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农业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1479863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4.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发展与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经济发展与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经济发展与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经济发展与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经济发展与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发展与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发展与农业(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经济发展与农业,青岛,第一节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的地位和作用,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农业是国民经济其它部门赖以独立的基础。 2、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普遍起作用的客观规律。 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长期起作用的经济规律。,二、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四大贡献,1、产品贡献 2、要素贡献 3、市场贡献 4、外汇贡献,表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资料:中国统计年鉴历年,7,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下降,表 几个亚洲国家的农业产值占GDP比重的比较,资料:中国统计年鉴2000,世界经济统计等; 注:各国

2、均为1999年的数据。,表3:我国农业就业人口的比例,资料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10,11,农产品出口额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在一国的国民经济中,无论是从就业人口,还是从生产总值来看,农业所占的份额在国民收入较高的国家显得较低,而在国民收入较低的国家显得较高。随着人均所得水准的提高,农业部门的比重有相对缩小的倾向。农业劳动者的比例及绝对数也会大幅度下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下降规律:,思考并讨论:,农业不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正确看待农业份额下降规律:,相对比重下降,绝对数量增长,水平提高 原因:农产品需求收入弹性小于;工业原料对农业原料的替代。,GDP中农业部门的比例变化,GDP中农业部门

3、的比例的变化 =农业生产的增长率 GDP的增长率 =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收入的变化率 ( GDP的增长率) GDP的增长率 =(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1) GDP的增长率 从上式中可以得出,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小,及GDP的增长率越高, GDP中农业部门的比例会急速地下降。,用农业所占份额衡量农业所起的作用是不科学的: 首先,农业所占份额仅表明农业产量的货币价值在总货币价值中的比重,而农产品具有较非农产品更重要的社会价值。 其次,用农业所占的份额衡量农业的作用容易使人忽视农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或先行地位。 再次,农业并不是一个不断衰落的部门,尽管其份额在不断下降,农业部门剩余产品量在不断

4、增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三、农业的新贡献,1、生态贡献: 农业是人类最大、最经济的生态产品生产部门,它具有水土保持、补充地下水、维持生物多样性、缓解气候变化、防治荒漠化、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控制洪水、提供人文景观、避免城市拥挤等功能。 2、政治贡献:农民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和政治力量(国内外皆如此) 速水佑次郎:任何国家农业政策的目标无非两个:一个是“如何廉价提供农产品”,另一个则是“如何防止农民收入减少”。发达国家的农业保护所花的费用其实不过是为避免社会不安或政治不稳定而必须付出的一种代价。 3、安全贡献:粮食安全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武器。,(1)粮食安全

5、: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在经济上有能力并且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卫生、安全和营养的食品,从而达到积极和健康生活对食品的需要及偏好。 (2)四个构成要素:充足的供给;供给的稳定性;粮食的可获得性;食物卫生安全、质量和偏好。 (3)三种途径:依靠自己生产(自给自足);依赖进口;两者结合 (4)农业的粮食安全功能不仅表现为提供粮食产品,而且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保证一定的自给率,减少过度依赖进口的担忧(日本的大米自给率在94%以上);对粮食短缺和购买力不足的国家而言更具有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确保粮食安全的功能。,4、农业的新贡献实际上是强调了农业的多功能性 (1)农业的多功能性:农业除了具有提供食物和纤维等

6、多种商品的功能外,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非商品产出功能。这些功能所产生的有形和无形结果的价值无法通过市场交易和产品价格来体现。 (2)一般认为,农业所具有的非商品产出功能可以分为如下5个方面:环境功能、社会功能(为农村居民提供就业和谋生手段)、粮食安全功能、经济功能(保障劳动力就业、经济缓冲等)、文化功能(形成和保持农村独特文化和历史的功能),20世纪90年代初,农业多功能性(multi-functionality of agriculture)这一概念开始出现在联合国的重要文献中。在世界农业发达国家,例如欧盟各国及日、韩等国都是农业多功能性理论的倡导者,也是发展实践的探索者。

7、这些国家特别重视农业的多种功能,主张加强对其研究,在实践中,他们的普遍做法是:在乡村甚至全社会范围内激发对土地保护的热情,以保证农产品供给;在财政资金缺乏的情况下,确保对农业的经费供给;给予农业公共或私人的支持、国际资助和公平的国际贸易政策;发展和应用适宜的农业科学技术和本土知识;将健康和环境成本纳入农业收益的总体评估;为小农场的机械化提供支持;制订适应拓展农业功能的国家政策。,例如:日本政府结合国内各地的食品需求、土壤结构和农业生态特点,对农作物种植区域进行合理规划,使农场兼具生产、生态、生活三大功能;韩国政府强化农业的农产品供给功能,强调保护本国农业,同时又注重农业的文化功能,强调继承和保

8、护本国悠久的农耕传统和田园文化;欧盟各国相对更关注食品安全和国民健康,重点解决粮食产量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则更加强调农业的农产品供给功能,确保粮食安全,同时又重视农业在就业和社会福利方面的功能。我国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阅读文献:,1、尹成杰.农业多功能性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国农村经济.2007(7) 2、傅晨.辩证认识农业的基础地位.经济学家.1998(5) 3、徐自铎.农业基础论新析.中国农村观察.1995(1) 4、钟展锦.农业基础地

9、位的再认识.中国农村观察.1995(2) 5、徐临祥.“农业基础论”剖析.社会科学战线.1996(5) 6、黄守宏.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基础地位.经济研究.1994(1) 7、梁世夫.农业多功能性理论与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改进.调研世界.2008(4),第二节 两部门中的农业,一、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结构特征 1.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 在发展中国家,农业占了很大的比重。的确,大量的农业产出是为了农业人口自己的消费,并未计入统计数据之中,所以农业的比率可能比公布的数值更高一些。世界银行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对于45个最穷的国家(称为低收入国家),农业产出的平均比率接近30%。请记住,最穷的4

10、5个国家中包括印度和中国,因此它们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很大。中等收入国家(最穷的45个国家以上的63个国家,包括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的数据则有一些粗略,但这个比率平均约为20%。但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农业在经济活动所占的份额于以上情况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它们约为1-7%。,更令人惊讶的是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对前面所提到的那一类低收入国家,在1993年有平均72%的人生活在农村;而对于中等收入国家,该比重平均为60%。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发达国家有接近80%的劳动力已经城市化了。相对大量非城市人口的分类是因为存在“通勤效应”:有一部分人口尽管从事着非农业活动,但他们仍然生活在农村地区。尽管相似的效应在发

11、展中国家并不是不存在,但比例可能还是非常小的。 在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是人们的主要活动。,表4 城市与农村的经济比较(1978-1998) 单位:元,倍,资料: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2城市正式部门与非正式部门 发展中国家的非农部分地区,人们往往是在工业企业从事生产或管理工作,或者在服务业部门,比如零售、贸易和旅游等部门工作,一旦我们将经济进行细分就会说明一些问题,在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城市经济活动,这一点是相当明显的(虽然如何划分他们的界限未必同样明确),一些企业在广为接受的规则和政府实施的管制之下运作,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些企业的工人属于一个工会,在企业和工人之间的集体

12、谈判也并非罕见,企业被要求支付最小工资,而且必须遵守一套的安全标准、工人补偿标准以及养老金计划。这些企业可能交税,并享受廉价的基础设施服务,比如得到政府补贴的电力供应等等,虽然这些规则和管理在不同的国家表现的形式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这些企业一般而言会遵守上述规则和管制,并因此能够从政府那里得到经济方面的支持。,可以将上述企业视为经济中的正式部门,他们与发达国家所进行的经济活动有相似之处。由于这些部门的建立方式使建立和维持必要的记录成为可能,所以正式部门的企业往往是相对可见的实体:它们可以发行股票,支付红利,也可以对他们进行审计,他们可以得到破产法的保护,也可以得到获得隐含或直接的保险

13、。当然,进入正式部门往往需要较高的成本。也许至少要达到一个最小的经济规模,才能使支付建立这个企业的成本收回:经营可能需要执照,还必须要有纳税记录,必须为雇员建立退休金计划,等等。,与此相反,城市非正式部门是多种组织(往往是小规模企业)的松散集合,其中的企业一般会逃避管制,也无法获得各种公共服务的特权。非正式部门已颁布遵守最小工资发,不遵守建立退休计划或失业补偿的规定。他们不纳税,也不从政府那里得到支持。严格说来,这些企业的存在并不合法,他们往往处于边缘地位,政府也容易忽视他们。要知道,很难让一个卖花生的街头小贩纳税,这部分是因为很难知道他到底挣了多少钱。对于其他街头小贩、擦皮鞋的青少年、家庭佣

14、人、职业乞丐、小茶店老板、人力车夫,等等也是如此。,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劳动力的相当一部分可以被归为这个类别。在这个行业中谋生的初始成本很低,企业一般很小,往往不用纳税或叫营业执照费(当然有时可能行点贿)。,二、两种基本的资源流动,在城市和农村的许多互动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农业对于非农产业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农业为工业输送劳动力,并供给食物使非农劳动力得以生存。这是两种从农业流出的两种基本资源,也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转换的核心环节。 农业与非农业也存在其他的联系,工业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等农业投入要素。像拖拉机、水泵、化肥等等。由于农村部门的人口较多,农业往往是工业产品的主要需求来源,使得进

15、口工业生产投入成为可能。虽然这些联系也很重要,但从农业向工业的劳动力和食物流动仍然是发展过程中的两个基本方面。,刘易斯(Lewis, 1954)根据上面提到的两种基本的资源流动,分析了经济发展问题。刘易斯的方法是把经济发展看成是由“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的转换,他虽然超越了从农业向工业转换的问题,但实际上也是以此为基础的。刘易斯模型的起点是二元经济思想。 从本质上讲,二元经济包含两个部门,这两个部门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描述:每一种描述方式都有它自己的优势,但每一种方式都可能带有问题。我们把这两个部门称作为“农业”和“工业”。但是,我们认识到这些标号都有它的局限性,在讨论特定的问题时可能需要改变

16、,并要求进行更精确的描述。比如说,在某些情况下,把非正式部门看作是传统部门可能是有用的。,三、二元经济与两部门中的农业 (一)刘易斯模型中的农业,刘易斯提出了一个分析经济发展的框架,这个框架将劳动从传统向现代部门的流动置于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在这个框架下,传统部门(劳动集约型)是劳动力的供给者,现代部门是劳动力的吸收者。基本假设是劳动力几乎无限供给或者说劳动供给具有无限弹性,而资本的约束使得现代部门不能将所有的劳动力马上吸收。 刘易斯模型的主要思想是经济发展中传统部门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可以在没有成本或只有很少成本的情况下从传统部门转移出来。,劳动力供给的“无限弹性”是指在劳动力仅能维持自生存的制度工资水平下,劳动力的供给总是超过对劳动力的需求。 在刘易斯看来,经济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扩张的现代部门吸收农业中剩余劳动力的过程。 刘易斯模式存在的缺陷:1、在刘易斯的二元模型中,经济发展等同于工业化过程;2、现代工业扩张完全能够吸收农业的剩余劳动力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日益严重的失业现象;3、关于在农业在存在边际生产力为零劳动力的假设受到许多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