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4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word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182123 上传时间:2017-09-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西城区2014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word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4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word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4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word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4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word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4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word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西城区2014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wor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2014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word(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西城区 2014 年高三二模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2. 请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3. 考试结束,请将试卷与答题纸一并交回。第一部分(共 40 分)一、 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15 分。(一)本题共 5 小题,共 11 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 1-5 题。人到中年,情感就多波折,乃有“哀乐中年”之说。所谓哀乐中年恐怕也没有多少乐可言吧。然则,何以解忧?曹操说:“惟有杜康。” 曹操的意思是说,唯有一醉可以忘忧。问题是酒醒之后又怎么办。其实就像曹操那样提得起放得下的枭雄,一手握着酒杯,仍然要叹“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也可见杜

2、康发明的特效药不怎么有效。范仲淹说:“ 甲 ”反而触动柔情,帮起倒忙来了。酒果真能解忧吗?忧与愁,都在心底,所以字典里都都归心部。酒落在胃里,只能烧起一片壮烈的幻觉,岂能到心?“ 乙 ”,还是李白讲得对,而李白是最有名最资深的酒徒。 就我而言,读诗,不失为解忧的好办法。就我而言,读诗,不失为解忧的好办法。不是默读,而是读出声来,甚至纵情朗诵。忧从中来,五言绝句不足以抗拒。气焰较多回肠捭阖,效力大些。最尽兴的,是狂吟起伏叠宕的古风,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或“人生千里与万里”,当然要神旺气足,不得嗫嚼吞吐,而每到慷慨激昂的高潮,真有一股豪情贯通今古,太过瘾了。不过,能否吟到惊动鬼神的程度,

3、还要看情绪是否 (饱满/满足),气力是否 (充沛/充分)。一个人独诵,最为忘我。拿来当众表演,反而不能淋漓尽致。也许因为那种高吟的声调是我最私己的解忧方式吧。(选自余光中作品,有改动)1.文中加点词语的书写或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回肠捭(bi)阖 B.起伏叠宕C.嗫(ni)嚼吞吐 D.慷慨激昂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A.饱满 充沛 B.满足 充沛C.饱满 充分 D.满足 充分3.下列诗句填入文中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甲: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B甲: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人生得意须尽欢,

4、莫使金樽空对月。C甲: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举杯消愁愁更愁D甲: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乙:举杯消愁愁更愁4.下列与文章相关的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曹操: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建安”是年号,曹诗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B.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石壕吏将进酒都是他古体诗中的经典之作。C.范仲淹:被送人,以其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为后世人所熟知。D.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其代表作有乡愁、散文听听那冷雨等。5.下列四个选项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2 分)A.人到中年 B.何以解忧 C.情贯古今 D.独吟高诵(二)本题共 2 小题,共 4 分

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 6-7 题。古代文人即有为商家写春联者,鼎鼎大名的明代才子唐伯虎便是其中一位。旧历年底,香港天地图书公司营业经理刘文良先生恭请我撰一春联,“要有天地读书 等字眼在内”在下就为他拟了一副力求通俗的对联: 每天读好书我的联作本甚平庸,平仄亦不规范,之所以敢拟,不过抛砖引玉罢了。6.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够得体的一项是(2 分)A.鼎鼎大名 B.恭请 C.在下 D.抛砖引玉7.下列为 “每天读好书”所对下联,最符合文中要求的一项是(2 分)A.天地称一统 B.囊括八方地 C.图书富百域 D.此地有良伴二、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2

6、题。赵鼎,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授之,通经史百家之书。高宗即位,除司勋郎官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命鼎鞫德。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指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五年,上还临安。制以鼎守左仆射知枢密院事、张浚守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鼎以政事先后及人才所当召用者,条而置之座右,次第奏行之。制以贵州防御使瑗为保庆军节度使,封建国公,于行宫门外建资善堂。鼎荐范冲为翊善、朱震为赞读,朝论谓二人极天下之选。建炎初,尝下诏以奸臣诬蔑宣仁保佑之功,命史院刊修,未及行,朱胜非为相,上谕之曰:“神宗、哲宗两朝

7、史事多失实,非所以传信后世,宜召范冲刊定。”会胜非去位,鼎以宰相监修二史,是非各得其正。上亲书“忠正德文”四字赐鼎。初,车驾还临安,内侍移竹栽入内,鼎见,责之曰:“艮岳花石之扰,皆出汝曹,今欲蹈前辙耶?”因奏其事,上改容谢之。有户部官进钱入宫者,鼎召至相府切责之。翌日,问上曰:“某人献钱耶?” 上曰:“朕求之也。 ”鼎奏:“某人不当献,陛下不当求。” 遂出其人与郡。始,浚荐秦桧可与共大事,鼎再相亦以为言。桧遂稍掌权柄。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去,有旨召鼎,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中丞詹大方诬其受贿,属潮守放编置人移吉阳军,鼎谢表曰:“白首何归

8、,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桧见之曰:“此老倔强犹昔。” 鼎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 遗言属其子乞归葬,遂不食而死,天下闻而悲之。明年,得旨归葬。孝宗即位,谥忠简,赠太傅,追封丰国公。论中兴贤相,以鼎为称首云。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会胜非去位 会:恰逢B浚初求去 去:前往C怅余生之无几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D天下闻而悲之 而:表顺承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A.母樊教之,通经史百家之书。他的母亲樊氏教育他,使之通晓经史百家之书。B此而不治,孰不可为?这样做如果都不予惩治,还有什么

9、不可以做的?C因奏其事,上该容谢之。于是上奏这件事,皇上听后也改变了脸色,并向他道歉。D桧见之曰:“ 此老倔强犹昔。”秦桧见了赵鼎后说:“这个老头还像以前那样倔强。”10.下列的理解和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A.赵鼎幼年丧父,却能勤奋学习,为南宋王朝尽心出力,最终成长为南宋一代名相。B.赵鼎促成朝廷任命瑗为保庆军节度使,进封建国公,并在行宫门外建设了资善堂。C.赵鼎和张浚一度得到高宗的信任,他们都曾经认为秦桧是可以与之共谋大事之人。D.赵鼎因揭发了秦桧的阳奉阴违而被秦桧迫害,为使家人免遭牵连,毅然绝食而死。11.请根据选文第 67 段内容,分析赵鼎的品格特点。(4 分)12.史书评价赵

10、鼎是南宋“ 中兴贤相之首 ”,你认为赵鼎最突出的治国才能使什么?请结合选文相关内容作简要阐释,并结合你的阅读积累,谈谈你对“贤相之才”的认识。(200 字左右)(12 分)第二部分(共 110 分)二、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3 分。13.用斜线( /)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 分)身 不 善 之 患 毋 患 人 莫 己 知 丹 青 在 山 民 知 而 取 之 美 珠 在 渊 民 知 而 取 之是 以 我 有 过 为 而 民 毋 过 命 民 之 观 也 察 矣 不 可 遁 逃 故 先 王 畏 民。(取材于管子.小称)14.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 4 道题)。(共 8 分)荀子在劝学一

11、文中以“锲而不舍,朽木不折; , ”之句劝诫求学者须坚持不懈,方有所成。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到人们各有自己的情趣取向:“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 , ”两句表达了自己与琵琶女处境相似,因而有同病相怜之感。菊花是中国古典式词中常见的意象,像李清照的声声慢中亦写到这个意象:“ , ,如今有谁堪摘?”陆游在书愤一诗中借“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之句表达了自己一生壮志难酬的感慨。15.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其后问题。(共 10 分)王昭君【唐】白居易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知宫里时。王昭君【清】刘献庭六奇已出陈平计,五饵曾闻贾谊

12、言。敢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蕃。有记载说,汉高祖时,陈平曾献美女图解白登之围。汉文帝时,贾谊曾建议用包括美人在内的五种诱饵来迷惑、控制匈奴单于。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白诗委婉地写出了身在胡地的昭君急切盼望回归汉朝的心情。B.白诗写汉皇一直想念着昭君并遣专使昭君容颜是否依旧。C.刘诗前两句表明陈平、贾谊都曾向汉朝统治者献过和亲之策。D.刘诗讽刺汉朝从汉初到昭君时期只会用和亲的策略求得苟安。E两首诗均表达了对王昭君的高度赞美并揭露了统治者的无情。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古人咏史,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意思是说,在叙事之外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

13、考的诗歌才是好诗歌。请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出己已” 的。(6 分)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8 题。北京的古塔东汉时期洛阳白马寺建造了中国最早的佛塔,而北京地区最早修建的佛塔,是隋朝幽州节制窦抗督建的悯忠寺的多宝木塔,不幸的是唐文宗太和八年(公元 834 年),木塔被火焚毁。北京的佛塔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是随着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不断发展而变化的,塔的形式和结构也随之在不断变化。中国自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建塔用的材料多为木材,塔的结构也多是木质结构。根据史料记载,北京最早的塔也为木塔,如法源寺就曾有一座隋朝的用来存放佛舍利的五层木塔。木质结构的塔虽然具有抗

14、震力强和便于登临远眺的特点,但防火功能差,一旦遭受火焚,便无法补救。用砖石作为建筑材料来建塔,是中国建塔史上的一大进步。由于砖石具有防火性好、不怕虫蛀等特点,从唐代以来使用砖石等建筑材料建筑的塔就越来越多了。北京唐代石塔的类型为密檐式和亭阁式两种。密檐式石塔由塔基、佛龛式塔檐和宝瓶式塔刹所组成。北京唐代密檐式石塔的塔基非常简单,只有两层相叠的四方形石板组成,并且很矮小,很不显眼。檐与檐之间的塔身距离很短,各层檐下都不开门窗,有的只开一个小孔。塔身为佛龛式,在龛门的两侧各雕刻一尊护法金刚力士像,在塔身外侧石壁上,镌刻着碑文题记,这是唐代石刻的一大特点。亭阁式的塔基和塔身比分与密檐式相同,塔顶部分

15、为歇山庑殿式,顶上分为四条垂脊,并雕刻瓦垄、勾头、滴水等构件。塔檐下雕刻仿椽头、角梁等。辽金两代类型比较丰富,不但有楼阁式、亭阁式、密檐式、花式塔,还有精幢式的石塔。在建筑材料上广泛使用砖、石、木等材料混合建造。唐代砖石结构的塔几乎都是四方形,到了辽代由四方形发展到了六角形、八角形。元代从尼泊尔引进一种覆钵式塔,还建造了造型独特的塔门。随着藏传佛教的流行,覆钵式塔开始成为元代的主流。覆钵式塔的塔身和塔基座上雕刻的装饰较少,主要有狮子、大象等。北京地区的藏传佛塔主要用砖材建造,也有一部分用琉璃材料,外表十分美观。大多数塔表面都涂饰白灰,成为白塔。明清两代在建塔的形式上,在砖石砌成的楼阁式的基础上,在塔身外面贴以琉璃砖,建造成新颖别致的楼阁式琉璃塔。 八大处是灵光寺的佛牙舍利塔,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北京建造的唯一一座佛塔。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北京修建的最早的佛塔是窦抗督建的悯忠寺的多宝木塔。B唐代密檐式佛塔的塔身的龛门两侧各雕一尊金刚力士像。C辽金石塔的类型有楼阁式、亭阁式、密檐式、花式四种。D元代佛塔建筑形式的主流是有藏传佛教风格的覆钵式。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北京佛塔形制的变化是随着统治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