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课件第十三章 光13.7全反射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1533378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物理课件第十三章 光13.7全反射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课件第十三章 光13.7全反射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课件第十三章 光13.7全反射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课件第十三章 光13.7全反射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课件第十三章 光13.7全反射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物理课件第十三章 光13.7全反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物理课件第十三章 光13.7全反射(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7全反射,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什么是光密介质;2.理解光的全反射;3.理解临界角的概念,能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4.知道光导纤维及其应用. 二、能力目标 1.会定性画出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或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的光路图. 2.会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并画出相应的光路图. 3.会用全反射解释相关的现象. 4.会计算各种介质的临界角.,三、德育目标 1.体会本节实验中“让入射光正对半圆形玻璃砖中心从曲面入射”是在设计实验时设计者为突出主要矛盾而控制实验条件达到略去次要矛盾的高明做法;2.通过对蜃景现象的学习再次明确一切迷信或神话只不过是在人们未能

2、明了科学真相时才托付于自然力的一种做法. 教学重点:全反射条件,临界角概念及应用. 教学难点:临界角概念、临界条件时的光路图及解题.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观察、猜想、印证、归纳的方法得出全反射现象的发生条件、临界角概念等,对阅读材料“蜃景”补充了录像资料或CAI课件,使其有更生动的感性认识. 教学用具:光学演示仪(由激光发生器、带量角度的竖直面板、半圆形玻璃砖等组合),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同,我们把折射率较小的介质称为光疏介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称为光密介质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是相对的,全反射,介质 1,空气,介质2,介质1相对介质2是光疏介质,介质1与介质2相对空气都是光密介质,2,3,n

3、,n2,既然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可以预料,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就会增大到90,折射角2 为90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反射光线越来越强,折射光线越来越弱,当折射角增大到90时,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折射角2 为90时,发生全反射现象,1,3,光密介质,N,N,A,O,C,光疏介质,在研究全反射现象中,刚好发生全反射的,即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叫做临界角临界角用C 表示,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如果入射角等于或

4、大于临界角,就发生全反射现象,1 临界角,发生全反射现象,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用符号C 表示光从折射率为n的某种介质射到空气(或真空)时的临界角C 就是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根据折射定律可得:,因而 :,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 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光导纤维, 全反射现象是自然界里常见的现象,我们常听到的“光纤通信”就是利用了全反射的原理,为了说明光导纤维对光的传导作用,我们做下面的实验,光导纤维是非常细的特制玻璃丝,直径只有几微米到几百微米之间,由内芯与外套两层组成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大,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把光导纤维聚集成

5、束,使其两端纤维排列的相对位置相同,图像就可以从一段传到另一端了,光导纤维,光导纤维的用途很大,医学上将其制成内窥镜,用来检查人体内脏的内部,内窥镜的结构,光导纤维在医学上的应用,光导纤维的用途很大,通过它可以实现光纤通信,光纤,光纤通信的主要优点是容量大、衰减小、抗干扰性强虽然光纤通信的发展历史只有20多年的,但是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全反射棱镜,1、光线由AB面垂直入射,在AC面发生全反射,垂直由BC面出射,横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棱镜叫全反射棱镜,2、光线由AC面垂直入射,在AB、 BC面发生两次全反射,垂直由AC面出射,变化90 ,变化180 ,全反射棱镜,在光学仪器里,常用全反射棱镜来代替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望远镜为了提高倍数,镜筒要很长,通过使用全反射棱镜能够缩短镜筒的长度,全反射棱镜,一般的平面镜都是在玻璃的后面镀银,我们在以前讨论平面镜成像都只考虑这个银面的反射,实际上由于平面镜玻璃的前表面对光线的反射,形成多个虚像,其中第一次被玻璃前表面反射而形成的虚像S是最明亮的,平面镜玻璃的前表面,平面镜玻璃的后表面,全反射棱镜,对于精密的光学仪器,如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等,就需要用全反射棱镜代替平面镜,以消除多余的像 当然,如果在玻璃的前表面镀银,就不会产生多个像,但是前表面镀银,银面容易脱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