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制度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1597164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制度(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制度,本章围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这个主题,阐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分析各种公有制经济成分和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地位和作用。并阐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和特点,强调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各种关系。,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本节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必然性和具体途径进行说明,为分析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做准备。,一、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必然

2、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取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但是,这种取代过程,并不能随生产力的发展而自发地实现。,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必然性:,2、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殊性:,当时中国的条件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中国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的基本原理和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走了一条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特殊道路。,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的国有经济; 当时,共没收官僚资本主义企业2858家。 2、赎买民族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 对民族资本的政策:在和

3、平赎买的原则下,实行利用、限制和改造。 3、改造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建立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的国情出发,而我国最大的国情就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它发展的初级阶段上。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为什么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经历一个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哪些经济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什么?这就是这一节要分析的基本问题。,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必然性:,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它发展的 初级阶段,

4、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 不能超越这个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必然性:,第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前提所决定的; 第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还不够强大。 第三,我国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的社会经济制度,也有一个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长期发展过程。,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特征:,1、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商品经济不发达; 2、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上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发展; 3、从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看,还存在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4、就经济体制而言,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三、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和社会 主义的本质,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时的讲话:“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本节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必然性,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人与人之间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简称所有制结构,指的是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所处

6、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1、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简要资料,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状况需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是:,党的十六大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

7、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积极发展非公 有制经济,1、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是指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既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A、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归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同社会化大生产密切联系,公有化程度比较高。 由于我国现阶段的全民所有制经济的生产资料由国家代表人民所有,采取国家所有制,所以又称国有经济。,B、社会

8、主义集体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它是劳动群众根据自愿互利原则组织起来的,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合作经济组织。一般来说,是与较低的生产社会化程度相适应的公有制形式。,(2)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客观必然性:,首先,公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其次,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再次,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3)公有制

9、经济主体地位的认识:,第一,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第二,国有经济的优势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 第三,国有经济的发展能够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具体地说,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主要体现在:,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就全国而言的。,(4)探索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所有制和所有制实现形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或资产归谁所有;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一定所有制经济所采取的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两者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就是指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所采取的资本组织形式或经营方式。,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是指生产资料的不同所有者通过投资入股的方

10、式,把分散的资本等生产要素集中起来进行联合经营的一种企业财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股份合作制:兼股份制和合作制的特点为一体,实现了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的有机结合。是中国特色的企业新型组织形式。,另外,还有承包制、租赁制、托管制等。,2、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过程,根本对立,有限制的发展,必要的、有益的补充,重要组成部分,(1)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原因:,首先,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

11、; 其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2)非公有制经济形式:,A、个体经济: 是指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在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一种小私有经济形式。 个体经济以自己劳动为基础,劳动者同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直接结合,劳动产品归其私人占有和支配。,B、私营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谋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一种私有经济形式。 具有双重的性质: 一方面,当前中国存在的资本主义经济; 另一方面,受公有制经济的影响和制约。,C、外资经济:,中外合资企业:是指中外双方依照中国法律规定,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按照投资比例共同分取利润的企

12、业。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指中外合作双方在平等互利条件下,按合理规定的方式和比例分取收益的企业。 外商独资企业:是指外国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经我国政府批准,在我国境内租赁土地,独自投资、独自管理、自负盈亏的企业。,(3)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活跃市场,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求; 对于扩大就业,解决城乡的待业人员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 对于缓解资金不足,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 通过竞争,促进公有制经济提高管理水平。,第四节 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学习本节,就是要明确和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按劳分配和按生产

13、要素分配相结合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正确认识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一、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1、按劳分配: 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2、客观必然性:,第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前提;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第三,在社会主义阶段,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重大差别,劳动仍是谋生的手段,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二、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 特点,第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主体,而不是社会唯一的分配原则; 第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还不可能在全社会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第三,按劳分配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去实现; 第四,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要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三、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 多种分配方式:,1、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构; 第二,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实行多种实现形式和经营方式,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 第三,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2、按劳分配

15、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个体劳动者收入;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社会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资产和资金分配收入;按资本分配得到的收入;福利性收入;经营房地产的收入等等。,四、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第一,要尊重劳动和保护劳动; 第二,更好地理顺分配关系; 第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第四,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思 考 题,1、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什么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 3、为什么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