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时代的来临”教学设计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71472759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时代的来临”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电气时代的来临”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电气时代的来临”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电气时代的来临”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电气时代的来临”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气时代的来临”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时代的来临”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气时代的来临”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人类对电的认识过程和应用历史,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概念、内容及特点。讲述爱迪生发明大王的故事,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说明电作为新能源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及对世界的影响。提倡自主提问,培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小组讨论、自主提问和搜集课外历史资料,充分展现课文中有关电气时代的特征和科学家的贡献。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电气时代的来临对

2、世界带来的深刻变革,从中感受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学习爱迪生等科学家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学习他们勇于创新、不畏艰难、不惜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原理。认识人类文明的演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历来都是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上实现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源领域的巨变和围绕电的发明是本课的内容方面的重点。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评价。学生结合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解决问题。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经历了两年的历史课改,加之其他学科各种学习方式、思考方式的互相借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无论成绩优劣,都不再满足于每节课仅有的

3、几个知识点,不断追求自我意识在课堂上的体现。把权力下放,由学生自主决定该学些什么、要探究些什么,会更有利于他们学习和应用能力的提高。教学方法1小组探究汇报法。2自主学习,在搜集历史资料的过程中,提炼有效信息。板书设计(在课后小结中以网络形式展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复习复习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关知识,意在引导学生的思绪由蒸汽时代过渡到电气时代的来临,顺利导入新课,并能将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此做初步的比较。师:第一次工业革命以什么作为动力?生:蒸汽。师:第一次工业革命又叫做蒸汽革命,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断地探究更强大、更稳定、更方便的能源。现代社会中,在我们身边最主要

4、的能源是什么?你能具体说说你是怎么利用它的?生:(自由回答)(一般情况下,学生根据日常知识或提前预习,能答出电以及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灯、电视等,但对有的学生答出其他能源的,也要加以肯定,不能固守一个标准)(二)导入新课师:人们是怎么发现电这种能源的存在的?学生表演短剧“富兰克林发现雷电的存在”。教师要注意说明这一时期有许多科学家通过不同方式发现了电,富兰克林只是其中之一。师:人类开始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7课:电气时代的来临。说明:在此将教材内容第一目调整为导入新课的第二部分。因为在教材中是楷体字部分,也不属于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但又是一个很妥当的过渡。因此这种整合比较容易

5、被学生接受。二、 小组活动(一)出示课程标准有关要求在大屏幕上出示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要求。课程标准不应该为教师所独有,学生的自主学习也要以此为出发点。这样,他们的一切准备活动和探究活动才会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二)讨论、定题在组长的领导下,全组讨论,确定本组的最终上报题目。说明:经过平日每一节课的锻炼,学生们很明确这个上报题目的重要性。它是展现在全班面前的体现全组智慧的结晶,既是本组同学普遍产生疑问的,还要有一定的探究价值,能被全班同学认可为有深度、有难度、值得研究。这样,才可能在下一阶段全班的竞答中作为优秀题目胜出,登上光荣榜。各组陆续确定出本组题目,交给教师初步审阅。教师根据本课课程标准提出

6、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如修改措词、更换提问的方式,或是完全认可,也可能会因为与课标要求脱离太远而全盘否定,或者对重复提出的问题进行调整,但要尽量尊重学生的集体成果。这期间师生间的互动非常重要。最终确定了题目的小组,派代表上前将本组问题输入电脑,显示在大屏幕上,供全班同学探讨、解决。(三)解决基础知识讨论、探究、提高能力,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基本的历史知识也不能在讨论中被放弃。怎么处理?在小组代表上报问题的同时,各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确定本课重要的、基本的知识点,并以各种形式进行记忆训练,如互相提问、组内接龙或采用最基本的背记法。只要是本组同学认可的有效方法

7、,能达到识记的目的即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会出现不专心、不学习的情况,因为,在本课的最后,还会有一轮竞赛,考查他们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否为本组争光,就在此一“背”了。三、竞答过程(一)答题淘汰制每班大约会有68个学习小组,因此将会出现68个讨论题,最后哪个小组的题目会胜出,哪个小组会荣获“最佳思考奖”,将要在这一轮的竞答中决定。面对这些问题,每个学生都有权选择自己能够解决的一个题目。目的是:尽快解决其他小组的问题,尽量减少其他小组问题被讨论的次数,证明他组的问题不够有价值,而本组的问题最值得探究。要求是:你的回答能成为“终结者”,最有说服力,其他人再毋须多言。每回答他组一道问题,给本组加2

8、分,但若有其他人补充,则只能加1分。说明: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初中学生不服输的天性:“一定要以我的思维、我的口才压倒你。”并且,激烈的发言、讨论的目的都是为了本组的荣誉,团体意识也在不知不觉中加强了。那么教师充当什么角色呢?对学生的回答要进行调控,对问题本身做适当的引导,对某些重要的或原则性的问题要给予明确的指导,并且要对整个过程的气氛、形式等做及时的控制和调整。一节课出现68个讨论题,而且都是各组志在必得的题目,要想在这短短的40分钟里全部解决是不现实的,并且,这个过程如果占用时间太长,学生容易产生疲倦、厌烦心理,因此教师的控制非常重要。在各组竞答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插入一些趣味性的活

9、动,以调整学生心态、活跃课堂气氛。(二)“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竞赛会爱迪生是学生们非常熟悉和敬仰的大发明家,有关他的故事也是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希望学生能在讲故事或表演中,认识到科学发明不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创造思维,还要付出超出常人的艰辛。竞赛会形式不限,可以是讲故事、表演短剧、演讲等,由评委组评出小组总得分,而单项奖则由全班学生评议,如最佳口才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剧本奖等。(三)竞猜电器发明家课程标准中要求“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在以学生讨论为主的课堂上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当学生列举出身边许许多多的电器,进而发现离开了电我们几乎无法正常生活的时候

10、,他们自然就认识到了电器的重要作用。因此设计了“竞猜电器发明家”。在课前布置了收集有关电器发明家的任务,而积极准备的学生在这项活动中当然会收获颇丰,极有成功感,这将会进一步带动学生收集资料的热情,评委将各组猜对的次数累计到小组评比当中。(四)由于时间原因,各组上报的问题可能不能讨论完。对于没有答完的问题,教师征求全班学生的意见,确定其他的问题是否上榜作为讨论题。最后,评出全班胜出的上榜讨论题,登上光荣榜的这些小组获得加分鼓励。但是全场竞赛还没到此结束。四、小结以网络形式进行小结。本课始终由学生自主决定讨论的问题、自主决定学习的基础知识、自主解决问题,因此在小结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

11、作用,做好“收口”工作。将本课内容进行系统的、有重点的归纳总结,使学生对讨论过程中的较为分散的知识,在此能有全面的认识,以网络形式展现给学生。五、 巩固知识知识竞赛课程改革不是放弃知识的记忆,而是提高各项能力,从而更高效地记住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将知识和能力应用于社会、应用于未来,因此仍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但不能靠死记硬背,教学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趣味性,使学生乐学,如此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效果。本课小结本课完全由学生做主,教师发挥作用就是调控进程,对学生反馈和穿插活动进行调整。要做到在这样一节课中“形散神聚”,需要一段时期的训练,教师一步步地放开手,学生从开始不会提问,到漫天发问,到现在能

12、够结合课程标准提出比较有价值、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一个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教案点评本教学设计通过学生小组讨论、自主提问和搜集课外历史资料等,充分展现了课文中有关电气时代的特征和科学家的贡献。学生们的讨论有分工、有目的。教师非常注重课程标准的运用,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了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通过答题淘汰的方式,全班学生评出最佳口才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剧本奖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评出全班胜出的上榜讨论题,登上光荣榜的小组获得了加分鼓励,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本教学设计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指导,并且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相结合,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还注意了三维目标的整合。提醒教师在学生活动中,不要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