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与欣赏课后习题与答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71456809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4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格律与欣赏课后习题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诗词格律与欣赏课后习题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诗词格律与欣赏课后习题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诗词格律与欣赏课后习题与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诗词格律与欣赏课后习题与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格律与欣赏课后习题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格律与欣赏课后习题与答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词格律与欣赏复习题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 1“知人论世”的观点是()所提出的。窗体顶端 A、孔子 B、庄子 C、孟子 D、墨子我的答案:C窗体底端2格律诗的三个基本要求不包括以下哪点?()窗体顶端 A、用韵 B、意境 C、平仄 D、对仗我的答案:B窗体底端3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是一首闺情诗。()我的答案:1陈子昂在他()岁的时候就考上了进士。窗体顶端 A、21 B、22 C、23 D、24我的答案:D窗体底端2顾况读了白居易的哪首诗之后,便认为其完全能够在长安立足?()窗体顶端 A、赋得古原草送别 B、井底引银瓶

2、C、钱塘湖春行 D、长恨歌我的答案:A窗体底端3李白认为的“有唐第一人”指的是()。窗体顶端 A、杜甫 B、孟浩然 C、陈子昂 D、白居易我的答案:C窗体底端4进士考试在审阅程序上采取的是糊名制。()我的答案:5考明经的难度比考进士的难度高。()我的答案:1()认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窗体顶端 A、白居易 B、李白 C、苏东坡 D、陆游 我的答案:C窗体底端2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指的是()。窗体顶端 A、孟浩然 B、白居易 C、杜甫 D、汪伦我的答案:A窗体底端3王维是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开山鼻祖。()我的答案:1“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中的“谢”指的是(

3、)。窗体顶端 A、谢道韫 B、谢枋得 C、谢朓 D、谢灵运我的答案:D窗体底端2孟浩然与其他文人一起联句作诗,他的()诗句一出,则无人敢接下句。窗体顶端 A、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B、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C、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D、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我的答案:A窗体底端3孟浩然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一句是写于自己求仕失败以后。()我的答案: 1柳永因为他的哪首诗而被皇帝批“且去填词,何要浮名”?()窗体顶端 A、鹤冲天黄金榜上 B、双声子晚天萧索 C、征部乐雅欢幽会 D、如鱼水帝里疏散我的答案:A窗体底端2以下最能表达李白获得官位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窗体顶端 A、长

4、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C、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D、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我的答案:C窗体底端3“终南捷径”是指文人借隐居得到名声,从而达到做官的目的。()我的答案:1格律诗产生于()。窗体顶端 A、秦朝 B、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我的答案:B窗体底端2在现代音里面,()不同的字是不同韵的。窗体顶端 A、韵头 B、韵腹 C、韵尾 D、声调我的答案:A窗体底端3古代的诗并不一定需要押韵。()我的答案:1唐诗宋词的语音属于我国语音发展的哪个阶段?()窗体顶端 A、上古音 B、中古音 C、近代音 D、汉语音我的答案:B窗体底端2诗词格律的重点

5、和难点是()。窗体顶端 A、认识生僻词 B、记住用韵规律 C、分辨近音词 D、区别平仄音我的答案:D窗体底端3古今的音是不同的,但古今的韵是相同的。()我的答案:1阴平大致上对应的是普通话中的哪个声调?()窗体顶端 A、一声 B、二声 C、三声 D、四声我的答案:A窗体底端2以下不属于仄声的是()。窗体顶端 A、平声 B、上声 C、去声 D、入声我的答案:A窗体底端3浊音就是发音时声带不产生震动的音。()我的答案:1中国文人是在什么时候发现中国字可分为平声字和仄声字的?()窗体顶端 A、秦朝 B、汉朝 C、南北朝 D、隋朝我的答案:C窗体底端2在诗句中安排平仄的规则正式定型于()。窗体顶端 A

6、、隋朝 B、初唐 C、盛唐 D、晚唐我的答案:C窗体底端3区分平仄的难点在于区分出第一声和第二声中的()。窗体顶端 A、平声字 B、上声字 C、去声字 D、入声字我的答案:D窗体底端4区分平仄要以古音为标准。()我的答案:1格律诗的三大要素不包括()。窗体顶端 A、用韵 B、平仄 C、节奏 D、对仗我的答案:C窗体底端2在格律诗的每一种诗体里,只有()种平仄格式是固定的。窗体顶端 A、1.0 B、2.0 C、3.0 D、4.0我的答案:D窗体底端3现代汉语拼音方案里的第一声和第二声中,没有入声字。()我的1“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之口。窗体顶端 A、沈括 B、韩愈 C、苏轼

7、D、陆游我的答案:C窗体底端2笠翁对韵的作者是()。窗体顶端 A、朱熹 B、沈复 C、王力 D、李渔我的答案:D窗体底端3在对仗中,通常把前面的一句叫做出句,后面的叫做()。窗体顶端 A、回句 B、对句 C、应句 D、仿句我的答案:B窗体底端4对仗就是在诗句对应的位置上,把词性相同,平仄相仿的的字进行排列,造成整齐的形式之美。()我的答案:答案:1格律诗萌芽于梁朝永明年间,以()为首的文人发现在诗中有规律地安排平仄能造成诗歌的音韵美。窗体顶端 A、刘勰 B、沈约 C、庾信 D、钟嵘我的答案:B窗体底端2以下韵书中,出现时间最早的是()。窗体顶端 A、陈彭年广韵 B、孙愐唐韵 C、陆法言切韵 D

8、、丁度集韵我的答案:A窗体底端3主持科举考试的古代官署是()。窗体顶端 A、工部 B、吏部 C、户部 D、礼部我的答案:D窗体底端4诗韵的106个韵中,平声有30个韵。()我的答案:5唐人作诗的用韵,主要依据平水韵。()我1“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中的“山翁”指的是()。窗体顶端 A、作者自指 B、山琮 C、山简 D、襄阳太守我的答案:D窗体底端2开元28年,王维在()主持科举考试。窗体顶端 A、四川成都 B、湖南长沙 C、湖北襄阳 D、云南昆明我的答案:C窗体底端3王维在开元年间所担任的“知南选”,其职责是主持朝廷在南方开展的科举考试。()我的答案:1以下不属于二冬韵的是()。窗体顶端 A

9、、重 B、钟 C、翁 D、容我的答案:C窗体底端2“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中的“十年离乱”指的是()。窗体顶端 A、泾原兵变 B、安史之乱 C、三镇复叛 D、黄巢起义我的答案:B窗体底端3一首诗可以押两个韵。()我的答案:1“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指的是什么战乱?()窗体顶端 A、泾原兵变 B、安史之乱 C、三镇复叛 D、黄巢起义我的答案:B窗体底端2杜甫写作月夜忆舍弟时,正值以下哪个传统节气?()窗体顶端 A、芒种 B、霜降 C、白露 D、小满我的答案:C窗体底端3古代格律诗中,用韵的位置是二四六八句。()我的答案:1“惶恐滩头说惶恐“中的“惶恐滩”位于()。窗体顶端 A、江西 B、江苏

10、 C、浙江 D、湖北我的答案:A窗体底端2“干戈寥落四周星”中的“四周星”指的时间跨度是()。窗体顶端 A、1年 B、2年 C、4年 D、8年我的答案:C窗体底端3文天祥在南宋末年考上状元的很大一个原因是他的家世背景好。()我的答案:1屈原渔父中“沧浪之水浊兮”,是指()。窗体顶端 A、诗人心情沉重 B、皇帝昏庸无能 C、个人前途未卜 D、百官腐败贪污我的答案:B窗体底端2杜甫的蜀相描写的是()。窗体顶端 A、赵雄 B、赵贞吉 C、诸葛亮 D、谢方叔我的答案:C窗体底端3王维被人们称为“诗佛”。()我的答案:1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钱塘湖”,就是今天的()。窗体顶端 A、鄱阳湖 B、洞庭湖 C、

11、千岛湖 D、西湖我的答案:B窗体底端2以下哪首诗是用的四支韵?()窗体顶端 A、喜见外弟又言别 B、过零丁洋 C、终南别业 D、钱塘湖春行我的答案:C窗体底端3白堤之所以叫白堤,是因为它是白居易所修的。()我的答案:1“首句用邻韵”是指允许第一句的()用一个邻韵。窗体顶端 A、第一个字 B、第二个字 C、最中间的字 D、最后一个字我的答案:D窗体底端2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中,诗句末尾“浓、钟、峰、松”四字押的是()。窗体顶端 A、一东韵 B、二冬韵 C、八庚韵 D、九青韵我的答案:B窗体底端3格律诗一首诗只能押一个韵,并且是平声韵,首句用邻韵的情况是例外。()我的答案:1现代汉语里,没有()

12、这个声调。窗体顶端 A、平声 B、上声 C、去声 D、入声我的答案:D窗体底端2杜甫春望的“国破山河在”中,()是入声字。窗体顶端 A、国 B、破 C、河 D、在我的答案:A窗体底端3“失粘”中所谓的“粘”,是指在相邻两联中,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我的答案:1“月涌大江流”的平仄规律是()。窗体顶端 A、仄仄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 C、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平平我的答案:B窗体底端2杜甫的春夜喜雨中,“野径云俱黑”的“俱”是()声调。窗体顶端 A、平声 B、上声 C、去声 D、入声我的答案:D窗体底端3五言律诗中,最常见的平仄格式是()。窗体顶端 A、平起仄收 B、平起平收 C、仄起仄收 D、仄起平收我的答案:C窗体底端4杜甫的旅夜书怀是他在青年时期所作。()我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