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6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上传人:wei****017 文档编号:714297 上传时间:2017-05-11 格式:PDF 页数:87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2016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精选2016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精选2016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精选2016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精选2016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2016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2016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2016 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精品 教案全册 第一章 第一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 1 课时( P2P4)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表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台、球,并能用自已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台、球,并能用自已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教学难点: 用自已的语言准确地描述一些几何图形的某些特征。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归纳法。 教学技术与教具: 几何画板、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实物 教具。 活动准备: 1、让学生回忆小

2、学学过的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台、球等。并展示实物教具和第 3页下图,让学生系统回忆这些几何体的形状。 2、就是由这些基本图形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空间,下面是一幅城市一角的 街景照片,你能从中发现哪些熟悉的几何体?(实投)从而引出新课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板书) 教学过程: 1、课件展示一些建筑物照片和一些邮票(有建筑画面),让学生感受立体 几何图形就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同时让学生观察每幅图中,能找到哪些熟悉的几何体(让学生上台说明,看谁能找到 最多和最准确,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 2、展示课本第 2 页各图(实投),让学生仔细观察回答又有哪些熟悉

3、的几何体? 培养学生敏捷的观察力。 3、 展示第 3 页上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分小组讨论,再回答下列问题: ( 1)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 2 ( 2) 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 ( 3)请找出上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 ( 4)请找出上图中与地球形状类似的物体。 4、 课件展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棱柱、棱台、球的几何透视图,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5、 课件展示 棱柱和圆柱,分组讨论这两个几何体具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分组讨论交流中形成对棱柱比较全面的认识。 6、 练习: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柱、圆锥和球。

4、 分组比赛,看哪一组举的例子多。(如:机器零件的六脚螺母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桶开头茶叶盒,茶杯的开头类似于圆柱,有些冰琪淋的开头类似于圆锥,蓝球,足球等的开头类似于球,台灯的灯罩的开头类似于圆台。 7、 练习:将下列的几何休分类,并说明理由。 小 结: 提问: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认识了什么图形?你发现了你的周围都存在着数学吗? 作 业: 1 动手做一做,想一想: 画一个半径为 5cm的圆,从圆中剪下一个扇形,(扇形要大些才好) 把扇形的两条半径对齐,卷成一个几何休。 你能说出这个几何体是什么吗? 2 做一个边长为 3cm的正方体。(注:做好后请保留) 教学后记: 学生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感兴趣,

5、气氛极好,能认识圆柱、圆椎、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也能分别举出生活中的物体哪些是属于圆柱、圆椎、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 通过观察比较实物棱柱与圆柱,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它们的不同点和共同点,但对于给几何 体分类,却不会分,学生不知根据什么分,只有通过指点按平面与曲面分或按柱、椎、球分,则大部分同学会分。 第一章 第一节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第 2 课时 (P5P7) 教学目标: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主动思考,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教学重点: 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教学难点: 体

6、会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知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 3 体”的事实。 教学方法: 观察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工具 :扇子、笔、常见的立方体 准备活动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常 见的几种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1 通过创设情景引出面和曲面 (学生常见的高速公路和海浪 ),并由此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图形例子。 2 拿出具体的模型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除了面以外,还有那些组成部分,从而引出线和点,由此让学生得到这样一种认识,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3 先让学生想象面面相交,线线相交会得到什么?再板书画出,面面相交得到线,线线相交得到点。 4 思考:平面与平面相交得到什么线?曲面与曲面呢? 5

7、 让学生找找具体模型的面和线,顶点, (例如长方体,正方体等 )让学生得到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线 相交得到点的初步认识,通过笔来演示加深这个认识。 (做相应的课本上的练习议一议 ) 6 通过动画演示,举例下雨,水笼头,以及扇子的展开,几何画板的演示让学生得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初步认识。并通过举例进一步加深这种认识,做课本上相应的习题。 7 练习:课本 P7 第 2 题 小 结 :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作 业: 1 P7: 1 2 为明天上课准备做课本上的几个平面图形。 教学后记: 先让学生想你线线相交,面面相交会有什么结果?再通过示范,线线相交即

8、得到点,面面相交则 得到线,举点动成线的例子。再让学生举例: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学生能积极思考,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说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能初步想像出某一个平面动会得到什么几何体。 第一章 第二节 展开与折叠第 1 课时( P8P10) 4 教学目标: 1、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 3、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教学重点: 在实践操作的活动中观察、发现棱柱的特性,并会用自己的语 言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通过先实践后观察,总结棱柱的特性,

9、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过渡到形成规范的语言表达。 教学方法: 采取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通过实践活动证明猜想 ,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增大教学密度。 教学用具: 实体模型 ,自制的教具及多媒体电教平台。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剪课本第 8 页的图 1-2;第 9 页图 1-3 及第 10 页第一题的图形 2、创设一些引导问题,为新课做好准备:你自做的第 8 页图能否折叠成棱柱?能折叠成棱柱的同学是怎样剪的?若不能,发现了什么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 学生动手折叠 已准备好的图 1-2,不能够折成棱柱的,发现什么问题?那里出错了?学生思考。再针对情况逐一分析。通

10、过讨论,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棱柱。 2、 可能的情况:( 1)底边的边和对应的长方形的宽不相等; ( 2)长方形的个数与多边形的边数不相等; ( 3)两底面相等,但是没有对应起来。 提出问题:长方形的长与棱柱的底的周长之间的关系? 多边形的边与折痕的关系? 回忆前几节课我们学过的棱柱的性质: ( 1) 上下两个底相同,都是多边形。 ( 2) 侧面都是长方形。 二、新课 3、 学生用尺子度量各自棱柱的各条边,发现了什么 ? 相等的棱 我们给它一个名字:侧棱。 观察棱柱 ,那些棱是侧棱 ?它们是由哪些面相交得到的 ? (叫学生做小老师,上讲台讲。让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得到满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11、得到侧棱的概念 :相邻的两个侧面相交得到的棱叫做侧棱 . 4、这个侧面和底面的区分 ,同学们会吗 ?是不是在底下的面就是底面呢 ? 5 学生思考 (学生看到会判断 ,但是要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怎样判断是需要一定的锻炼的 .) 用正六棱柱来展示不同的放法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想法 . 可能的情况 (1)两个一样的面就是底面 . 8 ,并且学生以绝对值的读法和写法还不习惯。 第二章 第四节 有理数的加法 第 1 课时 (P44P47)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熟练进行运算。 教学重点 : 加法法则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 利用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教学

12、方法 : 学生探索,教师引导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平台、课件。 活动准备 : 1、学生分组准备课上讨论。 2、课件的准备。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1、先复习正数、负数的意义。 2、填空: (1) 向东走 2 米记作 2 米,那么向西走 4 米记作 (2) 10 分表示加 10 分,则 10 分表示 二、新课: 1、课件展示表格: 强调加法是“相继”活动的合并。 2、正、负数的意义的应用: 如果用正数表示加分,负数表示扣分, 0 表示不扣分,也不加分。填好表。 19 (投影) 可以让学生上来做,并展示给大家看。(予以适当的表扬,鼓励学生) 我 们可以用一些式子表示: ( 2) +2 =

13、 0 ( +2) +( 2) =0 ( +2) +( +3) =5 ( 2) +( 3) = 5 ( 2) +( +3) =1 ( +2) +( 3) = 1 3、我们还可以利用数轴表示加法的运算过程: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为正方向。(课件展示并板书下面的式子) ( +3) +( +5) =8 ( 3) +( -5) = 8 ( 3) +( +5) =2 ( +3) +( 5) = 2 4、观察黑板上的式子,找规律: ( 1) 两个加数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加数的符号与和的符号的关系。 ( 2) 和的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关系。 小组观察讨论,根据上面的提示,可以分几类来看? 5、学生发言,大

14、家讨论,辨析。 (课件展示加法法则的分类) 对各中类型进行归纳,得出加法法则(课件) 注意:有理数加法运算的步骤: ( 1) 先定符号 。 ( 2) 再定和的绝对值。 6、讲解例一 ( 1) 180+( 10) ( 2)( 10) +( 1) ( 3) 5+( 5) ( 4) 0+( 2) 注意要求学生的书写格式。 7、练习:课本 P47:1(让学生回忆加法法则,练习应用) 可以用比赛的方法激励学生,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件中的巩固练习 (口算 ) 小 结: 1、复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分三种情况 . 2、书写的格式要强调 . 作 业: 课本 P48: 1, 2。 教学后记:

15、由探索练习经学生的讨论及 引导,学生能总结出部分有理数加法法则,能熟练地对同正号两数相加及一个数和零相加,但对两负数相加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不等时,容易搞错,不能准确地确定符号。在教学中对有理数加法法则讲得不够透,下一课时应再次强调有理数加法法则。 20 第二章 第四节 有理数的加法第 2 课时( P48P51) 教学目标 : 1、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运算 . 2、能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解决由实际背景组成的问题。 教学重点 : 加法运算律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 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加法在实际中的应 用 教学方法 : 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用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得出规律。 教学用具: 常规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 教学准备: 1 复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 1) 同与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 2)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 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 3) 一个数同 0 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