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中考历史复习方案课件:第20课时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改革与演变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1533070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中考历史复习方案课件:第20课时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改革与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4届中考历史复习方案课件:第20课时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改革与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4届中考历史复习方案课件:第20课时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改革与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4届中考历史复习方案课件:第20课时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改革与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4届中考历史复习方案课件:第20课时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改革与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中考历史复习方案课件:第20课时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改革与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中考历史复习方案课件:第20课时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改革与演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0课时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 索、改革与演变,第20课时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改革与演变,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考 点 聚 焦,考点1 十月革命,1二月革命(1917年3月) (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深重 的灾难,也激化了国内复杂而尖锐的社会矛盾。 (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 权并存局面,即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人士兵代 表苏维埃。 (3)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原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依然进行罪恶的帝国主义战争。 (2)结果:建立了工农临时政府 人民委员会(列宁为主席)。,第20课时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改

2、革与演变,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3意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十月革命是帝国主义时代第一次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具有广泛而深远的世界意义,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考点2 战时共产主义,1背景:苏俄政府为粉碎国内地主、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发动的反苏维埃政权的战争而采取的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经济政策。 2主要内容:宣布全国为统一的军营,采取余粮收集制,将整个国家生活转上战争轨道。这些非常措施统称为“战时共产主义”。,第20课时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改革与演变,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乏

3、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它使苏维埃俄国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和财力,从而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为粉碎协约国的武装进攻,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考点3 新经济政策及斯大林时期建设道路的探索,1新经济政策(1921年) (1)原因: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尽快恢复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 (2)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作用: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建设热情,到1925年,国民经济恢复到1913年的水平。,第20课时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改革与演变,考

4、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2斯大林时期建设道路的探索 (1)工业方面: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2)农业方面:从1929年中开始,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如疾风骤雨般开展起来。 (3)民主法制方面:苏联在1936年通过了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形成,即斯大林模式。,考点4 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年),1背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暴露,阻碍社会发展。 2结果: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失败。,第20课时社会主义道

5、路的探索、 改革与演变,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考点5 苏联解体,1起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概况: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各加盟共和国分离倾向加强;“八一九”事件后,分裂进一步加快;1991年苏联解体。 3影响:美苏两极格局结束。,考点6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1匈牙利改革 (1)背景:匈牙利事件。 (2)措施:对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局部改革和调整。 (3)结果:取得一定成就,80 年代又出现困难。 (4)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来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第20课时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改革与演变,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2东欧剧变 (1

6、)原因:经济困难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苏联放松对东欧的控制。 (2)时间、实质:1989年、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3)概况: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两德合并。,第20课时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改革与演变,针 对 演 练,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扶一把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1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 ) A推行农奴制改革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形成斯大林模式,第20课时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改革与演变,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送一程 1.有学者将国际共产主义运

7、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 2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 D形成了过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D,B,第20课时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改革与演变,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3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

8、了。”据此判断,他评说的是( ) A列宁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邓小平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D,第20课时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改革与演变,重 难 解 读,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1俄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异同 (1)性质:二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2)领导阶级和革命力量:两次革命都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主要参加阶级还有农民。 (3)革命目标:二月革命目标是推翻沙皇封建专制统治,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十月革命的目标就是要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向社会主义迈进。 (4)革命结果:二月革命推翻了封建性的

9、沙皇专制政权,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府。,第20课时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改革与演变,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2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斯大林模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适应了当时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落后的基本国情。在国民经济恢复和工业化初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经济发展没有后劲;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国家从农民身上索取过多,使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这些都对苏联以后的社会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10、,第20课时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改革与演变,应 用 示 例,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苏两国都进行了改革,然而改革的结果却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大声疾呼要对国家进行根本性变革和改造,1986年苏共二十七大通过了经济改革纲领,会后又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法令。由于经济改革阻力太大,成效低下,戈尔巴乔夫又仓促转向政治体制改革。1990年3月,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实行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政治多元化”和“公开化”的口号下,无政府主义状态在全国迅速蔓延,罢工浪潮此起彼伏,反对党纷纷成立,民族分离、国家分裂势力迅速

11、抬头。,第20课时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改革与演变,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苏联改革的结果怎样? (2)导致苏联改革出现上述结果的客观历史因素是_。 A“八一九”事件 B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急于求成的激进改革措施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3)对比材料一、材料二,分析中国的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第20课时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改革与演变,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