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语文 必修5 第二单元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71476566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语文 必修5  第二单元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 语文 必修5  第二单元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 语文 必修5  第二单元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 语文 必修5  第二单元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 语文 必修5  第二单元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 语文 必修5 第二单元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语文 必修5 第二单元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滕王阁序教学设计江西省南康中学 黄仁福教学设想 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载体之一。在一篇篇灵动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脉搏的涌动,聆听奔放的生命赞歌。滕王阁序是古今传诵的骈文佳篇。作者充满诗意地描写了滕王阁壮丽倚人的景色,在“遥襟俯畅,逸兴遄飞”之时,又抒发了他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深沉的郁愤。因自己的际遇引发了对人生的思索,这远远超出了饮宴饯别的范畴,使文章达意更加深沉、厚重。教学本课时,一是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注释读懂文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培养阅读鉴赏的能力,三是要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引典,深入把握作品的内涵。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粗知大意。2、了解骈文特

2、色,鉴赏语言美。 3、赏析语段,理解作品内涵 。4、比较阅读,进一步把握作品思想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江南三大名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 大家学过有关岳阳楼的有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有关黄鹤楼的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崔颢的黄鹤楼,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滕王阁序。二、关于文体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骈文讲究排比、

3、对偶,注重藻饰和用典,讲究运用平仄,声韵要求严格。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自无可取,但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学生结合阳光课堂P37,概括其主要内容,教师作适当点评。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学生自读课文,查阅工具书,读准字音,做必要的标注。 2、紧密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先独立阅读,后四人一组,协作解决读不懂的语句。 3、根据骈文重铺排渲染的特点,重在意会,不必字字落实,对文中的难理解的词句,老师可以适当地点拨,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中的“雾”“星”名词作状语。“襟三江而带五湖”中的“襟”“带”名词的意动用法。 4、本文语言典丽繁

4、复,但文思缜密,试理清行文的思路。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小结: 第一部分: (第1节) 洪州概貌,胜友宴集。 第二部分: (23节) 滕王阁秋韵及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 (45节) 叙宴集盛况,发人生感慨。 第四部分: (67节) 自叙遭际,叹盛宴难在。 ( 骈文是中学生阅读的难点,以上教学设计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详尽的注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不懂的语句,学生相互合作,利用合作的方式,达到合作的目的。) 五、课后作业1、诵读本文2、进一步对照书下注释,积累文言字词。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二、学生诵读课文 反复诵读,找出例句,注意停顿、对偶、平仄。全班齐读,分两组,一组读上句,另一组读下句,体

5、会铿锵的节奏,音韵之美。三、赏析精彩语句 1、本文言随意遣,思如泉涌,不乏溢美之辞,请从二、三段中找出你喜欢的骈句,体味它的艺术效果,鼓励学生大胆谈论交流。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水“尽”,潭“清”,烟“凝”,山“紫”用词简洁洗练。一个“寒”字写出了水的清澈、清冷,使人顿觉清爽。十四字写出了清明的湖水和紫色的暮蔼相融合的如诗如画的美境,表现出了水光山色的变幻之美,淡雅而浓重。) (2)“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虽序属三秋,但层峦耸翠,群峰争秀,檐翼凌空,鲜艳欲滴,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其一美;上有层峦出霄,下有飞阁临地,俯仰之间,上下辉映,危楼高耸的壮观

6、毕现,其二美;“耸翠”与“流丹”,“上出”与“下临”对偶工整,平仄相对,音韵和谐,读来琅琅成声,其三美。登临名阁,高瞻远瞩,王勃不是临摹山水,而是诗意地描绘:“寒潭清”“暮山紫”如梦如画,“层峦耸翠”“飞阁流丹”色彩明丽,楼台壮丽雄伟,又有旷远的山川,繁华的市井,我们被眼前壮美的景色所吸引、吞吐、浸润,似乎忘了自己的存在。这不仅是才气使然,更是作者诗情的外化。)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

7、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 结合文本,使学生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在字句的研读咀嚼中披情入文。 ) 2 、高阁宴饮,良辰美景,胜友如云,高朋满座,本是“四美俱,二难并”,为何还要“兴尽悲来”?(结合文本,小组讨论) 点拨: 其一、“乐极生悲”的情结。盛宴胜友,美景良辰,极乐之聚集,乐极易生悲,有胜地不常,盛宴难再之悲。 其二、体悟天地之大,感叹人生无常之悲。“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处天地苍茫,宇宙广漠无穷中,对人生短暂,生命转瞬即逝的叹惋和无奈。 其三、怀才不遇的身世之

8、悲。王勃才华早露,仕途坎坷。十四岁举幽素科,授朝散郎,做沛王府修撰,因戏为檄英王鸡被逐出王府,后擅杀官奴当诛,遇赦免死,其父也受累贬为交趾令。高阁胜宴,触景生情,引发了身世之悲。“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于何年?” 在低回反复中抒发了他空有才华,无处施展,心 怀明 君,却不逢时的壮志难酬的悲叹。 3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王勃身处困窘却不甘沉沦的慷慨悲歌,反映了他理想的人生境界,表现了他积极用世的情怀。这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的达意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 ()作者悲悯古人,实

9、是自况,以此抒发怀才不遇的郁愤。王勃虽有才华,但壮志难酬,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一介书生的力量是渺小微弱的,他面对现实又不甘沉沦,虽然不为官去侍奉父亲,但志向不灭。在失望中希望,在失落中追求,在困厄中超越。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沉默中的爆发,奏出了士大夫阶层的人生价值:愈挫愈坚,矢志不渝,穷且弥坚的高尚情操。但我们又分明听到了他在现实面前的沉重叹息,与其说这是王勃的壮怀豪情,不如说是知识分子在理想家园与现实人生间的抑郁和彷徨。言辞的矛盾是作者内心矛盾的外化。 ()王勃的内心世界有儒家士子血脉中一脉相承的“仕宦情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欲达而不可

10、见机,则修养身性,保持高洁的操守,追求理想的人生。王勃如是,李白如是,苏轼如是艰难险阻泯灭不了他们济世的信仰。既然天空是灰暗的,就在心灵中翱翔。这种人生哲学,是对理想的执著不懈的追求。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主体性,在思考、探究中,层层深入地与文本、作者展开对话,通过研读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 四、比较阅读 1 、滕王阁序和兰亭集序都是序文,两篇文章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试比较它们的异同。(可从形式和内容入手)小组讨论,交流小结。 点拨: 形式上都记叙游宴集会,语言优美典雅,讲求词采对仗。 兰亭集序语言骈散结合,句式参差变化,音韵和谐,使得达意舒缓,流畅。 滕王阁序追求形式美,逢句

11、必对,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但因过分追求形式,堆砌典故,使得达意晦涩。 内容都从眼前的盛宴写起,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乐极生悲,因事伤怀,抒发人生的感慨。基调较低沉,而后由低沉转向高昂,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取向,最后收笔都落于眼前事。 兰亭集序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较含蓄地表达了积极的人生观:热爱生命,珍视美好的人生。写景淡雅空阔。 滕王阁序所写之景壮观,色彩绚丽,蕴集丰富,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抑郁和愤懑,抒情更直露,淋漓畅快。 五、大声朗读课文六、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第二、三段。2、完成阳光课堂练习。第三课时一、检查学生背诵情况。二、归纳文言字词 (一)文言句式 1、省略句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

12、。 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 2、被动句 纤歌凝而白云遏。(遏,止,这里是被动含义,即被歌声所阻止。) 怀帝阍而不见。(见,朝见,这里是被动含义,即被朝见。) 3、宾语前置 童子何知(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到动词谓语“知”的前面) 4、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二)通假字 1、俨骖騑于上路(通“严“,整治) 2、云销雨霁(通“消”,消散) (三)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襟:以为衣襟。(襟三江而带五湖) 带:以为衣带。(襟三江而带五湖) 2、使动用法 下:使放下来(徐孺下陈蕃之榻) 腾:使腾空(腾蛟起凤) 起:使起舞。(腾蛟起凤

13、) 屈:使:受委屈。(屈贾谊于长沙) 窜:使出去。(窜梁鸿于海曲) 3、名词用作状语 星:像流星一样。(雄州备列,俊采星驰。) 4、名词用作状语 目:看,望。(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5、副词活用动词 尽:都包括。(尽东南之美) 6、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美:才俊。(尽东南之美)三、课堂练习1、找出课文中出现的成语,并理解其含义。2、下面是一副名胜古迹的对联,阅读后回答1-3题。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

14、!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一楼何奇”中的“楼”具体指的应该是( ) A鹳鹊楼 B岳阳楼 C.滕王阁 D黄鹤楼 答案:B“两字关情”中的“两字”指的是 ( ) A.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一诗中说到的“千”、“一”。 B王勃在滕王阁序诗中说到的“老”、“穷”。 C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说的“忧”、“乐”。 D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提到的“愁”、“愈”。 解析:答案:C这副对联的内容丰富,归纳上下联的主要意思正确的应该是 ( ) A上联写楼的史实,下联写作者的感慨。 B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洞庭湖的位置。 C.上联写楼的传说,下联写湖光景色。 D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洞庭湖的风景大观和作者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把握。综观全联,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湖庭风景及作者感慨,即此地人杰地灵,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真意。A中少言“传说”及“景观”,B中没谈下联中作者感慨;C中缺“史实”及“感慨”等内容。答案:D四、作业布置请结合以下选题,任选一个角度或自定感兴趣的内容课外进行研究。 由滕王阁序看王勃的失意人生 滕王阁序中的仕宦情节 王勃与初唐四杰 滕王阁序中的修辞手法 滕王阁序中的用典 ( 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把握作品的艺术特点及思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