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一单元精读动人的北平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143747 上传时间:2017-09-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一单元精读动人的北平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一单元精读动人的北平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一单元精读动人的北平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一单元精读动人的北平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一单元精读动人的北平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一单元精读动人的北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一单元精读动人的北平(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版权所有: 中国好课堂 精读 动人的北平对应学生用书 P35林语堂(18951976),作家。原名和乐,后改名玉堂,福建龙溪(今漳州) 人。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19 年去美国留学,后转赴德国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3 年归国,任北京大学英文教授。1924 年参与发起创办语丝。1932 年起在上海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提倡“幽默闲适”小品,成为“论语派”主要代表。著有长篇小说京华烟云(英文) ,小说红牡丹,散文集剪拂集大荒集锦秀集等。林语堂在德国获博士学位后,于 1923 年回国,随即在北京大学教授英文和语言学。当时的北京正处于军阀统治之下,动人的北平所勾画的古老北京五方杂处、兼

2、容并蓄,在传统的生活状态下,其实潜伏着深刻的危机,激荡着变革的潮流。作者当时作为“语丝派”的成员,指斥过所谓“中华民国”实为“中华官国”。但在本文中,他却只表达了对自己生活过的这座城市的忆念与留恋。在当时,写有关故都北平的散文作家不止作者一个,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老舍的想北平等。所不同的是,郁达夫、老舍眼里只有平民形象和平民生活,而林语堂眼光更加全面一些,看到的是北平的整体形象、整体生活、各色人等的不同生活。论 语 派现代文学流派之一,因论语半月刊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为林语堂。林语堂始办论语,即提倡幽默,倡言“不谈政治”,自命“言志派”,反对涉及“党派政治”的“载道派”。论语初期文章尚多对国民

3、党统治下黑暗社会的讽刺。鲁迅曾应邀投稿支持,意在争取并给以善意批评。至宇宙风时期,林语堂则进一步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主张“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自命为“性灵派”与“语录体”的继承者。至此 思想消极的一面更有所发展。对应学生用书 P35一、读准字音1单音字(1)裸体( lu) (2)画舫( fng) (3)珐琅(flng)版权所有: 中国好课堂 (4)老妪( y) (5) 媲美( p) (6)褴褛(lnl)(7)街衢( q) (8)木屐( j) (9)镶嵌(xin)(10)诙谐( xi) (11)狭隘( i) (12)嗜好(sh)2多音字(1)佣Error! (

4、2)蒙Error!(3)笼Error! (4)刹Error!(5)藉Error! (6)露Error!二、写准字形(1)Error! (2)Error!(3)Error! (4)Error!(5)Error! (6)Error!(7)Error! (8)Error!三、词语辨析1十足实足填一填天津和平区小白楼街泰安道社区的老人王世荣,今年实足的年龄已经 102 岁了。12 月 24 日,北京前门台湾年货大街提前开街,年味十足。辨一辨“十足”指成色纯,如“十足的黄金” ;十分充足,如“神气十足” 。 “实足”是指确实足数的,如“实足年龄” 。2.临近邻近填一填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最新研究发现银河

5、系具有很大的胃口,目前仍在以惊人的速度吞噬邻近的矮星系。临近年关,街上的人多了起来。 辨一辨二者都有靠近、接近的意思,但其适用对象不同。 “邻近”单指位置的接近;“临近”既可以指时间上的靠近,也可以指地点上的接近。四、熟语积累1破旧不堪:形容十分破烂陈旧。2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3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4兼容并包:把各个方面全都容纳包括进来。版权所有: 中国好课堂 对应学生用书 P36整 体 把 握 一、课文主旨本文通过作者身居北平的所见景象,表现了作为一个传统文化故土与西方文化土壤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对本国历史文化的崇敬,对故土文化的热爱,

6、对故都包容新旧事物的喜悦,对故都平民百姓的亲和。二、结构图示语 意 分 析 1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一个城市与人相似,各有不同的品格,有的卑污狭隘,好奇多疑;有的宽怀大量,豪爽达观。北平是豪爽的,北平是宽大的。它包容着新旧两派,但它本身并不稍为之动摇。点拨这里用比拟的手法,写出了北平的宏阔和丰富,能包容一切。把北平比拟成具有老成品格的魁梧的老人,“魁梧”“老成”表明北平“宽怀大量,豪爽达观”“宽大”“包容着新旧两派,但它本身并不稍为之动摇”。2北平像是一个饮食专家的乐园。它有数百年的饭馆,招牌被烟熏得破旧不堪,还有肩上搭着毛巾的光头堂倌,他们的招待是十足和蔼的,因为他们

7、在满清政府服侍过高官大吏,曾受了传统的特别训练。点拨这段文字着眼于饮食内容,落笔于饭馆的历史、招牌、堂倌等细节。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饭馆里的氛围很是浓郁,堂倌的形象、声音、动作等都生动有趣,呼之欲出,北平饭馆那种特有的让人倍感亲切的感觉跃然纸上,作者对它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3北平是清静的,它是一个住家的城市,每家都有一个院落,每院都有一个金鱼缸和一株梧桐或石榴树;那里的果蔬新鲜;桃就是桃,柿就是柿。点拨这段话不仅写出了居民院落的细节,而且由院落写到院内的陈设、院内栽培的树木,又由树木写到院里种植的果木蔬菜。不仅写出了居民院落的清静明亮,而且表现了它的丰版权所有: 中国好课堂 富闲适,突出北平宜居

8、的种种好处。总之,处处流露出对北平的喜爱欣赏。4那里的街道排列恰当,清晨在花园中拔白菜的时候,抬头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点拨看似不经意的轻描淡写,表达了一种优雅的审美情怀,令人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1作者眼中的北平“动人”之处何在?提示2文章描写“动人的北平”,采用了什么样的角度?提示作者意在写尽故都北平的全貌,各种景象、各色人等尽收眼底,可见文章采取一种全景式的描写角度。不过文章又避免了粗线条的抽象勾勒,而是采取类似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即把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小景小物尽情地描绘出来。从一个个局部看,是微观的,但合在一起就是整体描绘。所以全文的描写所取角度是总与分的结合、大

9、与小的结合、粗与精的结合。3文章看似“散”而实“不散”,它是怎样整合起来的呢?提示总体印象 整合方式分析首先它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以第一段为全文总起,提纲挈领,统领全篇,余下各段是第一段的展开分述。初读本文确实会产生散而无序的感觉,好像面面俱到,什么都说到了,可是又什么都没有说充分。其实深思细察,会发现文章的一些内在肌理,即组织成文的特殊方式。其次文章围绕北平的“品格”老成、豪爽、包容、守旧融新等来写,尽管撒得开,但在精神上聚得拢,这正好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4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提示(1)全文都是形象化的语言,创造了一种浓厚的诗意。如 “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

10、的品格”,以人物写地方,以品格写城市特点,是非常文学化的表述,充满诗意。再如“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根脉深入地中,藉之得畅茂。在它的树荫下与枝躯版权所有: 中国好课堂 上寄生的,有数百万的昆虫。这些昆虫如何能知道树的大小,如何生长根,在地下有多深,还有在别枝上寄生的是什么昆虫”“并且北平有蓝天洁月,雨夏凉秋,与高爽的冬日气候”,虽是散文语句,却像诗的语句一样有韵味。(2)全文都是抒情的语句,充满诗意。“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既是叙述,又是抒情;另外,文中还多处以“你”称呼读者,仿佛引领读者进入文章的意境之中,拉近了作者与读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3)全文有多种变

11、化的句式,如开篇是几个短句,接下来是一些一气呵成的长句;还有一些对称句( 开篇几句即是);有排比句,连在一起增强了表达的气势;有设问句,加重表达的语气,提示读者的注意。对应学生用书 P37鉴赏散文中的形象考点点击现代散文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物象。1人物形象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类的散文中。对于人物形象的鉴赏,我们应该通过作品把握住人物形象的特点,了解它的社会意义以及作者创造这一形象的作用,进而理解它对作品主旨表达的作用。鉴赏现代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应重点把握:思想性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和社会意义,注意它所揭示的作品的主题和它所体现的现实意义。艺术性主要是指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2散文的物象就是散文中出现

12、的具体景物形象,它常常包含着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客观物象和作者或人物主观思想感情相融合,所构成的新的形象,我们往往叫它意象。物象往往出现在托物言志或写景状物的散文作品中。鉴赏物象首先要把握这一物象的形象特征,了解它与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和作者借这一物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理解它对于表现主旨的意义和作用。典题例证(湖南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忆韦素园君鲁迅现在有几个朋友要纪念韦素园君,我也须说几句话。是的,我是有这义务的。怕是十多年之前了罢,我在北京大学做讲师,有一天,在教师豫备室里遇见了一个头发和胡子统统长得要命的青年,这就是李霁野。我的认识素园,大约就是霁野绍介的罢,

13、然而我忘记了那时的情景。现在留在记忆里的,是他已经坐在客店的一间小房子里计画出版了。这一间小房子,就是未名社。未名社的同人,实在并没有什么雄心和大志,但是,愿意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去的意志,却是大家一致的。而其中的骨干就是素园。版权所有: 中国好课堂 于是他坐在一间破小屋子,就是未名社里办事了,不过小半好像也因为他生着病,不能上学校去读书,因此便天然的轮着他守寨。我最初的记忆是在这破寨里看见了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窗前的几排破旧外国书,在证明他穷着也还是钉住着文学。然而,我同时又有了一种坏印象,觉得和他是很难交往的,因为他笑影少。“笑影少”原是未名社同人的一种特色,不过素园显

14、得最分明,一下子就能够令人感得。但到后来,我知道我的判断是错误了,和他也并不难于交往。他的不很笑,大约是因为年龄的不同,对我的一种特别态度罢,可惜我不能化为青年,使大家忘掉彼我,得到确证了。这真相,我想,霁野他们是知道的。但待到我明白了我的误解之后,却同时又发见了一个他的致命伤:他太认真;虽然似乎沉静,然而他激烈。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我到广州,是第二年一九二七年的秋初,仍旧陆续的接到他几封信,是在西山病院里,伏在枕头上写就的,因为医生不允许他起坐。他措辞更明显,思想也更清楚,更广大了,但也

15、更使我担心他的病。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本书,是布面装订的素园翻译的外套。我一看明白,就打了一个寒噤:这明明是他送给我的一个纪念品,莫非他已经自觉了生命的期限了么?我不忍再翻阅这一本书,然而我没有法。我因此记起,素园的一个好朋友也咯过血,一天竟对着素园咯起来,他慌张失措,用了爱和忧急的声音命令道:“你不许再吐了!”我那时却记起了伊孛生的勃兰特。他不是命令过去的人,从新起来,却并无这神力,只将自己埋在崩雪下面的么?我在空中看见了勃兰特和素园,但是我没有话。一九二九年五月末,我最以为侥幸的是自己到西山病院去,和素园谈了天。他为了日光浴,皮肤被晒得很黑了,精神却并不萎顿。我们和几个朋友都很高兴。但我在高兴中,又时时夹着悲哀:忽而想到他的爱人,已由他同意之后,和别人订了婚;忽而想到他竟连绍介外国文学给中国的一点志愿,也怕难于达到;忽而想到他在这里静卧着,不知道他自以为是在等候全愈,还是等候灭亡;忽而想到他为什么要寄给我一本精装的外套?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晨五时半,素园终于病殁在北平同仁医院里了,一切计画,一切希望,也同归于尽。我所抱憾的是因为避祸,烧去了他的信札,我只能将一本外套当作唯一的纪念,永远放在自己的身边。自素园病殁之后,转眼已是两年了,这其间,对于他,文坛上并没有人开口。这也不能算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