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145544 上传时间:2017-09-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0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0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0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0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1 页2010 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一、语文知识积累与(27 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 分)上海世(b) (1) 会隆重开幕了!从这一刻起,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将体现到来自全球的精(ci) (2) 展示之中,贯穿于 184 个日日夜夜。这一曾经和中国彼此(yo) (3) 望的人类文明盛事,将隆重写入中国历史。她饱蘸底蕴深厚的“中国红” ,演绎一个(xun)(4) 丽多姿的中国传奇。2、下列选项中,前后意思不对应得一项是( ) 。 (2 分)A、愚公移山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B、醉翁之意不在酒言在此而意在彼C、塞翁失马祸兮福所倚,

2、福兮祸所伏D、囊萤映雪临死抱佛脚3、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上得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 (2 分)这个四合小院,家家的窗户低矮,是老式对开的方格玻璃窗。 屋里简朴干净,桌柜上摆着整齐的碗杯,小罐子里插着几双筷子。 这俗常的景象,现在不得多见了,这小玻璃窗,叫人心生温暖。 黑亮的老铁壶在炉子上海吱吱唱着小曲,隔着窗户也听得清。 从这家的窗玻璃望进去,开满的碎花的窗帘并没拉上。A、 B、 C、 D、4、古诗词名句默写。 (8 分)春夏秋冬是古典诗词长盛不衰的话题。 “池上碧苔三四点, (1) ”是淡淡的春意;“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是宜人的夏韵;“何当共剪西窗烛,(2) ”是缠绵的

3、秋思;“夜阑卧听风吹雨, (3) ”是伤怀的冬寒。第 2 页 共 11 页风花雪月是文人墨客寄托情怀的意象。 “(4) ,散入春风满洛城” ,一城春风吹不走李白满腹乡愁;“(5) ,落花时节又逢君”,一地落花道不尽杜甫一生飘零;“山回路转不见君, (6) ”是岑参雪天送别友人的边塞放歌;“(7) , (8) ”是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由望月而牵动的骨肉相思之情。5、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4 分)鲁迅是直面人生的斗士,他的作品如匕首,如投刀。直刺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丑陋;但他的作品也有温暖人心的一面,比如抒写童年生活,讴歌人性的美好。请阅读下表,完成表格。鲁迅作品 人物 人物描

4、写 人物评点阿长与 阿长 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1)故乡 (2)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勇敢无畏社戏 阿发 “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3)(4) “我” 父亲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不该,就是犯了罪很爱父亲6、语文综合性学习。 (7 分)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雅士往来酬和,抒发性灵的独特方式。琴中有情韵,棋中有第 3 页 共 11 页天地,书中有乾坤,画中有诗意,让

5、我们也来畅游一番。【观棋】中国象棋里有个举足轻重的棋子“象” 。按照汉字演变的先后顺序,下列的“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A B C D【听琴】诗中有琴,琴中有情。请从下面两句诗中任选一句,结合全诗说说你从琴声中听出了怎样的心声。 (2 分)A、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关雎B、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我选 句,听出的心声诗 【赏画】欣赏丰子恺的漫画(见下图) ,品析题目“要!” 有哪些妙处。 (3分)二、现代文阅读(30 分)(一) (14 分)为汉语的处境忧心不平 卢新宇最近,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 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

6、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 。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第 4 页 共 11 页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 。 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

7、,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一方面,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日常语言日渐单调。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

8、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不再会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芦苇开的很茂盛,清早的露水变成霜” 、 “我要和你结婚” 。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守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 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 100 多个国家的 2300 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 3000 万,汉

9、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 。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第 5 页 共 11 页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7、阅读第 5、6 段,简要回答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怎样的危机。 (3 分)8、本文语言意蕴丰富,结合语境写出第 9 段加点的“死”和“活”各有什么含义。

10、(4 分)9、比较第 6 段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与“芦苇开的很茂盛,清早的露水变成霜” 、 “我要和你结婚”这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你认为后者失去了汉语的哪些美感?(3 分)10、文中余光中说“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 分)(二) (16 分)从教第一课 美雷切尔斯劳特(1)1986 年,我在北费城贫民区的一所天主教堂学校里开始了我的执教生涯。(2)在当地,贫困就像是挥之不去的浓雾缠绕着人们的身心。(3)对我的学生们来说,痛苦、疾病、愚昧等不幸如同散布在街头巷尾的空啤酒罐一样随处可见,俯拾皆是。第 6 页 共 11 页(4)

11、对于现实中的种种恶劣不堪,我的学生们已经麻木了。他们一天一天漫不经心地踢着空啤酒罐,一天一天地混着日子。生活的艰苦与不平不会在他们的心中激起任何的波澜。(5)但迪龙却不是如此。他和其他人一样家境贫寒,常常是一周七天里都穿着同样的衣服到学校里来。(6)与旁人不同的是他的愤世嫉俗。在他的观念里,他命中注定要像他的父亲一样在工厂的流水生产线上作牛作马,累死累活地过一辈子。但他不甘于如此。(7)为此,他郁闷不平,心头总是憋着一口气。(8)我,一名新到任的满怀激情和抱负的英文老师向他保证,读书写字可以为他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显而易见,迪龙对他现在身处的世界极为反感。(9)于是我向他推介了大量的古

12、典文学作品。他随手翻了一两页后,便很客气地对我说它们太郁闷了,他不感兴趣。我感觉很挫败。(10)但是,我没有灰心。我想他不喜欢我选择的书籍也许是因为它们与他的生活经历毫无共同之处。我一门心思地想要把他熏陶成为与我相似的文学爱好者,于是又开始了另一次尝试。我把私人藏书里的当代流行作品通通搬了出来。迪龙一边读,一边扬起了眉毛。(11) “这些书稍好一点。 ”他说, “但是对我没用。他们写的都不是我们的事情。没有一本能帮得上我的忙。你知道我是怎样过活?你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模样!”(12)我受够了。我憋着一口气说:“为什么不由你来告诉我呢?如果你认为你比书中的作者经历了更多的不公,更多的磨难,干嘛不自

13、己写出来?告诉世界你的遭遇,你的感受,统统地写出来!”(13)那天以后,迪龙整整一个星期没有在学校露面。待到他返校,他就像往常一样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等到下课后,他在他的课桌旁踌躇了片刻,朝我的桌子走过来。(14)我问他有什么事,他略有些腼腆地笑了一下,拿出一叠皱巴巴的纸放在我的桌子上。我拿起来开始读。(15)意识到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令我很是激动,但是真真切切地让我感到震撼的第 7 页 共 11 页却是文章的内容。(16)迪龙的散文和诗歌记述了他在短短的 12 年里所经历的痛苦、挣扎、愤懑和暴戾。字里行间充斥着粗俗下流的字眼和比喻。(17)尽管如此,他的作品依然像新生的婴儿一样真实,像死亡一样凝

14、重。(18)迪龙迫不及待地想要世界见识见识他的能耐,他想出版他的作品。(19)于是,他和我把他的作品投给多家出版社,在其中的几家得到了出版。(20)10 年之后,迪龙从一个懵懂少年成为了一个热衷写作并以此为生的人。(21)从我与迪龙相处的经历里我得到了一条至今仍坚定不移的信念:“年轻人的敢作敢为足以移山填海,改变命运,改变世界。 ”(22)只是我无法确定世界是否已经准备好了。(选自小小说月刊2004 年 8 月)11、为了要把迪龙熏陶成一个文学爱好者, “我”都做了哪些尝试?阅读第 912 段依次简要概括。 (4 分)(1) (2) (3)激发迪龙真实表达1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句加点的

15、两个“憋”字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4分)13、阅读第 17 段,结合全文理解“他的作品依然像新生的婴儿一样真实,像死亡一样凝重”这句话的含义。 (4 分)14、有人评价这是一篇师生之间彼此唤醒心灵的小说,请结合作品谈谈理由。 (4 分)第 8 页 共 11 页三、古诗文阅读(28 分)(一) (4 分)新凉 徐 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注释】徐 玑 : 南 宋 时 温 州 诗 人 , “永 嘉 四 灵 ”之 一 。 田 畴 : 田 地 , 田 野 。15、 本 诗 描 绘 了 黄 莺 在 初 秋 微 凉 的 天 气 中 自 由 翻 飞 、 的 景 象 。 ( 2 分 )16、 “黄 莺 也 爱 新 凉 好 , 飞过青山影里啼” 间 接 表 现 了 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