。 12笙诗 笙诗 又称六笙诗。 诗经小雅中南陔 、 白

6、华 、 华黍 、 由庚 、 崇丘 、 由仪六篇诗的合称。据仪礼记载,在“乡饮酒礼”和“ 燕礼”中,这六篇诗都用笙奏,故名。自汉代以来,这六篇诗都有目无辞, 诗经三百零五篇不将其计算在内。 13 诗经六义 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都是乐歌,是由音乐上的不同而成为诗歌上的分类;赋、比、兴是表现手法赋是铺陈,比是譬喻,2兴是寄托。 14诗三百 “诗三百”即诗经 。 诗经在先秦时代并无“ 经”字,只称诗,或“ 诗三百”。 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 ”这里的诗三百即指诗经 。 诗经本为三百零五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15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是南宋人郭茂倩所编集,

7、是收集乐府诗最为系统完备的总集。该书将自汉代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类,计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高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杂歌谣辞、新乐府。其中相和歌辞、鼓吹曲辞、杂曲歌辞三类都包含着汉乐府。 ,而以相和歌辞为最多。 16苏李诗 苏李诗是指过去称为李陵和苏武互相赠答的一些五言古诗。今存的“苏李诗”除照明文选所记载的七首以外,古文苑还载有十首。其中绝大多数是送别和留别的诗,其次是游子思妇的诗,还有怀人诗。 “苏李诗”的内容并不符合苏武、李陵的事迹,并非真正是他们所作。 17.建安风骨 所谓“建安风骨” 是指建安作家的作品内容和风格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色。

8、东汉建安( 公元 196220 年)年间至曹魏黄初、太和年间(公元 220233 年) 产生的诗歌统称为建安诗歌。代表人物除曹氏父子以外,还有 “建安七子”,即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建安诗人大都经历了汉末的离乱,所作诗歌主要是因事而发,悲壮慷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建安文学在悲壮慷慨的基调中,感伤离乱、悲悯人民和慨叹人生相联系,从而激起及时建功立业的政治豪情,显得“志深笔长”、 “慷慨多气”,是沉着的品格的典型代表。这一独特的风格使得它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或“ 汉魏风骨”,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艺术上的主要特征是:梗概多气、慷慨悲凉、刚健遒劲。 18竹林七贤 竹

9、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晋时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的合称。 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 )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 “七贤”之称始见于世说新语 ,他们是魏晋之际文学的代表,七贤之中以阮籍、嵇康的文学成就最高。19建安七子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 “建安七子” 指汉末建安年间颇有代表性的七位文人: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因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七人并举,故以此名称之。七子之中,王粲的成就最大,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20悼亡诗 悼亡诗共三首,是西晋太康诗人潘岳为悼念亡妻所作,这三首诗感情真挚、文辞优美,读来真切

10、动人,是潘岳的代表作品。后人遂一悼亡为丧妻的代称。 21左思风力 左思志高才雄,胸怀旷迈,富有反抗精神,其诗情调高昂,气势充沛,笔力矫健,具有积极浪漫主义 特色。他的 代表作咏史诗虽云咏史,实则借咏史来抒发他对现实的不满,因而在内容和风格上都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和发扬。左思诗歌创作的这种基本精神,被诗品称为“左思风力” 22玄言诗 玄言诗 是西晋末年至东晋时期所出现的一种诗体。代表作家是孙绰、许询等人。玄言诗在内容上宣扬老庄哲学,严重地脱离了现实。在艺术上则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失去了艺术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23 游仙诗 郭璞的游仙诗共十四首,是他的代表作品。内容上是借游仙界咏写怀抱,表示对现

11、实的不满与反抗。在艺术上富于形象性,写景精丽如画,写人物颇有神采,鲜明生动。不过游仙诗的主旨在于咏吟高蹈遗世,所以消极方面也是很明显的。 24. 元嘉体 “元嘉体”是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出现的一种诗风,这类诗歌的特点是注意描绘山水,讲究辞藻的华丽和对偶的工整。代表作家是颜延之、谢灵运。 25. 永明体 永明体,是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所形成的诗体,亦称新体诗。代表人物有沈约、 谢朓等。这种诗体要求严格遵照四声八病之说,讲究声韵格律和对偶,是由比较自由的“古体”过度到格律严整的“近体”的一种诗体。 26. 宫体诗 南朝梁代的一种诗风。因梁简文帝肖纲所倡导,并形成于宫廷而得名。其诗多描绘声色,表现闺情,

12、内 容淫秽,形式绮糜,以填补宫廷生活的空虚。代表作家有:萧纲、萧绎、徐摛和徐陵父子、庾信等。 27骈文 “骈文”是文体的一种,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以俪句、偶句为主,对声律、以及用典、比喻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后来字数渐趋骈俪,世称“四六文”。骈文注重形式美,但是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辞藻典故,3故内容大多空洞贫乏。不过也有一些内容充实深刻,具有独创风格的作品。如孔稚珪的北山移文 、江淹的别赋和庾信的哀江南赋 。 28 文选 文选又称昭明文选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是南朝梁太子萧统在东宫时招集文人共同编选的。选录自先秦至梁代的诗文辞赋,不选经书和子书,史书也只略选“综辑辞采”“ 错

13、比文采”的论赞,已经注意到文学和其他类型的著作的区别了。全书分为 38 类,选作品 200 余篇,保存了不少优秀作品,是研究梁以前的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29 玉台新咏 玉台新咏是南朝诗人徐陵在梁朝时编选,是继诗经 楚辞后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虽然所收录的诗歌只限于“艳歌” ,有明显的局限性,但其中保存了古诗为焦仲卿作及其他一些民歌。 30.上官体 上官体为唐初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诗体。其诗多为奉和应昭之作,风格上绮错婉媚,体物精工,形式上讲究对称,内容多描写宫廷生活,它是齐梁宫体诗的余风。 31.文章四友 “文章四友”是指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其中杜审言成就最高。他们都是宫廷诗

14、人,诗文多应制颂圣,风格典丽精工。其中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等五言律诗的创作艺术对近体诗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贡献。 32.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指共同活跃于 7 世纪下半期文坛上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在思想性格、生活遭遇、文学主张,以至创作实践上都有许多共同倾向,故合称初唐四杰又称为“王杨卢骆”。他们反对绮糜的文风,追求刚健的骨气,在理论上强调文学的京世教化的作用,实践上更侧重于文学的抒情感发的作用,追求壮美的审美境界。他们力图改变齐梁以来的浮靡诗风,但所作诗文未脱尽绮丽习气,但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峻,初具雄伟气势,对唐代文学风气的转变起了一定作用。 33.韩孟诗派 从唐贞元后

15、期至大和年间,诗坛上出现了以韩愈、孟郊开创的奇崛诗派,世称韩孟诗派。其成员主要有:韩愈、孟郊、李贺、贾岛、姚合等。他们的诗歌较多地注重自己的主观感受,形式上险奇古怪,创作上令人晦涩难懂。34.元白诗派 元白诗派是指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因穆宗长庆年间白居易编有白氏 长庆集元真编有元氏长庆集 ,故又称为长庆体。 34.新乐府运动 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 “新乐府”是白居易相对于汉乐府提出的,其含义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这类诗歌的特点是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除了白居易以外,这一运动重要作家还有:元稹、张籍、王建等。白居易有新题乐府五十首 。 35。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唐代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