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名师教学设计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71474775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名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名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名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名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名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名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名师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辛弃疾词两首名师教学设计重庆市青木关中学校 徐勇一、核心素养1诗词吟诵的基本技巧(语言建构与运用)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思维发展与提升)3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审美鉴赏与创造)4豪放词的风格、辛弃疾词作善用典故的特点。(文化传承与理解)二、教学设计(一)教学建议1学习这两首词首先要了解辛弃疾生活的那个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当时的处境,明白其思想感情产生的基础,理解他的愤慨和痛苦。2用典是本课学习的难点。教学时要给学生仔细讲解典故的由来和意义,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3理解意境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透过字句和画面,去细

2、心体会、感受作者的情怀,从而领会意境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3教学本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关于诗词赏析的文章,对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课的两首词都是千古名篇,教师可以提供若干篇鉴赏文章给学生阅读,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二)教学示例【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其人及其词作风格。2引导学生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3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4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典故”这一赏析诗词的基本方法。5通过对两首词的学习,领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从而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

3、的写法。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教学方法】 倾情诵读 整体感知,体会情感 感受形象,咀嚼涵咏品味语言的方法。【课时计划】三课时 第三课时 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要点】1深刻体会用典的艺术特色。2感受词人爱国主义情怀和悲凉意境。一、导入新课辛弃疾,一生戎马,一颗丹心永远牵挂着这个在风雨中苟安的国家。他的朋友陈亮这样评价他“眼光有稜,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于是,千百年后,郭沫若先生在他纪念祠上题写了这副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受这个悲情英雄的人生绝唱。二、学生朗读本词,体味

4、豪放风格。1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明确:用典很多2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典故呢?点拨:从课文题目作解。明确:“永遇乐”是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怀古”是标题其中,标题点明了词的主要内容,即作者登上北固亭,追念古人,抒发感慨。三、作者追念古人,运用了哪些典故?小组合作探讨以下问题:1有几个典故?2在文中分别是哪一句话?3它们分别与谁有关?4请分别用一句简练而完整的话来概括这些典故。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拨明确:本词中共用了五个典故,它们分别是: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寄奴曾住(刘裕)(刘裕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刘义隆北伐,

5、因草率而败北)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拔焘)(拓拔焘击败宋文帝)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廉颇虽老仍不忘国)四、小组合作探讨:这么多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与立场呢?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此句是怀念孙权的。赏析时,可以细化为以下问题:孙权做了什么事值得作者怀念他?“舞榭歌台”指什么?“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是何种句式?表现什么情感与立场?明确:因为孙权以一个帝王的身份打败了来自北方侵略他的曹操,确保国土不受侵犯。“舞榭歌台”体现的是东吴歌舞生平的气象。又从“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句可见作者认为如今已没有孙权这样能保证让国家太平的国君了。表达了对孙

6、权的赞叹,表现他想抗金,收复中原的愿望。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板书:赞叹惋惜 抗金,收复中原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句是怀念刘裕的,这个典故所表现的作者的感情与上一个是否一样?刘裕有何表现?试比较刘裕与南宋皇上的不同表现。作者对刘裕的感情如何?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明确:作为一个帝王,刘裕为了恢复中原,率兵北伐,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同样是一国之君,可我们的南宋皇帝呢?偏安江南,苟且偷生。该句表达了作者对刘裕的赞叹和对统治者的惋惜,体现了他主张北伐的观点。板书:赞叹与惋惜 抗金北伐 3“元嘉草草

7、,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句是写刘义隆的。刘义隆是个怎样的人?北伐结果如何?作者对刘义隆北伐持何态度?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明确:刘义隆好大喜功,草草北伐,赢得仓皇北顾。作者主张打有准备的仗,反对草率北伐。他借古讽今,其实在劝说宰相不要草率出兵。板书:批草率出兵 批评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段话实际描写了两种场面,想一想这两种场面一样吗?“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场面?“烽火扬州路”指什么?二者对比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明确:“烽火扬州路”写四十三年前,扬州一带抵抗金兵,战火纷飞,肯定是惨不忍睹的。“佛狸祠下,一片神

8、鸦社鼓!” 是写现在沦陷区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忘了国耻,忘了收复中原。今昔对照,不堪回首,体现了他对国运的担忧之情。板书: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担忧 5“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的处境如何?作者的处境与廉颇完全一样吗?“凭谁问,?”的“凭” 如何理解?这是一个什么句式?这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悲愤)明确:“凭”是“靠”的意思,全句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没有人来问。满怀爱国热情的辛弃疾一心为国效力,可他忠不为用,报国无门。当年廉颇虽终不被重用,但尚有赵王想起,可如今自己呢?朝廷早就没有起用的意思了。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

9、。6小结: 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终不被重用理想无法实现的辛弃疾在本词中用了这么多的典故,目的是用来“伤今”的。(板书:伤今)同时,他也用古人形象声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观点。下面让学生齐背一遍,来再次感受一下作品中透出的那份豪迈,苍凉与悲壮!【板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孙权:赞叹惋惜 抗金,收复中原刘裕:赞叹与惋惜 抗金北伐用典 刘义隆:批草率出兵 批评拓拔焘: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担忧廉颇:羡慕朝廷挂念 壮志未酬情感:怀古伤今悲愤五、深度探究。小组合作探讨以下问题:1词人开篇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起笔,有何意图?点拨:词人由眼前之景,联想到古代英雄人物,表达出自己对英雄已逝

10、的感慨之情。明确:这两句词写词人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想到英雄人物乃至“舞榭歌台”都杳无踪迹了,慨叹江山依旧,英雄不再,暗含无人可御外侮之意。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三句话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点拨:这里运用典故,由缅怀往事回到现实,主要表达了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明确:作者看到眼前局势,极为感慨。几年已过,人心麻木,朝廷仍不准备收复失地,词人由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表达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的话,人民将安于异族的统治,忘记自己是宋室的臣民。表现出词人对失去半壁江山的当政者仍然偏安自乐的嘲讽之意。3有人说“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洋溢

11、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点拨:词人有满腔报国之志,但理想抱负却得不到实现,这种矛盾的心理通过“凭谁问”三句话表达出来。明确:词人以廉颇自比,既有渴求他人来问,洋溢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没人来问,空有满腔爱国豪情,却连遭贬斥,壮志难酬的悲愤。他是一位爱国者,但是,报国无门;他是一位大英雄,但是,英雄却无用武之地。用此典故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六、课外延伸,能力迁移苏轼和辛弃疾在词史上并称为:“苏辛豪放词派”。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明确: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赤壁+怀古;京口北固

12、亭+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均为托古喻今,借古人酒怀浇心中块垒,还自我之情愫。不同点: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风格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含蓄蕴藉,激愤沉郁。七、课时作业1诗词用典可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请结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全词谈谈“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典故的作用。答案示例: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引用了一个典故。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词人身在密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以魏尚自喻,希望有一天,

13、朝廷也能派遣像冯唐这样的人前来,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2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宋辛弃疾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秋试:即科举时代在秋季举行的考试。白苎(zh):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_答案:轻微、新鲜、清爽等。(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_答案: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_答案:例:“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节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教学设计提供者:重庆市青木关中学校 徐勇) 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