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消费形势分析及2010走势判断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1759698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消费形势分析及2010走势判断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京市消费形势分析及2010走势判断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京市消费形势分析及2010走势判断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京市消费形势分析及2010走势判断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京市消费形势分析及2010走势判断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消费形势分析及2010走势判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消费形势分析及2010走势判断(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北京市消费形势分析及2010年走势判断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2009年我市经济进入调整期,多项指标增速大幅下滑,但消费需求继续保持良好态势。2010年我市消费周期性下调压力较大,但在国家“促消费、拉内需”的政策刺激下,预计2010年我市消费不会出现大幅下滑,总体呈现稳中有落的态势。 一、2009年北京市消费市场运行特点 (一)消费总量: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逐季攀升,名义增速低于去年同期,但实际增速创2000年以来同期最高值。2009年前三季度,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2.6%、13.7%、18.7%,呈逐季攀升态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5.1%,比去年同期降低

2、5.8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3%,实际增幅高于上年同期2个百分点,创2000年以来同期最高值。 (二)消费热点:住行尤其汽车消费大幅增加,家电消费也增势良好,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1-3季度,限额以上批零企业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3.3%,贡献率达58%,是拉动零售额增长的首要动力;我市现房销售面积是去年同期的1.68倍1,商品房月度平均价格年内涨幅超过40%,一改去年的“量价齐跌”格局,呈现“价涨量增”的火热态势;我市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家庭设备和交通通讯支出增速排名靠前,反映了家电消费增势良好,“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效应显著。 (三)消费布局:城市功能拓展区增速

3、最高,有别于近年来消费向城市发展新区转移的趋势。近年来,我市城市发展新区消费增速持续位居四个功能区增速之首,而今年1-3季度,城市功能拓展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6.6%,高于其他三个功能区,有别于近年来消费向城市发展新区转移的走势。城市发展新区同比增长14.6%,在四个功能区中排名第二;生态涵养区、核心区分别同比增长13.7%、11%。 新增人口较多是功能拓展区消费增速提高的主要原因。功能拓展区中的朝阳、海淀、丰台前三季度人口分别增加1565、1489、789人,居十八区县人口增长前三强,而一般来说,新增加人口,无论是自然增长还是机械增长,人均消费都普遍要高,这从各功能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和

4、消费性支出数据也可以看出,四个功能区中,城市功能拓展区尽管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7.5%)最低,但人均消费性支出在四个功能区中最高(10.1%)。 (四)消费方向:用类商品依然是拉动消费的主要力量,烧类商品增速最低。1-3季度,我市吃、穿、用、烧类商品分别同比上涨10.8%、14.1%、20.1%、-6.1%,受物价指数低位的影响,名义涨幅均远远低于去年同期,分别比去年同期降低10、4.9、2、21.3个百分点。其中,用类商品零售额增速最高,占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60%,是拉动我市消费品零售额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五)消费水平: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政府刺激消费政策共促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增

5、速快速上升。1-3季度,全市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水平均比去年有大幅度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6%,比去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4.7%,比去年同期提高8.3个百分点。收入的稳定增长为政府促消费政策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3季度,我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同比上涨8.9%,在今年价格指数低位运行的背景下,仍然创造了2007年6月以来的最大涨幅。其中,家庭设备、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和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速较高,也比去年同期提高不少,既反映了我市居民消费结构继续升级的态势,又反映了政府相关促消费政策效应显现;而八大类支出中医疗保健和食品支出与去年同期相比

6、有所降低,恩格尔系数(33.7%)比上年同期降低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上年同期提高7.6个百分点。其中,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支出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44.2、11、11.1个百分点,是推动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速上涨的主要因素。 (六)消费贡献:即便投资大幅上涨,消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仍然延续2006年以来高于投资的态势。今年以来,受国家4万亿投资政策影响,加上去年奥运期间投资受限基数较低影响,我市投资增速大幅上涨,1-3季度同比上涨54.4%,创出2001年以来历史新高。即便如此,1-3季度我市消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4.2%,仍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43%)。 二

7、、经济调整期消费增长好于预期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出台的“促消费、拉内需”政策发挥效用,是推动我市消费强劲增长的主要原因。这从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速(扣除价格)与GDP增速(不变价)之间的关系变化就能看出:二者基本呈现较为一致的走势(见图1),但以1998年为分界点,在1998年之前,消费增速波动幅度大于GDP波动幅度,尤其下降幅度大于GDP;在1998年之后,消费增速的波动幅度明显变小,而且下降幅度低于GDP,尤其在2008、2009两年,在GDP下滑的同时,消费实际增速却呈现攀升态势,对稳定GDP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消费增速呈现出这样的变化,需要分析1998年前后有什么不同:199

8、7年亚洲金融危机,我国经济受到影响,1998年国家为启动经济实施了扩大消费的积极政策,从而有效遏制了消费增速的下滑,2008、2009的情况和1998年类似,但由于经济连续数年的高速发展,与1998年相比,我市居民收入水平、消费结构、消费预期和消费环境大为改观,目前消费政策的刺激效应比1998年明显增大,这也解释了消费增速逆GDP呈现攀升态势的状况,也说明本次政府促消费政策效应明显。图1北京市1979年以来GDP和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走势图(%) (二)我市社会保障的日益完善、消费环境的不断优化以及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是消费快速增长的原动力。近年来我市出台多项政策从医疗、教育、交通、住房等方面减轻居

9、民的负担,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居民消费的部分后顾之忧2;另外,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相关薄弱地区商业设施建设,优化相关消费环境,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南城发展,陆续在南城建立一些批发市场、商业园区,推动了南城相关区县消费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丰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9.4%,居城八区增速之首。近几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2002-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1.4%,比1996-2001年平均增速提高4.3个百分点;2002-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2%,比1996-2001年平均增速提高2.6个百分点。收入水平连年增长,居民积累增加,是近几年促消费政策

10、效应显著的基础。 (三)消费内在增长的稳定性增强,波长延长导致本轮消费周期中扩张期历时4年后仍未见顶回落。1979年以来,根据“波峰-波峰”的周期划分理论,我市经历了三个完整的消费周期(见图1),平均长度分别为5年、6年、8年,目前正在经历的第四个周期已经持续了11年,消费周期波长延长,说明短期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减弱,消费短期波动频率减少,内在周期性增长规律增强。另外,由于消费的本身的棘轮效应,即居民的消费习惯一旦形成就具有不可逆性,而且很容易向上调整,不容易向下调整,从而使得在经济增速回落时消费增速仍然能保持稳定增长,这也是在本轮经济下滑期消费却快速增长的一个原因。 三、2010年我市消费品市

11、场运行环境及全年走势判断 尽管2009年我市消费增势良好,但2010年从影响消费各因素来看,如果政府没有出台有力措施的话,消费周期性向下调整压力较大。 (一)GDP和工业增速放缓引发的消费需求降温有可能在2010年显现。从图1可以看到,消费额增速和GDP增速基本保持方向一致,1998年在政策刺激下,消费增速逆经济下滑走势出现上涨,但随后1999年就出现回调,向GDP回归趋合;2008、2009年在政策刺激下,我市消费和GDP再度出现背离,但根据历史规律,消费实际增速向GDP走势回归趋合的动力很强,如果后续刺激政策没有跟上,消费向下调整的压力比较大,这符合经济内在运行规律,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

12、避免的调整。 (二)汽车和住房消费明年可持续性有待观察。目前我市消费主要以汽车、住房、家电通讯设备等消费带动为主。2010年,这些消费热点的消费可持续性都存在不确定性:从住房来说,受货币政策收紧以及价格快速上涨影响,可能又出现观望态势,而住房消费产业链较强,一旦消费量下降,将对建材、家电等行业带来直接影响;汽车消费对2009年消费快速增长中贡献很大,但相关优惠政策在明年效应将递减,加上用车环境不佳,油价上涨、交通拥堵、停车位难找使得明年的汽车消费能否维持近年的快速增长态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家电消费也存在政策效应递减、家电占有率较高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出现大幅增长。 (三)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

13、支撑点不足,将导致居民购买力下降。收入是消费的原动力,预计2010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股市走势不明朗,居民投资理财渠道偏少;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支撑点不足,居民未来收入预期不乐观。这些均对未来消费的增长产生抑制作用。 (四)政府消费支出可能受到扩大投资挤压。近年来政府消费比重逐年提高,2007年占到总消费的比重达到40%,2008年占比达到43.9%。2010年,鉴于未来“4万亿”固定资产投资对财政的压力,预计地方政府消费支出可能会受到一定挤压。 但是,2010年消费增长也存在有利条件:一是预计“扩消费、拉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出台,有利于稳定今后消费增长。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尽管正在复苏,

14、但基础并不牢固,预计未来政府将继续出台政策促进消费,将有利于稳定今后我市消费增长。二是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攀升,对明年消费走势增添了积极因素。今年以来,在各经济体持续不断出台政策刺激经济影响下,全球多数经济体消费者和商业信心指数普遍持续回升3,我国及我市消费者预期指数、消费者满意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今年以来也呈现持续攀升态势。三是医改新方案以及我市各项保障政策的不断完善,有助于减轻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提高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 综合来看,影响消费增长的因素有扬有抑,但更多的促进因素取决于政府宏观政策。预计2010年全年消费增长的形势谨慎乐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940亿元,同比增长12.7%

15、左右。 四、政策建议 近年来,政府出台的促消费政策更多的是一种短期的政策,而展望金融危机后期发展,经济增长动力将逐步由“投资和出口”向“消费需求”转换,要实现增长动力的平稳交接,光有短期消费政策是不够的,政府还要多考虑一些积极的中长期消费政策,培育可持续消费模式,切实转换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够保证我市经济中长期的稳健发展。 (一)中长期消费政策的构建 中长期消费政策需要在收入性消费、信贷性消费和预期性消费三个方面作出努力,除了投资、税收、补贴、货币、信贷、担保、劳动力视角下的中长期消费政策整合,还需选择以下新的着力点: 1、继续加大公共消费,撬动中长期消费政策。公共消费是政府为改善居民的生存条件

16、进行的支出,包括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出。通过加大公共消费,增加政府在社会福利上的财政投入,使得我市居民的持久收入和实际收入双增加,消费信心增强。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政府不应该替代市场的作用,尽可能地减少公共投资的“挤出效应”。 2.继续优化消费环境,保证消费安全的持续性、基本性,增强中长期消费政策效果。如果说加大公共消费可以使居民敢消费,那么增强消费安全则能使居民愿消费。为实现消费安全的持续性,就要求政府部门各负其责、杜绝分段管理与消费安全的脱节。大力整顿消费品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价格欺诈、非法广告等各种不法行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工作。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广泛深入地开展消费者权益宣传教育,积极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中介机构,加大消费纠纷处理力度。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