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课件讲义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1458952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0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了忘却的纪念-课件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为了忘却的纪念-课件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为了忘却的纪念-课件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为了忘却的纪念-课件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为了忘却的纪念-课件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了忘却的纪念-课件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了忘却的纪念-课件讲义(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鲁迅先生写过夜颂,说自己是“爱夜的人”。据说爱夜的人,“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1925年春,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我国的社会性质,北洋军阀很快篡夺了这次革命的政权,他们对外更加依靠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对内实行专制暴政,加紧压迫人民,摧残革命。鲁迅当时曾愤慨地说:“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革命以后没多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他们的奴隶了。”“现在的中华民国也还是五代,是宋末,是明季。” (华盖集忽然想到三、四 ),写作背景,不仅如此,北洋军阀还在思想文化领域加强了统治,大肆叫嚣“保存国粹”,帝国主义也极力鼓吹“中国必须尊孔”,实现“古道之复兴”,掀起了一股复古

2、主义的逆流。正如鲁迅所说:“反革命的空气浓厚透顶了,满车的祖传老例国粹等等,都想来堆在道路上,将所有的人家完全活埋下去。” 针对当时的复古主义逆流,也针对当时的社会,鲁迅这一时期先后写下了再论雷锋塔的倒掉春末闲谈、杂感导师等数十篇战斗性极强的杂文,而其中具有深刻意义的杰出代表作品是灯下漫笔。,写作背景,“漫”,既是内容的“漫”无边际,又是“漫漫” 心绪,还是一种“漫延开来”的思维方式。 漫笔,是散“漫”无拘、笔随心意、兴之所至的一篇随笔。,思考一,作者是以何事起笔的?(简要概括),“钞票贬值”事件,由此事作者想到了什么?,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欢喜。,“钞票贬值”事件,“人格

3、贬值”,钞票贬值,相似之处,心 理 变 化 类 似,思考二,鲁迅对历史的的看法是什么?与历代史料编纂者和封建知识分子有哪些重大分歧? (阅读611段思考),咱们向来就很好的,修史时设些“汉族发祥时代” “汉族发达时代” “汉族中兴时 代”的好题目,一治一乱,资料编纂者:,爱排场的学者们:,先儒:,两个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乱世,治世,兵荒马乱 百姓遭殃,天下“太平” 纳粮 磕头 遵守“规则”,奴,当百姓失去了做人的权利和自由,甚至连做奴隶的资格都被剥夺了的时候,百姓有什么乞求? (品味相关文字),进一步鉴赏,假如有一种暴力,“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

4、算什么东西;待到人们羡慕牛马,发生“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叹息的时候,然后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的盛世。为什么呢?因为他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了。,抓关键词语 分词句子含义,假如有一种暴力,“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待到人们羡慕牛马,发生“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叹息的时候,然后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的盛世。为什么呢?因为他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了。,抓关键词语 分词句子含义,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哪一面,

5、但又属于无论哪一面 。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抓关键词语 分析句子含义,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哪一面,但又属于无论哪一面 。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抓关键词语 分词句子含义,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

6、样时代!,作者思考中国历史,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归纳文章主题,作者思考国民性问题,批判国民奴性人格和奴才传统。,以小见大: 以小事情来表现大主题,回顾 : 以小见大写法,花未眠 剃光头发微,小练笔:,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身边的小事,小细节,表现大的主题,要求表达真情实感。,形式,我看到 我想到,提示:(任选一题回答),我看到街头乞丐,我想到 我看到窗台上的杂物,我想到 我看到自习课老师不在时有人讲话,我想到,“有一天夜里两三点钟的时候,我走过他所在的大楼的下面,在漆黑的夜里,只有一个窗门照耀着,那不是月光,但我好象感到鲁迅是在月光里在月光一样明朗,但带着悲凉的光辉里,他注视着民族的将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