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方案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71481195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方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方案作者:刘彪 选用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 教学目的:、 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通过感知、理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正确认识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教学重点、难点:、鉴赏“梦游”的意境。、体会文中奇特的想象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作品。对比法,与作者其它诗歌比较,便于进一步了解李白。讨论法。、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当人们遭遇挫折,面对打击的时候,乐观的人往往会以“天

2、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诗句自我安慰,调整心态。请问这是谁的诗句?(李白)顺势引入“力士脱靴”典故,以此介绍诗人李白。他是一个思想富有个性、诗歌风格突出的杰出诗人,他极大地发展了浪漫主义。今天,让我们随“诗仙”李白一起入梦,去畅游天姥山的奇绝美景。(展示天姥山图片) 二、解题: 1、提示:写作背景2、诗题中的“梦游”二字,点明了所写内容是虚幻的,暗示了本诗运用的是一种想象手法。“吟”,表明了本诗是一首“歌行体”的形式,即一种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的形式自由的长短句,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属于“七言古诗”。“留别”则表明了写作动机,然而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留别诗,

3、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体味吧。(设下悬念,激发兴趣。) 三、研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体会意境。 1、用录音机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听出节奏,听出感情基调。(结合课后练习一的诵读提示) 2、读课文,找诗中精彩的诗句。 展开讨论,可统一认识:(精彩之处在于对梦游经历的描绘。) (二)、鉴赏“梦游”的意境。 1、“梦游”中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什么特点? 讨论并明确: 镜湖飘忽月光照临 绿水荡漾清猿啼鸣 景物云梯直上天鸡晨鸣特点:神奇 熊咆龙吟电闪雷鸣 楼台耀金仙人出游 2、思考:诗人如何能创设如此神奇美景,构思上有什么独特之处? 讨论明确: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借助梦游的形式来展示一个个奇景,

4、塑造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使诗文具有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此外,还大量运用了衬托(如用瀛洲,天台来衬托天姥山),比喻(如“身登青云梯”),夸张(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比(如将仙境与人事比、理想与现实比)等手法,使幻想的景物活灵活现。 3、这样的“梦游”是一种美的享受,但梦不同于现实,梦往往是现实的曲折反映。诗人会在梦中向往神仙世界,极有可能是因为现实生活在无法找寻如此佳境。我们是否可以作这样的设想:他描绘的神仙世界越是美丽,就越发衬托了现实世界的丑恶,诗人一心想遨游仙境,正是表现了对现实世界的憎恶,不愿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诗中有所流露吗?请找出相关的诗句。 明确:“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

5、我不得开心颜!” 赏析:这铿锵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是本诗的主题所在。因而,历来评家都认为这两句是全诗的“诗眼”。自此,诗作境界全出,诗人写作的目的不只是与朋友赠别,更主要的是表达自己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 (三)、齐读诗歌,进一步体味诗歌的意境。 四、比较鉴赏 欣赏李白的其他留别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加以比较。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提示:此诗旨在叙惜别之情。而梦诗是借“留别”来表示自己不事权贵的思想。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 2、赏析李白的将进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