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美苏争霸》教学设计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71478516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美苏争霸》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美苏争霸》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美苏争霸》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美苏争霸》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美苏争霸》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美苏争霸》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美苏争霸》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二历史下册第四章第四节美苏争霸教案 新城中学 李泉秀(一)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学习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并掌握了一些历史学习方法,但对二战后世界格局以及对一些社会政治、经济等问题认识肤浅,缺乏深入的思考。若创设情境,适当引导,并能与现实相联系,应会起到较好效果。(二)设计理念:由于本节内容对比性较强,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利用与学习相关的材料、图片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层层设问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阅读课本、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三)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或掌握赫鲁晓夫的对外基本战略;理解50年代中期

2、至8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的特征及表现;熟悉50年代至80年代美苏对华关系。【知识与能力】 (1)识记:从整体把握美苏双方在争霸的三个阶段的基本态势,逐步掌握综合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2)理解:阅读理解和分析有关的文字,图表资料,提高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以案说法、问题探究;情境再现;查阅资料探究问题历史比较。【情感态度价值观】 (1)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和演变是两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外交战略以及国际环境是密切联系的。(2)通美苏争霸过,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四)教学准备教师活动:1、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学生活动:熟悉课本知识,了解美苏争霸的基本情况。(五)

3、课时一课时(六)教学重点重点: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和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基本态势(七)教学难点难点:在六七十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苏双方对外战略的调整(八)教学过程导入: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重大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生:(回忆并作答)师:(回顾前一节课内容引导归纳)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杜鲁门主义 政治 经互会马歇尔计划美 经济 苏华约北约 军事二战以后,美苏两国的实力空前加强,出现了一种以美苏两极为主要矛盾的相对稳定的新的国际关系结构。这就说明:决定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各国实力的对比是否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实力所决定的。随着

4、美苏两国实力的此削彼长,从50年代后期起,逐渐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美苏争霸。(板书课题)一、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师: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1953年9月,赫鲁晓夫就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出示投影:“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赫鲁晓夫师:这段材料表明了赫鲁晓夫什么战略意图?生: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 目标。师:那么,赫鲁晓夫依据什么认为苏联可以同美国“平起平坐”呢?生:(思考并回答)师:到赫鲁晓夫执政中

5、期,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缩短了同美国的差距。有一组统计数字提供给大家:首先在经济方面,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占美国的31,到1960年上升到58,10年内缩小了27个百分点。其次在军事方面。50年代初苏联的军事编制达到550万人以上,而美国在1947年到1950年间,只维持140万人左右的规模。第三,在核力量方面,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从而结束了美国的核垄断地位。同时,从世界范围来看,国际关系力量对比也发生了变化,社会主义阵营已经形成,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阵营,使美国称霸世界的计划屡屡受挫。这些都使得苏联有可能从新的实力地位

6、出发,执行新的外交政策。战后初期,美国凭借经济、军事方面的优势,推行全球扩张的霸权政策。那么,赫鲁晓夫追求与美国平起平坐,让美国承认苏联拥有与美国同等的权利去主宰世界,这实质上是一种什么政策呢?生:(回答)师:根据以上的分析,请你归纳出美苏争霸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生:(归纳总结)师:外交战略和实力对比的变化,直接影响了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而其中,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是美苏争霸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美苏争霸形成的时间是50年代后期。师:那么,美苏争霸的情况如何呢?苏联能否真正做到同美国“平起平坐”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美苏争霸的概况。二、美苏争霸的概况师:美苏争霸从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经历了

7、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由于不同的外交战略和实力对比的差异又表现出不同的态势。请说出美苏争霸第一阶段的时间,并概括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什么?生:(阅读教材,然后回答问题)1、第一阶段(1)时间: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2)特点:有紧张也有缓和,优势在美国。原因:苏联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实力增强。 美国全球扩张及称霸世界(3)表现: 缓和:对奥和约,苏联承认联邦德国赫鲁晓夫第一次访美。紧张:“柏林墙”的修建和古巴导弹危机50年代中期,对奥和约的签定,结束了二战后奥地利被美、苏、英、法四大国分割占领的局面,奥地利成为中立国家。对奥地利而言,这是它现代史上的一大转折。条约给奥地利带来了持久的政治稳定和

8、经济繁荣,但更重要的是,条约对世界局势特别是欧洲局势的缓和起了积极作用。西方国家认为,这是苏联的一次实质性让步,东西方关系开始“解冻”。第二个事例是苏联承认联邦德国,1955年苏联和联邦德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苏联承认联邦德国是面对现实的种选择,它改善了苏联在国际上的形象,壮大了苏联“和平攻势”的声势;同时,也使西方难以回避民主德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事实。赫鲁晓夫是第一位访问美国的苏联最高领导人。1959年9月,赫鲁晓夫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马里兰州的总统疗养地戴维营进行了会谈。赫鲁晓夫的美国之行没有取得什么实际成果,但他认为这本身就给人以美苏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事物的印象。实际上,戴维营会

9、谈是苏联推行苏美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它反映出美、苏两大国战略地位的微妙变化,美国实际上承认了苏联与美国同是超级大国的事实。“柏林墙”是德国分裂和欧洲分裂的标志,是东西方冷战的象征。“柏林墙”筑起两个星期后,苏联撕毁美、苏两国为期三年的禁止核试验的协议,恢复了一系列核试验。美国也不甘示弱,肯尼迪总统下令恢复地下核试验。美、苏双方之间核军备竞赛迅速升级。(4)美苏各自对中国的态度美国: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外交上孤立。(冷战遏制制度)原因:对新中国的敌视苏联:关系破裂50中60初 企图控制中国,意识形态分歧。2、第二阶段(1)时间: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期(2)特点:苏进攻,美防守。1原因

10、:苏联的军事实力略超美国,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小。美国经济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增长趋于缓慢;又因侵越战争受挫,加上日本和西欧的竞争,美国的实力不断下降。 苏:在欧洲“缓和”政策;在亚洲进行扩张活动(3)表现: 出兵阿富汗(1979) 美:从越南撤军,中美关系正常化材料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问:请结合这段资料说一说尼克松在1970年提出的对外政策,同战后初期的杜

11、鲁门主义有什么不同点?(一是反映的国力不同;二是外交方针的不同)尽管美国的对外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但是美国仍不失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仍然拥有巨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而且不管如何调整,美国都没有放弃它的霸权政策。(4)美苏对对中国的态度。美:同中国改善关系,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争霸守势、调整战略)苏:关系恶化60中70末 对外扩张趣味历史:俄罗斯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则笑话:三位苏联领导人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下。列宁号召:“立即发动无产者搞星期六义务劳动,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斯大林抽着烟斗,严肃地下令:“给我调100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路,统统枪毙。”赫鲁晓夫敲着皮鞋喊:“把后面

12、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六七十年代苏联为什么能够推行积极进攻的争霸战略?师:(投影图表“美苏战略核武器对比表”)项目 年份 美国 苏联洲际导弹 1968 1054枚 858枚 1978 1054枚 1400枚潜艇发射导弹 1968 656枚 121枚 1978 656枚 1015枚战略轰炸机 1968 545架 155架 1978 432架 135架核弹头 1968 4300枚 1300枚 1978 11000枚 4500枚生:(学生分析并回答问题)师:1964年上台执政的勃列日涅夫积极扩军备战。从这张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到70年代,就军事力量的对比而言,苏联已经从战略劣势转为战略均势,

13、并日益显出超过美国的趋势,同时,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也大为缩小。苏联工业总产值从1950年相当于美国的30,上升到1975年的大约80。日益增强的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成为勃列日涅夫积极进攻战略的支柱。那么,苏联全球性进攻战略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生:(思考并作答)师:苏联在亚洲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扩张活动,最突出的事例就是1979年苏军入侵阿富汗。(电脑动态加声乐显示“苏军入侵阿富汗路线图”)师:19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实行直接的军事占领,直接威胁海湾地区和印度洋地区的和平,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另外,苏联还加紧对中国进行压制和军事威胁,以致酿成中苏边境的武装冲突,最突出的

14、事例就是1969年的珍宝岛事件。70年代初,苏联已在中国边境陈兵百万。师:与苏联相反,美国在这一时期却转攻为守,这主要是由于美国的实力相对削弱的原因,美国的实力为什么会相对削弱呢?生:(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师:迫于形势的变化,1969年尼克松担任美国总统后,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投影资料,如下)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师:请结合这段资料说一说尼克松在1970年提出的对外政策,同战后初期的杜鲁门主义有什么不同点?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