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学科知识:现代汉语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150732 上传时间:2017-09-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学科知识:现代汉语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学科知识:现代汉语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学科知识:现代汉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学科知识:现代汉语(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文章来源:中公黑龙江教师考试网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学科知识:2.1 现代汉语现代汉语相关的基本概念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有广狭两义。广义的现代汉语既包括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又包括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则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古代汉语:古代(五四运动以前)汉族人民群众使用的语言,有广狭两义。广义的古代汉语是指“五四”以前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狭义的古代汉语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沿用模仿这种书面语写作所使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语言。音节: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

2、。变调:连读音节中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普通话的变调主要有上声的变调和“一”“不”的变调。变调是言语中的自然音变现象,并不影响语义。造字法:汉字的构造方式。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语素可以组合成合成词,有的可单独成词。义项: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基本词汇:是指全民族使用得最多,生活中最必需,意义最明确,为一般人所共同理解的词。是词汇中最主要的、最稳定的部分。一般词汇:词汇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主要有新词语、方言词汇、古语词、行业语汇、外来语汇等。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可以构成短语和句子,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词类:从词的语法角度进行的分类。分为实词和虚词。辞格

3、:也称为“修辞方式”、“修辞方法”。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采用的有明显特点的修辞方式。六书:是前代学者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归纳而得出的造字方法。以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归纳的“六书”为代表,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创造汉字。许慎称之为“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许慎称之为“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是由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让人们看了可以体会出其意义的造字法。许慎称之为“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形声: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造字,

4、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许慎称之为“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隶变:是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是汉字由古体(古文字)演变为今体(今文字)的一次质的飞跃。古今字:是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记录同一个词或词的某一义项,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不同,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异体字: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构形有异的字。假借字:不给某些字造专门的书写符号,而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这样的字就是假借字。繁简字: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所谓繁体字和简体字,是就同一个字构形时所使用的构件或笔画的多少相对而言的。构件或笔画多的是繁体

5、字,构件或笔画少的是简体字。通假字: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本字:指的是确为这个词所造的字,也就是确实根据这个词的词义造的字。借字:古代文献中,常常有不写本字而用一个同音的字来代替的现象,这个同音字称作借字。后起本字:汉字演变中,职能分化,古字表假借义,今字表本义,今字称为后起本字。词的本义:是文献大量产生阶段所能考证出来的最早词义。引申义:词义从本义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向相关的方面延伸而产生的一系列新义。假借义:是文字的同音借用造成的一些与本义无联系的意义。语法:反映语素、词、词组、句子等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的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以语言结构为概括对象。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练习题: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 角瓜田卜 B. 手丁象末C. 山月贝夫 D. 禾矛女林【答案】 A【名师点评】角、瓜、田、卜、手、丁、象、山、月、贝、禾、矛、女为象形字;末为指事字;夫、林为会意字。因此本题选 A。更多黑龙江教师招聘备考资料敬请关注中公黑龙江教师考试网: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