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的问题、反思与对策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1587969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的问题、反思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新课程的问题、反思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新课程的问题、反思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新课程的问题、反思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新课程的问题、反思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的问题、反思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的问题、反思与对策(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延边大学 师范学院 崔雪梅,第八章 新课程的问题、反思与对策,新课程改革的成效 课程改革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反思 深化新课程、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对策,一、新课程改革的成效,(三)基础教育实现六大突破,(一)教师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二)学生出现了新变化,(一)教师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新的变化,“一切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的观念已经在教师的实际行为中得到体现。 大多数教师认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点,并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教师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提高的过程。 教师的角色:,(一)教师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二)学生出现了新变化,1、交流让学生分享快乐

2、和共享资源; 2、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3、学科的融合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魅力和综合式的学习; 4、创新设计让学生体现积极向上的精神; 5、合作探究给学生带来成功的愉悦; 6、新型的作业和考试让学生体现自我。,1、课程走向学习化课程 教授化课程,即以教师的传授为主的课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接受的过程。,(三)基础教育实现六大突破,学习化课程是以学生的学习为本的新课程,更多地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甚至可以参与课程的研制,其本身就是课程设计的主体。,(三)基础教育实现六大突破,2、课程赋权上的突破 (1)学校可以自主开发课程资源。 三级课程管理,赋予了地方及学校更大的自主

3、权。学校可以自主开发和利用家庭、社区、学校以及国家和地方的课程资源,尤其是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更多地利用网络课程资源。,(三)基础教育实现六大突破,(2)学校可以自主研制学校课程的实施方案,可以开发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 (3)学校课程的自主度达到历史新高。在我国高中阶段,按学分计算,有的学校达到29/144=20.1%,还有的达到51/144=35.4%。,(4)增加选修课,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来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高中实行学分制,有利于学生完成学业,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学习,确定自己的学习道路,节省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6)新的班级管理制

4、。注重的是给学生提供学习、发展的空间,给予学生自主权和民主权,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成长。 (7)实行新的选课指导制。 (8)学校自主认定学生毕业资格(特别是高中)。,3、建立课程的立体结构 (1)“三级”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2)“三类”课程: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三)基础教育实现六大突破,(3)“三制”课程:指必修课、选修课与师生自主开发的课程。 (4)“三层”课程:这里的“层”是指学习课程内容的不同层面,由上到下可分为学习领域、科目和单元。,4、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时代性:课程内容要与文化发展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与社会

5、发展同步。 基础性:课程内容要体现学科知识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 选择性: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发展性,有创造的空间。,(三)基础教育实现六大突破,5、课程实施中的新教学方式 (l)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三)基础教育实现六大突破,(2)教授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从传统的学习方式向现代的学习方式转变。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的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2)教授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现代学习方式具有以下特征:主动性、独

6、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主动性基于传统教学方式的被动性,表现为我要学,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表现为我能学;,(2)教授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独特性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化而言的,它同时意味着差异性; 体验性是强调体验,强调由个体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2)教授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问题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做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另一方面是通过学习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3)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现代学习方式表现最为突出 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常用的现代学习方式。,6、课程

7、评价的转向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其宗旨是服务于学生。 过程性评价、质性评价更得到教师和学生的钟爱,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得到了发展。,(三)基础教育实现六大突破,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的及时评价。这种评价采用以过程性的观察为主的质性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考查,以了解动态过程的效果,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节,使计划、方案不断完善,顺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质性评价通常记录了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品或者思想等描述性的内容,更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如,以成长记录的方式进行评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新课程评价立足于学生,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

8、地位。,同时积极开展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相评价,在全面评价学生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才是评价的主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的认识问题 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地区教育行政、教研、学校教师介入不到位,把新课改看做一次常规性教育教学改革。,二、课程改革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反思,本次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课程改革,并且新课程实施带来的结果也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还包括其他结果。 在此情况下,有人对新课改能否顺利实施以及实施的效果产生了怀疑。,(二)教学观念的转变问题 新的教学观念尚未形成,课堂教学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教为本位、以本为本的现象。教师在教学

9、过程中渗透着比较严重的支配学生、控制课堂教学的欲望和潜意识。,二、课程改革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反思,(三)学习方式转变的问题 学习方式的改革出现一些偏差,出现了把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绝对化或形式化的倾向。 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流于形式的现象。,二、课程改革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反思,(四)评价改革不够完善 师生和家长有一定程度的担心,无法把握评价标准,往往在潜意识中还是不自觉地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二、课程改革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反思,(五)教师的课程意识不够牢固 课程意识包括教师对课程的本质、结构、功能、目标、内容、学习活动方式与评价,特定课程的性质

10、与价值以及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等方面的基本看法、核心理念。,二、课程改革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反思,(六)新课程教材问题 在教材编写方面,如果不能保证编写人员素质、能力、专业水准,尤其是他们的教育理论素养、对教师现实的了解程度、对新课程的解读水平,教材的多样化往往会演变为多本化,重复建设,浪费资源。,二、课程改革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反思,(七)课程实施中“落差”的产生与调控 美国学者古德莱德(Goodlad)根据课程决策的层次把课程分为五类: 理想课程(ideal curriculum),是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应开设的课程。,二、课程改革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反思,正式课程(fo

11、rmal curriculum),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课程计划和教材的课程。 理解课程(perceived curriculum)或称领悟的课程,是指任课教师领会的课程,教师对正式课程会有多种解释方式,教师对课程实际是什么或应该是什么的领会与正式课程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运作课程(operational curriculum)或称实施的课程,是指实际实施的课程。观察和研究表明,教师领悟的课程和他们实际实施的课程之间会有一定的差异。 经验课程(experienced curriculum),是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它是由学生从实施的课程中获得的东西和对这些东西的看法构成的。,以上分类反映了课程

12、从设计到实施存在着“落差”的现象。那么,“落差”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是什么?这是课程设计者、实施者和管理者不能不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去思考新课改课程实施中出现的“落差”问题: 第一,“ 落差”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控制落差、减少课改实验中的失误,就成为课程实施中的关键问题。 第二,“落差”留给广大教师一定的课改自主权和自我发展空间。,(八)对课程实施中形式与内容关系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强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大力倡导开展活动性的、合作的、探究式的学习,这为课程实施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可能性。 然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二、课程改

13、革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反思,一是片面理解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义与作用,把自主变成自流,如有的课堂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课堂乱哄哄的。学生有了活动,但缺乏真正的体验;,二是在摒弃了“满堂灌”的做法之后,换成了“满堂问”,试图通过此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教师的问题缺乏启发性,缺乏思考价值;,三是不少教师在运用“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的时候,没有正确处理好课程内容的需要、教学任务与学生学习的需要、学习目标的实现和学习内容的特点,出现了形式主义的倾向,割裂了学习内容与学习形式之间的联系。,对策之一:整体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学习,深入理解新课改的实质与价值

14、 学习课程改革、理解课程改革的内容和实质、明确其存在、实施的价值,是顺利进行课程改革的先决条件。只有明确了目标,认清了事实,才能够保证新课改的顺利实施。,三、深化新课程、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对策,在人格观上,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学生观上,由“教育客体”变为“学习主体”; 在教育中心观上, 由“教师中心”变为“学生中心”; 在教学观上,由“教会知识”变为“教会学习”等等。,对策之一:整体的对策与建议 2、抓住契机,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校本研究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以个体学习为前提、合作交流为平台、行动研究为途径、课堂教学为基点、行为反思为抓手、专业成长为目的的现代教育研究

15、方式。,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 一是各级教研人员要转变教育观念,按实施新课程的要求,为推进中小学教学改革服务。 二是要充分发挥提前进入新课程实验校的引路和辐射作用,组织“开放周”、“培训周”、“送课下乡”等活动,带动实验工作。 三是立足本校,博采众长,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对策之一:整体的对策与建议 3、转变校长角色,承担起领导课改的重大使命 新课程背景下校长具有如下角色: (1)课程实施的领导者与组织者; (2)学校文化的变革者; (3)课程资源的提供者; (4)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指导者; (5)改革创新的支持者、合作者。,对策之一:整体的对策与建议 4、校本培

16、训: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平台 (1)通过校本培训内化为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2)校本培训立足于本校,缓解了工学矛盾,尤其对农村经济困难的广大教师。 (3)通过校本培训做到因校制宜,以校为本,将潜在的教育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教育生产力。 (4)实施校本培训,促使校长对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同步定向,有利于本校教师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从而使继续教育内化为教师素质。,(5)校本培训是学校建设学习化社会,教师建立终身学习理念的重要形式和环节。 (6)校本培训能使校长增加继续教育工作的责任感。 (7)校本培训有利于培植中坚力量。 (8)校本培训创建良好的教师文化氛围,培养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9)校本培训促进了教师合作意识、能力的增强。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各种外部支持。 (10)校本培训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和技能的发展。校本培训以教师所在地的学校为主体,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紧密结合,避免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对策之一:整体的对策与建议 4、校本培训: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平台 在校本培训中,校长担任五种角色: (1)校长是先进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