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部公共关系研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1640121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42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外部公共关系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校外部公共关系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校外部公共关系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校外部公共关系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校外部公共关系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外部公共关系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外部公共关系研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外部公共关系研究,高校外部公共关系研究,高校外部公共关系研究,基于A校个案,指导老师:笪佐领研究员 答辩人:程翠英,陈述内容,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结论与展望,研究背景和意义,1、高校公共关系产生背景 公共关系 高校公共关系 2、高校外部公共关系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有利于更好地解释和说明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丰富高等教育管理理论。,(2)实践意义:有益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提高高校市场竞争力。,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动态 (1)公共关系:先后经历了以伯内斯的“投公众所好”思想,卡特里普和森特的“双向对称”模式,杰夫金斯的“公共关系工

2、作六部曲”,马斯顿的“R-A-C-E公式”,格罗尼和亨特的“公共关系职能模式”,系列“公共关系管理模式”和“公共关系计划”等理论 ,形成了系统化的公共关系学科理论 。,(2)学校公共关系:埃里克霍尔等著的教育公共关系 ,唐纳德R格莱叶所著的学校与社区关系。 2、国内研究动态 (1)20世纪90年代有学者开始关注。较早:1990年由陈孝彬主编的教育管理学,之后的8部专著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990年到1998年,盛绍宽94年所著的学校公共关系学 ;第二时期,1998年到2000年,欧阳林的学校公共关系新论、赵守仁的学校公共关系管理、陈大昌和冯大鸣合著的学校公共关系研究;刘健儿的教育公共关

3、系和张,连生的学校形象论;第三时期,2000到2007年, 2005年张东娇的公众、事务、形象学校公共关系导论和2007年宋维红的学校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第一版)。,核心概念界定,1、公共关系 (1)含义:源自于英文Public Relations,简称为PR,也可以译作“公众关系”,英文中有多种指代,最常见的包括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实务、公共关系观念四种。,(2)本质:代表性说法,传播说 、关系说 、管理说 。 本文“公共关系”指代的含义 首先,它是一种管理科学和管理艺术,其初级目标是获得公众对组织的理解、信任、支持,树立组织良好的公众形象,最终目的是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其

4、次,它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行为,是组织经过精心策划、借助一定的方式和载体和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行为; 再次,它的行为主体是组织,客体是和组织利益相关的内外公众,不是私人交往活动。,2、高校公共关系 高校公共关系是高校为赢得公众对自身办学的认可支持,有目的有意识地采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主动与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活动, 高校区别于其他组织公共关系的特殊性:非赢利性、机构松散性、教育性、主客体互换性。,3、高校外部公共关系 高校外部公共关系是指高校为赢得外部公众对学校的了解和支持,有意识地采取一定的方法和策略,主动与外部公众交往的一种活动。 高校外部公共关系活动不同于学校的其他管理活动,它有许多自

5、己固有的特征:战略性 、主动性、利益协调、尊重事实。,研究思路与方法,1、研究目标 本文主要从高校自身角度出发,在借鉴国内外学者,选取对研究相对薄弱的高校外部公共关系问题展开个案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旨在通过研究,描述A校外部公共关系目前的真实情况;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力求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2、论文框架 第一章是绪论。该部分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意义,对国内外的研究动态进行综合和评述,界定文中涉及到的主要概念,说明本文的框架结构和研究方法,指出文章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是A校外部公共关系现状。这部分是A校外部公共关系现状的客观描述部分。笔者将首先简单阐明A校的基本情况,然后分别就A校

6、外部公共关系的主体、客体、渠道、过程进行详细描述。,第三章是A校外部公共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这是文章的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部分,该部分将主要论述A校外部公共关系的误区以及其工作主体、工作客体、工作方法、运作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 第四章是A校外部公共关系的对策与建议。该部分是文章的解决问题部分,笔者将就第三章提出的问题,尝试提出一些针对A校外部公共关系的改进建议。,3、研究方法 (1)文献法 主要是对以往关于高校公共关系的研究进行回顾、整理、探讨和评价。文献除搜集了国内外关于公共关系、学校公共关系、高等教育的图书、期刊、报纸、文件外,还专门查阅了A大学十一五事业发

7、展规划、A大学事业发展战略规划、2006年A大学新闻报道专集,浏览了该校的“本科评估教学网”、“学科建设211工程网”“校友通讯网”等。,(2)问卷法 编制“A校外部公共关系调查问卷”。本研究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该校外部公关工作承担机构、从业人员认识、目标公众、沟通方法、运作程序五个维度。问卷对20位从业人员进行预测,预测结束后修改问卷,形成正式文卷。 最终笔者共发放高校外部公共关系55份,回收50份,其中调查对象包括了校级主要领导、专职部门工作人员、一般行政部门工作人员、院级领导、普通教师等多个层次。问卷的施测方式:主要采取笔者本人作为主试对从业人员当面施测。,(3)访谈法 笔者对A大学涉及到

8、外部公关工作的校、院两个层次的主要领导、专职部门的主要工作人员逐一进行了走访,共走访30人(包含在问卷调查的55个人内)对问卷调查资料有所补充。,4、创新之处 从以往研究文献来看,我国很少有学者专门针对高校外部公共关系问题进行研究,即使有所涉及,也仅限于高校公共关系一般理论的描述和对外部公众关系的处理。为此,鉴于现有实践研究成果尚显不足的情况,本文特以A校外部公共关系如何运作作为切入点,通过个案分析的方法,对A校外部公共关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解析。,结论与展望,1、本文结论 (1)高校外部公共关系工作是现代社会的必然产物。 (2)A校在外部公共关系运作过程中存在现实困境。 (3)A校外部公共关系工作脱离当前困境的建议。 2、本文不足 (1)访谈和调查样本比较局限。 (2)尚未对校、院两个层面进行分类研究。 (3)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 (4)对运作过程探讨不够深入。,谢谢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