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资料汇编-专题十五_第四讲_探究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1758883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学资料汇编-专题十五_第四讲_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高中语文教学资料汇编-专题十五_第四讲_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高中语文教学资料汇编-专题十五_第四讲_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高中语文教学资料汇编-专题十五_第四讲_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高中语文教学资料汇编-专题十五_第四讲_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学资料汇编-专题十五_第四讲_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学资料汇编-专题十五_第四讲_探究(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五 散文阅读,第四讲 探究,考点三部曲,考点一,课堂四面清,考点二,专题全练通,散文和小说都属于文学类文本,考纲对探究题的要求都是一样的: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第一种能力点指的是探究文本自身,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包括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 第二种能力点指的是探究文本的人文背景,要求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第三种能力点指的是对文本的特有个性化解读,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

2、见解。挖掘文本丰富意蕴、探讨作者创作意图、个性化解读,散文探究的就是这三个方面的问题。(由于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往往与文章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融合考查,加之近年来单纯考查创作意图的情况很少,故此处重点讲解“挖掘文本丰富意蕴”“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的意蕴是指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是指读者从作品中领悟到的意义,即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散文表现出来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有民族心理的、人文精神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审美的意义。可以对作品意蕴进行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的发掘,具体:,(1)“从不同的角度发掘”,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视角对文本 做

3、多侧面的考查。具体说有作者角度(作者的思想观点、 生平经历、写作背景等,都可能对写作产生极大的影响, 从而影响作品主题的表现)、作品角度(对作品中的形象、 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的研究探讨,有助于更好地把握 作品主题)、读者角度(主要是读者的阅读感受)。 (2)“不同的层面发掘”,就是要求对文本作出深浅度不同 的认知解读,一般可从情感、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分析 发掘。,本考点就是要求善于选择审视角度,善于进行层面切割,实现多元化鉴赏和品读文学作品的目的。这一考点往往出现在阅读题目中的最后一题,以简答题或论述题形式呈现。 常见设问方式 (1)请结合文意,联系自己,谈谈你对(句、段)内涵 的理解。 (

4、2)请探究文本中的某一事物包含了哪几层深意。 (3)在作者心中有怎样的意义(价值、地位)?,荷塘月色是一篇有名的散文,体现了诸多美的因素,请探究“美”的丰富意蕴。 (一)唯美追求 荷塘月色一文描写的是作者逃避现实苦恼的一种方式,通过对艺术之美的追求,从现实中逃离,以达到忘我的境界,实现精神的自由和扩张,从文章中也可以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感受,,“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实际上是唯美主义者的追求。作者寻找心灵片刻的宁静,在平静和不平静之间找到了一个摆荡的平

5、衡点;积极的人生观在起作用,这就是紧紧地抓住“现在”,使现在过得充实而有意义。,(二)人格美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体现了作者的忧患意识与超越的人格美。它展示出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漂流、与时事共沉浮的理想人格美;从社会价值上看,它是富于正义感而又无能为力的知识分子从心底发出的反叛丑恶现实的一纸含蓄的宣言。 (三)意境美 诗般的意境美,也可说是作者想表露的情感美。,在作者笔下,荷叶清纯,荷花素丽,荷香清淡,月色如雾,月光如水,月影如乐而这一切,无不是作者那朴素无华的品格与赤子之心的象征,把真挚的情感悠悠地流淌在整篇文章之中,似是万物有情,又似是个中无我,让我们看见了一个较为真实的作者。人与周围的景物同被

6、笼罩在月色下,从而达到人景和谐、天地交融的意境。 以上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探究了荷塘月色“美”的意蕴。,典例 (2011湖南高考)阅读想飞p97回答下面的问题。 联系上下文,简析作者为什么说“是人没有不想飞的”,并结合现实,谈谈“想飞”的积极意义。(8分) (一)审读题目要仔细 抓住5个关键点: 联系上下文 为什么 想飞 结合现实 积极意义,(二)解题思路要清晰 第一问是回答“是人没有不想飞的”的原因,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第3段文中,主要表述“人们原来都是会飞的”,但“过了做孩子的日子就掉了飞的本领”,所以想飞; 第4段表述不会飞,失去了做人的“趣味”,所以更想飞; 第5段表述如果能飞上

7、天空才能“彻悟了飞行的意义”。 解答第二问,应立足于第一问,谈积极意义,如表达人不断追求、不断向上的愿望,不被物质的欲望束缚等。注意要结合文章及现实分析,切忌空谈。,(三)评分细则要明了 第一问3分,每一个原因1分;第二问5分,观点2分,结合现实分析3分。 (四)组织答案要规范 (1)在作者看来,人原来都是会飞的,但因各种缘故,多数人“过了做孩子的日子就掉了飞的本领”,而不能飞是件可怕的事;飞上天空,就能将世界“看一个明白”,彻悟做人的意义和价值。 (2)可以从做人要志存高远、不懈追求等角度谈积极意义。(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考生甲,考生乙,(2009江苏高考)阅读上善若水回

8、答下面的问题。 请探究都江堰蕴涵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6分),(09江苏卷) 上善若水 张笑天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1.总领下文,2.简介若水之“上善”。,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

9、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而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3. 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安。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

10、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人很累,鱼也很累。,4.都江堰建造方法原始,然而好处多多:不污染环境,不危及生态;顺合自然,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5.都江堰功能多样,功效持久,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

11、而为一。 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好在都江堰有。,6.由都江堰引发感慨,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

12、同辉。,7-9 以对现状的担忧反衬都江堰的重大意义,并表达对历代护堰官员无私付出造福百姓的精神的赞扬。,临别的晚上。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关味的河鲜,窗外是涛鸣的和弦,真是一种久违的幸福。,10.总结全文,再次表达内心的敬意。,梳理思路,1.总领下文 2.简介若水之“上善”。 3. 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4.都江堰建造方法原始,然而好处多多:不污染环境,不危及生态;顺合自然 5.都江堰功能多样,功效持久 6.由都江堰引发感慨 7-9 以对现状的担忧反衬都江堰的重大意义,并表达对历代护堰官员无私付出造福百姓的精神的赞扬。 10.总结全文,再次表达内心的敬意。,请探究都江堰蕴涵了“上善若水”

13、的哪几层深意。(6分),解析:本题考查探究作品丰富意蕴的能力。本题要探究“都江堰蕴涵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其实考查的是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探究。 探索文本的主题要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角度切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比如本题,一是可以从都江堰本身来考虑,都江堰巧妙地利用自然条件,让水完全自动地为民兴利造福,不需要耗费资源,且数千年如此,确实是无可争辩的上等之善;二是可以从历代贤者来思考,他们修筑和维护了都江堰,没有他们,也就不会巧妙地开发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他们实在可以称为“上善之人”;三是意在启示告诫人们,要向古圣先贤学习,做人要做上善之人

14、,做事要做上善之事。,参考答案: 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 (2分) 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2分) 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2分),答案参考: 都江堰(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是上善的; 李冰及其后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修筑和维护都江堰,尽心为民,)是上善的; (都江堰所孕育的文化贴近自然,滋润人心,是上善的。) 也暗含了作者的期望: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多角度多层次答题: (都江堰+建堰的人+孕育的文化+作者情感态度),一、思维趋向 1善于选择审视角度 同样的一篇文章,不同领域的读者所获

15、得的认识和启发是不同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彼此的审视角度不同。对一篇散文,可以从社会、政治、教育、个体人格成长与形成等角度来发掘其深层的意蕴。这就需要学会根据文本本身的内容多方位的联系,选择那些与文本关联较紧密的方面,作为考察视点。,我们确定审视角度的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可以假设自己具有多重身份,然后分别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对文本进行审视,这样就比较容易实现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发掘。如上面“考点一”典例想飞一文,可以从追求、理想、愿望、寻找翅膀等不同角度审视。 2善于进行层面切割 一般说来,对一个文本我们可以对它作字面上的解读,这是浅层面的。可以联系自己的个人生活经历和体验进行解读,这就可以获得

16、一些具有个性化的理解,相对来说这就深了一层。,可以联系文本产生的时代对文本进行解读考查,看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这还不够,我们还可以联系现实的生活实际,对文本进行考查,看它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把文本里呈现出来的人或事抽象化、符号化,这样就可能获得具有更宽广的普遍适用的一般性意义。 二、答题原则 1紧扣文本,尊重文本 探究题不是随心所欲的探究,而是立足文本的探究,所以需要:,尊重文本所提供的全部材料,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必须立足文本的全部材料,特别是材料中的关键内容; 尊重客观现实和普遍的认知规律,文章往往是对现实生活的浓缩,它表现的也往往是普遍的认知规律。,2答案简明而规范 考试时间不允许考生信马由缰,长篇大论(有明确字数要求的除外),所以答题时需要三言两语点到要害。在组织语言作答时应考虑到答案的规范性,一般宜用“总分总”式回答,或分条作答。要注意叙(对文章内容的复述或引用)、析(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等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