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理论整合的新思路――基于分工理论的多视角综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204376 上传时间:2017-09-0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6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理论整合的新思路――基于分工理论的多视角综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区域经济理论整合的新思路――基于分工理论的多视角综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区域经济理论整合的新思路――基于分工理论的多视角综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区域经济理论整合的新思路――基于分工理论的多视角综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区域经济理论整合的新思路――基于分工理论的多视角综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理论整合的新思路――基于分工理论的多视角综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理论整合的新思路――基于分工理论的多视角综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2 区域经济学 (人文社科版) 200907总第215期 本刊罔址川砌仉xuebaonet 63普及到最下层人民的那种普遍富裕情况的,是各行各业的产量由于分工而大增。”L21毫无疑问,分工理论是古典经济学最深刻的见解之一。在杨格和杨小凯等人的努力下,这一古典经济学传统得以发扬。杨格在其经典论文报酬递增与经济进步(1928)口1中借用了迂回生产这个概念,把分工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杨格认为分工取决于市场规模,而市场规模又取决于分工,经济的动态演进就蕴含在分工与市场规模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从而用分工自我繁殖的累积性变化过程使斯密定理所描述的市场规模与劳动分工的关系动态化,并进一步论证了市场规模与迂

2、回生产、产业间分工相互作用、自我演进的机制。杨小凯(2000)【41等人提出了一个以分工的内生演进为内核的新兴古典增长理论,这个理论深化了斯密、杨格等人关于分工的认识,指出:经济增长是分工内生演进导致报酬递增产生的结果,经济发展的各个侧面,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高度化及企业组织结构、产权制度的变迁等都是分工内生演进的必然结果。在这一视角下区域经济成长被看作区域分工演进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分工演进而诱发的一系列结果,如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制度结构的高级化体现了区域成长的实质。3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经济社会学视角马克斯韦伯、涂尔干、格兰诺维特等人在经济社会学领域的贡献为我

3、们讨论区域问题打开了另一扇窗。这个视角超越了经济学家的狭隘视界,从经济之外的“非经济因素”来探讨区域经济问题,揭示区域内社会与经济之间复杂而深刻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事实上,每个个人都不是原子式的孤立个人,个人决策不仅依赖于他人,也依赖于整个社会。这种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性,决定了人是被他人、是被社会塑型的。在经济活动中,个人不仅仅要在各个决策方案问进行成本一收益比较,也必须在社会、在他人的审视下,从社会(他人)为其设定的有限选择集中选择具有经济理性的行为。因此,由于个人经济行为中社会性约束因素的存在,区域经

4、济的研究也就不能只局限于经济层面。区域不仅是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也是承载着独特社会人文因素的空间单元。在经济社会学视角下,经济是嵌入于社会之中的,区域经济绩效不仅取决于经济本身,也取决于区域经济赖以运行的社会人文环境。目前,区域成长中的社会因素开始被人们所关注,比如从区域文化探讨区域发展差异的论述已经很多,但从社会网络、从社会资本的角度考察区域经济问题的文献还很少。4区域经济学的新古典经济学视角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新古典视角以哈维阿姆斯特朗、吉姆泰勒的区域经济学与区域政策为代表,体现了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宏观经济理论来阐释区域经济问题的尝试。其中,新古典的投入产业方法、凯恩斯就业和产出水平决定的理

5、论在该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这是一条研究区域问题的有益尝试,应该说,区域的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人力资源提升都是区域成长可以观测和计量的直接因素,在分工给定前提下,即在区域经济的短期分析中,这一视角能为区域经济的表现提供分析框架。但在区域经济长期动态分析中,新古典经济学视角却显得单薄而苍白,资本、技术和人力等因素与其说是区域成长的因素,不如说它们是区域成长的结果。另外,新古典视角也忽略了区域问题的特殊性,把区域经济学等同于国民经济学。二、区域分工演进区域经济社会变迁的主基调分工演进和专业化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过程,体现着区域经济成长的实质;它们同时也是一个社会过程,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区域经济赖以

6、存在和发展的社会人文环境,塑造着区域经济的不同色彩。如果我们以受精细胞的分裂过程来类比区域经济中的分工演进,区域也是一个由结构简单的细胞体经由不断的分工裂变逐步演变为结构复杂、功能完善的社会经济有机体。1区域分工演进的经济后果分工演迸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是深刻而多方面的。首先,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变迁是分工在时间维度上的展开。产业结构的演进表现为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新的技术和新的机器不断涌现,整个社会生产从原料投人到最终产品的产出过程中,生产环节不断增多、生产工序不断细化,迂回生产链条不断延长,工业规模不断增大,资本品生产的比重逐渐提高,同时交易的规模和范围也随64 区域经济学 (人文社科版)20

7、0907总第215期 本刊网址:Iololoxuebaonet 65 三、市场网络、科层网络与社会网络的互动区域经济的推动机制通常,经济学者把市场、科层组织看作资源配置的手段。经济体系正是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科层组织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推动下得以运行和成长。目前的研究中,很少有学者把社会网络也看作资源配置手段和经济驱动的力量,事实上,不论市场网络、科层网络还是社会网络,都是分工发展的产物。市场网络和社会网络是社会分工的两个侧面,市场网络是社会分工的经济后果,而社会网络则是社会分工的社会后果;科层组织则很显然是组织内部分工的产物。既然三者是分工现象的不同侧面,我们就没有理由将其割裂开来考虑。三者之

8、中,关于市场网络和科层网络(或科层组织)的分析,现有文献已经有相当成熟的讨论,这里仅就社会网络进行分析。社会网络的存在是一个分工社会的普遍特征,它可以理解为在市场网络之外和科层组织之外的个人或组织之间相互联系的网络,通过它,人们精神(情感)需求得以满足,通过它,经济活动也得以延伸(如中国人很多的生意是在酒桌上谈成的),还通过它,社会经济资源得以重新配置。社会网络是一个动态的体系,经历了从垂直网络结构(以家族和宗法制度为特征)向扁平网络结构逐步转化的过程,社会网络的扁平化使得个人或组织在网络节点上的地位逐步拉平,社会从威权控制向平民化转变,这既体现了经济市场化的要求,也体现了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

9、资本则是建立在社会网络之上,能够使得个人、企业和区域从中得益的无形资本。对于个人和企业而言,社会资本是指个人可以通过其社会网络的节点位置,从社会网络中提取和控制资本、信息、知识或其他资源,从而实现收益增值的能力。对于区域而言,区域社会资本是建立在社会网络基础上,利用紧密、发达、完善而规范的社会网络体系实现价值增值的能力,因此区域社会资本的积累体现在社会网络结构的扁平化、交往关系的规范化以及社会网络的紧密、发达和完善程度。更一般地,区域社会资本的积累为人们提供了规范理性的人际关系准则、共同的宗教信仰、伦理道德观、价值取向和文化认同(用以提供区域成长的精神动力),在提供个人经济激励、建立区域内紧密

10、完善的人际互信关系和降低交易成本方面,社会资本的积累无可取代。在区域经济的驱动机制中,社会网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区域资源配置和推动区域成长的重要手段。另外,社会网络的特征和社会资本类型的差异性也是构成经济活动区域根植性的重要原因。现实中,区域经济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它存在的基础是什么?是什么造就了经济区域间存在着明显的区际分异(在此,安虎森把区域经济看作“块状”而非新古典描述的“平滑”经济),这一问题关系区域经济学的学科命运。胡佛在其区域经济学导论中把区域经济存在的客观基础归结为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资源禀赋差异)、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意味着集聚经济或经济活动外部性)以及产品和服务的

11、不完全流动性(意味着转移成本或距离成本,包括运输成本、时间成本、信息成本和心理成本)。胡佛对经济活动区域根植性的理解是基于经济层面的考察。其实,由于经济在某种意义上是嵌入社会之中,所以经济活动也深深地植根于其所处区域的社会网络之中,并受到区域内积累的社会资本的支撑,在一个区域内有效的经济活动在其他异质区域可能效率低下。经济活动的空间转移不仅受到经济因素影响,也受到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的空间异质性的影响,所以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的空间异质性往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际分异标志。正因为如此,中东地区虽然在空间上与欧洲毗邻,但两地的区域经济却以迥然不同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正因为经济活动的这种区域根植性,

12、使得区域经济呈现多元化特征。四、区域经济理论体系整合的基本架构基于上述认识,“区域经济”不是能够通过单一侧面就能反映的经济范畴,我们不能用盲人摸象的态度来片面理解区域经济。只有通过古典经济学分工理论、新经济地理学、新古典经济学、经济社会学等多个视角的交叉融合,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够为区域经济研究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轮廓。下面,根据前面的分析,从逻辑框架和内容体系对整合后的区域经济理论基本架构进行尝试性的探讨。1区域经济理论的逻辑框架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逻辑上看,由于区域技术进步、知识积累、人口扩张、市场扩张等因素,促进区域分工不断演进,进而导致区域市场网络、科层网络和社会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13、随着市场机制、66 区域经济学 (人文社科兹L)200907总第215期科层组织(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的不断完善,随着社会网络的高级化和社会资本的不断累积,并通过市场网络、科层组织及社会网络间的相互替代、补充、及相互作用和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得以发展,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又将为区域分工演进提供技术、知识、人口和市场等条件,从而使得区域经济的发展呈现循环累积的自组织特征(见图1)。这一逻辑框架还存在一个缺陷,它把区域系统看成了一个孤立系统,没有考虑区际分工和区际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而,在实际处理中,可以将外部因素内化为促进区域分工演进的内部因素,从而简化开放系统条件下区域经济问题的分析。I;f

14、域rH场机制的形成和瓷普州翰网络发腱技术进步 孙 一知识积娥 J域L 科斌嘲络发胜 j I域政射组织f 丰|1 1分工卜1 馕形成10完糌l儿人ujr张 l演进I 作刖,H场扩张 社会网络;5乏艇 Jll蔓域社会朗络,t 1l的椭_(壁化取l钆J,、一 会资本祝j; 图1:基于分工演进的区域经济理论逻辑框架2区域经济理论整合的基本内容架构根据上面的讨论,区域经济理论主要包括五个部分。一是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部分。它由古典经济学分工理论、区位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经济社会学和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相关部分构成。二是区域经济的短期分析。它主要是运用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对区域经济的短期表现进行解释。三是区域

15、经济的长期分析。它是以分工演进的经济后果和社会后果来对区域经济的长期动态变化进行探讨,它既涉及到运用古典经济学分工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研究分工演进导致报酬递增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自组织,进而推动区域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区域经济差异的经济成因;也涉及到运用经济社会学研究分工演进导致社会网络高级化和社会资本积累的机制,进而理解区域经济成长的社会机制及区域经济差异的社会成因。四是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分析。这一部分可以通过将区际分工和区际联系内化为促进区域分工演进的条件来简化分析。最后一部分是区域经济政策分析。该部分自然应该是上述分析的逻辑演绎结果。图2:区域经济理论整合的基本内容架构总之,区

16、域经济学完全可以构建一个基于分工理论,并整合其他学科相关成果,在逻辑上一以贯之,内容上清晰完整的系统化分析框架。在勒施和艾萨德所处的时代,他们的想法可能由于过于超前而无法实现,但在社会科学进展迅速的当代社会,我们距离这一目标越来越近了。注释:斯密定理是斯密关于劳动分工与市场规模间关系的假说。其具体含义是,只有当对某一产品或者服务的需求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增长到一定程度时。专业化的生产者才能实际出现和存在。简言之。就是劳动分工受到市场规模限制。关于经济嵌入于社会的观点以及后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比较详细的介绍请参见:汪和建经济社会学一迈向新综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54l。或GRANOVETYER,MARK1985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91:481550。参考文献:1奥古斯特勒施经济空间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