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师资格考试与应对(贵阳)-李艳荣

第***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64MB
约83页
文档ID:71714528
教师资格考试与应对(贵阳)-李艳荣_第1页
1/83

主要内容,一、改革历程,1,第一阶段:初步确立期(1986年—1994年),,《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9月1日):第九条首次对幼儿教师的从业资格进行了限定,提出“幼儿园园长、教师应当具有幼儿师范学校( 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 毕业程度或者经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合格 《教师法》( 1993 年) :“国家实施教师资格制度”2,第二阶段:过渡和试点时期(1995 年—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 年) 《教师资格条例》( 1995 年): 第四章明确规定: 教师资格考试试卷的编制、考务工作和考试成绩证明的发放,属于幼儿园资格考试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3,第三阶段:全面实施时期(2000年-2011年上半年),,2000年9月23日,随着教育部《〈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的颁布,我国教师资格证制度全面启动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对幼儿园教师资格条件、资格认定、资格证书管理做出了规定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采取“省考”方式:各地区自行组织考试形式,各省自己命题,没有统一考试要求,考试时间各地也不统一4,第四阶段:改革阶段(2011年下半年开始至今),,2011年下半年,浙江、湖北两省的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打破原有各省自行组织的模式,由“省考”改为“国考”:国家统一考试标准、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

2012年上半年,试点工作扩大到河北、上海、广西、海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实行“国考”已是大势所趋 2013年8月,出台《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规定试点工作启动后师范生和非师范生都要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才能申请教师资格《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 第三十条 对考生违规行为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认定和处理 《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 第七条 申请首次注册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与任教岗位相应的教师资格,二、改革缘起,(一)国家要求,国家意志,教育质量提高的前提是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而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就需要必要的制度保障,建立新型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成为保证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教师准入制度的实施,是健全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 教师职业准入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好教师的“入口”关,将不符合教师资格条件的人挡在门外,鼓励各行各业有专长并符合教师条件的人进入教师队伍,能有效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国际趋势,(1) 明确规定幼儿教师最低学历要求 美国、英国、日本、丹麦、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在内的多个国家均将幼儿教师任教的最低学历层次确定为大学本科。

二)国际趋势,(2)对不同级别幼儿教师提出层级化学历要求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将幼儿教育从业人员由低到高划分为 6 个等级,其相应的学历要求也有不同,如第 5 级别幼儿教师的学历要求是“已取得符合美国幼儿教育协会要求的硕士学位”,而第 6 级别幼儿教师的学历要求则是“已取得符合美国幼儿教育协会要求的哲学博士或教育博士学位” 日本同样有类似规定,幼儿教师如想取得专修资格则必须具备硕士学位我国香港地区 2009 年制定并发布的 《学前教育新举措》 中也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学历提出进一步要求,规定从 2009/2010 学年起,所有新任园长须持有幼儿教育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力 巴西在其教育基本法 《1996 年巴西教育指导方针和基础法》 中明确规定:从本法公布后一年起,实施国家教育十年规划到教育十年规划完成时,只有受过高等教育者或经过在职培训的人员才可任教二)国际趋势,(二)国际趋势,(2) 强调幼儿教师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 美国 1981 年 《提前开始法》 中对“提前开始”教师的任教要求除学位要求之外,即是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要求 日本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规程》 《教育职员许可法》 《儿童福利法施行规则》 等法规中也对从事幼儿教育与保育工作人员的实际技能与综合素质要求作出相应规定。

德国文教部长会议于2000 年通过 《关于幼儿教师培训和考试的框架协议》,并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作出详细规定,且在各联邦州具有普遍约束力二)国际趋势,(1) 幼儿教师资格证照取得日趋严格化 以日本、我国台湾地区等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对幼儿教师资格证照取得的要求日趋严格化,并出台相关法律及政策予以明确规定和保障 二战后的日本打破了原来由师范学校培养教师的封闭型教师培养体制,建立了由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培养的开放式培养体制,专门制定并颁布了《教育职员资格证书法》,对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所需修习课程、获得学分和相关认定考试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二)国际趋势,(2) 全国范围内统一幼教资格认证的基本要求 尽管美国各州的教师资格制度不尽相同,但近年来也正在努力通过制定相关法律与政策,建立和完善包括幼儿教师在内的教师资格制度,并努力形成州与州之间教师资格互认师范专业弱化,,,,,,师范生源质量低层化,,,,,,教师行业吸引力降低,(三)现实困境,三、改革特点,(一)新政改革的价值取向,考试对象:社会考生+师范学校在校生(2012年及以后入学) “专业学习经历不等同于专业发展潜质”,(二)改革特点,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每3年举行一次的“国际学生评量计划”中芬兰闻名世界,陈之华在《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一书中谈到了芬兰的师范教育:“她们认为整个芬兰所需要的教育系的学生,足以被训练与教导成为芬兰未来三四十年的老师。

她们所需要的不是只会念书、考试,却不问世事、不知与人相处的乖学生或成绩好的学生,而是有思想、有能力、有见解、有自信、有互动力、有包容力,而且还必须是可以再塑造的孩子……在目前,芬兰教育体系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先要找到真正具有‘好老师’特质的学生芬兰的师范教育关注的不是学生原有的学习经历或者学习成绩,更加关注的是学生是否具备可以“再塑造”成未来“好老师”的专业发展潜质芬兰的师范教育,《浙江2012简章》明确指出,“国考”的目的是“通过实施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考查申请人是否具备教师职业认知、基本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潜质;进而严把入口关,择优选拔乐教、适教人员取得教师资格” 教师的职业道德、心理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以及教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虽然和教师的学习经历有一定关系,但和个体的素质及潜能相关度更大相比于专业学习经历,教师的专业发展潜能更能衡量一个人是否具备成为教师的基本素质,更能预测一个人是否能够胜任并坚持在教师岗位《浙江省2012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简章》,改革前,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只考“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两门基础理论课程,不关注申请者的整体知识结构。

改革之后,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科目则统一为“综合素质”和“保教知识与能力”,兼顾了申请者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两方面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是将原来的“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两个科目合并成了“保教知识与能力”一个科目,同时增加了考查考生综合专业知识、通识性知识、能力的“综合素质”科目笔试内容,改革之后,教师资格证考试既关注申请者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又关注申请者基本素养的高低,而其中最为关注的当属通识性知识的掌握情况 通识性知识不仅是申请者自身的素养,更是成为幼儿榜样的基础改革之前,“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两门课程的考试以机械记忆的内容为主,每道题目都要根据指定教材的思路去回答,而且因为命题是题库组卷,考生要对教材非常熟悉才可,这样的试题更多考查的是考生的理解记忆能力 改革后,“国考”不设指定教材,不会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而要“强化能力考核”,即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国考”考查的应用能力包括: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材料分析题等;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写作题、面试中的结构化问题和答辩等;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比如活动设计题、面试中的备课试讲;采用机考之后,考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文字录入能力等。

四、考试内容,考试内容,笔试内容,考试试题列举,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型示例.doc,2014年试题,2014年上半年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doc 2014年上半年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doc,面试,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面试.doc 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流程.docx,五、考试应对,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存在问题,,1.综合素质未受重视,,2.课程设置不够全面,,3.知识与能力脱节,,4.教育技能较弱,,5.实践能力尚需培养,,考试应对:五个要点--课证结合,,,1,强化专业精神,高校必须认识到新教师资格考试实施的必要性和强制性,将思想统一到培养优秀幼教工作者这一最终目的中来,明确课程改革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依据新教师资格考试的价值取向,对学前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做到课证融合,切实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统一思想认识,淘汰部分不适合教师职业要求的师范生进入教师队伍,吸收部分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非师范毕业生加入教师队伍,择优选拔乐教、适教者给予教师资格,这对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和素质大有好处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专业理念与师德,幼儿为本,强化专业精神,幼儿教师资格考试,职业理念 法律法规 道德规范,2,重构课程体系,考试内容主要分为四大模块,对策,加大岗位核心课程比重 首先,分析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科目“保教知识与能力”。

按照教育部考试说明,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幼儿园环境创设、学前教育评价四部分为课程设置中缺失的部分在传统教学中,这四部分一直被安排在“学前教育学”中开展和讲授,但新的考试要求以及《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指出要切实提升幼儿教师的班级管理、环境创设、课程评价的实践能力,所以在课程改革中应开设“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读”“幼儿园环境创设”“学前教育评价”课程,加强幼儿教师岗位核心能力课程的比重 游戏课程也多列入选修课程1)重构课程体系,加大综合素质等通识课程模块比重,以往的教学很多学生并不重视职业理念、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的学习,学校往往也是将其整合到其他课程中而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明确提到师德教育、幼儿园教育法律法规、入职教育的讲授与考核,因此须将与之有关的课程放到专业必修的地位 此外还有文化素养及教师基本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写作能力,因此必须加强学生阅读与写作、艺术鉴赏及幼儿园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能力,也须强化和加大课程教学力度整合课程或教学内容,如将《中外学前教育史》与《教育史》相整合,将《学前教育科研方法》与《教育论文写作》合并为一门课程。

扩展不全面的课程内容,增加培养幼儿教师需要,却没有涉及的课程内容如教育评价、游戏教学、环境创设、班级管理等 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与学习,将不同课程之间相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和总结,使理论知识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④增开相关课程,如家园合作内容较多放在《学前教育学》课程里面,有的即使有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也是选修课程2.分解考试内容:制定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将考证内容分解到各门课程的教学中3.改革或重编教材本套书以考试大纲内容模块为线索,以章节为结构框架,每一章节都包括知识结构图、学习目的、内容要点、真题再现、习题精炼五个部分,中间穿插“知识拓展”等内容,将幼儿教师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贯穿全书《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知识结构图,学习目标-内容要点,知识拓展,真题再现,习题精炼,编写特点,根据国考既兼顾了考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对考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的特点,我们在每一章或节的开头,根据考试大纲目标和内容要点,设计了知识结构图,描绘了该章节知识体系的关系和层级,突出专业知识的整体性和全面性,以完善考生的整体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图有利于在校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